第2章 死亡之旅:特大空難(2)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災難記錄
- 李杰卿
- 5487字
- 2015-03-13 17:45:06
雖然這次空難的發生地點是在特內里費島,但整件事的起因卻是一起發生在拉斯帕爾馬斯的炸彈恐怖襲擊案。1977年3月27日當天,拉斯帕爾馬斯國際機場大廳的花店發生了爆炸,爆炸本身沒有造成什么重大傷亡,但是很快,在爆炸后一個名為“加那利群島自決獨立運動”的恐怖組織發表聲明,稱他們就是爆炸事件的主謀,對此次爆炸事件負責,而且他們還在機場里安放著另外一顆炸彈,準備引爆。這種情況下,航管當局與當地警察被迫對機場封閉疏散和檢查,航管單位迫于無奈,只好將所有原定要降落在拉斯帕爾馬斯的國際航班全部轉降到隔鄰的特內里費島洛司羅迪歐機場。他們要在那里先等候一段時間,等炸彈拆除后,再飛往拉斯帕爾馬斯國際機場。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導致洛司羅迪歐機場一時間停滿了被迫轉降而來的飛機,造成機場秩序混亂,這也為隱患埋下了伏筆。
事故的主角之一,荷蘭皇家航空(KLM)4805號班機,是一架波音747-206B型廣體客機。當天早上,KLM4805班機由阿姆斯特丹機場起飛,機上共載234名旅客,還有14名機組人員,本欲飛往拉斯帕爾馬斯機場,但由于剛才提到的原因,該機在當地時間下午1:10轉降于洛司羅迪歐機場。KLM4805航班與許多早已被轉降在此處的飛機一樣,都擠在暫時停機區內,等待拉斯帕爾馬斯機場重新開場。這個暫時停機區域由機場主停機坪與主滑行道所構成。
而事故的另外一個主角,隸屬于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PA1736班機,則在下午1:45時降落在洛司羅迪歐機場。這架飛機屬于波音747-121型客機,載有乘客396人,由美國洛杉磯起飛,飛抵加那利群島。
下午4時左右,洛司羅迪歐機場塔臺收到了來自拉斯帕爾馬斯方面的訊息,稱恐怖炸彈已排除,機場即將重新運行,請所有暫停的航班做好準備。因此各班機紛紛開始再次起飛,但與此同時,天氣發生變化,大霧來襲,整個機場能見度逐漸變差,這種情況再次為事故埋下了隱患。
泛美PA1736班機率先去往拉斯帕爾馬斯機場。但是要想離開擁擠的機場并非易事。就在該飛機滑行到一半想要進入滑行道時,飛行員發現他們被橫在路中間體積巨大的KLM4805擋住了去路。而此時,KLM4805客機正在等待乘客登機,此前這架飛機上的荷蘭乘客都已經下機,在機場中休息。
然而由于風向的原因,這兩架飛機都位于逆風跑道上,塔臺通知它們必須滑行到30號跑道頭,再轉個180度大彎,最后沿30號跑道起飛,因為30號跑道是順風跑道。KLM4805在16:56時呼叫塔臺,請求塔臺允許滑行,塔臺照準。此外,塔臺方面要求PA1736離開等候區,跟在前面的KLM4805客機身后,在主跑道上滑行,并且指示他們在C3滑行道處轉彎離開主跑道。然而,由于洛斯羅迪歐機場空間非常狹小,飛機要轉入C3滑行道,就必須轉一個近乎180度的大彎,這種轉彎對小飛機來說很容易,但對波音747幾乎是不可能的。
KLM4805在滑行到30號跑道起點附近的等待區的過程中,曾和機場指揮塔臺聯絡,塔臺給予了指示,內容是:“OK,請在跑道末端180度回轉,并且回報準備已就緒,等待空管許可”,但由于語音不清楚,KLM4805的機長誤會為他們被授權起飛。而且事發當時,該機場的霧非常重,無論是機場塔臺,還是泛美或KLM的飛行員,三方之間都無法準確看見對方的動態。
KLM4805在緩慢抵達30號跑道的起跑點后,副機長再次用無線電呼叫塔臺,該機副機長用帶有濃厚荷蘭口音的英文,征詢塔臺是否允許起飛,當時塔臺人員沒聽清楚他說的是“我們在起飛點”還是“我們正在起飛”。因此只好回答:“好的,請待命,我們會通知你!”然而,巧合的事情發生了,這段無線電訊的后半段“請待命,我們會通知你”,正好被泛美PA1736機長回報“我們還在跑道上滑行!”的訊號給蓋臺,結果導致KLM4805的機組人員只聽到塔臺說的“OK”,卻沒聽到后半段的對話,于是他們馬上準備起飛。
17:03,KLM4805已經開始起飛,而當時泛美PA1736的機長最后一次與塔臺回報他們正在跑道上滑行時,該飛機正在接近滑行道口,正好位于KLM4805的正前方。PA1736的副機長發現跑道后方KLM4805客機的降落燈時,KLM4805其實已經處在奔馳狀態。副機長趕緊大聲呼叫機長,爭取把飛機駛離主跑道,機長也立刻全速推進讓飛機沖進跑道旁的草皮上,可惜為時已晚。
另一頭KLM4805正在奔馳,當機長看到前方橫在跑道上的泛美PA1736客機后,趕緊做出反應,盡力地讓飛機側翻爬升,避免兩機相撞,該飛機的起飛攻角非常大,這讓機尾在跑道地面上刮出一個3尺長的深溝,盡管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仍然無法挽救大局。剛離地的KLM4805客機掃過泛美PA客機的機身中段,然后又繼續向上爬升了100尺左右后失控,墜落在250碼外的地面上,當場爆炸。停在地面的泛美客機被劇烈地撞擊,瞬間爆出大火,整架飛機斷成好幾塊,僅僅只有左翼與機尾在事后保留著大致的模樣,其余部分全部零散。
荷蘭航空KLM4805班機上的234名乘客與14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沒有一人幸免。泛美航空PA1736班機上有396人,其中321乘客與14機組人員死亡,死者大部分都是死于飛機爆炸后的大火,因為當時飛機載滿了油料。但該機機首與機尾部分仍然有不少幸存者,包括54名乘客與7名機組人員,機長也有幸逃過這一劫。
這場災難中共有583人死亡,以當時史無前例的悲慘程度而登上航空史上空難第一名的位置。雖然在1985年8月12日發生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墜機事故中,500余人的死亡數目打破了單架飛機上死亡人數的紀錄,但在總死亡人數上,仍未能超過這次大空難。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911事件中,共有2752人在紐約世貿大廈的事故中現場死亡,是史上因為飛機引發的災難中死傷人數最多的,但該事件中有2595人是大樓中的地面受害者。因為搭乘美國航空11號班機與聯合航空175號班機而喪生的乘客與機組人員,實際上僅有157人。
特內里費機場空難不幸地成就了這項黑色世界紀錄——世界上最嚴重的航空事故。
美國“挑戰者”號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美國最為寒冷的一天之一。這一天,在佛羅里達的卡納維拉爾角,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事件讓人們感到無比的悲痛。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飛機。1983年4月4日,“挑戰者”號首次前往太空執行任務。“挑戰者”號的名字有特殊意義,這個名字來自1870年航行于大西洋與太平洋上的英國海軍研究船“挑戰者”號,美國的航天飛機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命名,“挑戰者”號的命名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挑戰者”這名字,還曾經被阿波羅17的登月組使用。
1986年1月28日早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上空,一片晴朗,萬里無云。在離發射現場6.4公里的看臺上,聚集了成千上萬名參觀者,他們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目的就是一睹“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天的壯觀景象。在這些觀眾之中,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19名中學生。中學生們既是來觀看航天飛機發射的,又是來歡送他們心愛的老師麥考利夫的。1984年,美國航天局宣布將邀請一位中學教師參加這次航天飛行,這名教師將在太空飛船上對全美國中小學生講授兩節有關太空和飛行的科普課。麥考利夫就是從11000多名教師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計劃在她講課期間,學生可以通過專線向麥考利夫老師提問。當這些興奮的孩子們看到他們的老師即將乘坐這艘航天飛機升空時,激動得又是吹喇叭,又是敲鼓。
這是“挑戰者”號第10次執行太空任務,但他們還不知道,這也是最后一次。
上午11時38分,聳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開始點火,接著升空,直飛蒼穹,看臺上的人們一片歡騰。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一切都很順利:第7秒鐘時,飛機翻轉;16秒鐘時,機身背向地面,機腹朝天完成角度轉變;為避免航天飛機穿過高空湍流區時因外殼過熱而使飛機解體,主發動機推力必須下降。24秒時,主發動機推力降至預定功率的94%;42秒時,主發動機按計劃再減低到預定功率的65%,50秒鐘時,航天飛機的航速已達每秒677米,高度達8000米,不過就在這時,地面有人發現航天飛機右側固體助推器側部冒出了一絲絲白煙,只是當時的人們并沒有太多關注。又過了2秒,地面指揮中心通知航天飛機將發動機恢復到全速。59秒時,高度10000米,主發動機已開始全速工作,助推器已燃燒了近450噸固體燃料。而此時,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飛機上的計算機上顯示的各種數據,都還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65秒時,航天飛機向地面報告主發動機已加大,機長向地面測控中心報告“明白,全速前進”,但這卻是地面測控中心收聽到的航天飛機傳來的最后一句話。第72秒時,高度16600米,突然從航天飛機里閃出一團亮光,“挑戰者”號外掛的燃料箱當場爆炸,只聽空中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悶響,“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橘紅色的大火球,炸開的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航天飛機被炸得粉碎,與地面的通訊徹底中斷,地面監控中心屏幕上的飛行數據霎時間全部消失。
“挑戰者”號已經變成了一團大火,而它的動力系統——兩枚固體助推火箭,仍在運行,但是已經失控了,成V字形噴著火焰向前飛去,眼看要掉入人口稠密的地面上,無疑又會是一場災難,這時,航天中心里負責安全的軍官比林格眼疾手快,在第100秒時,通過綁在火箭上的遙控裝置,將它們引爆了,這才避免了一場大的災難。
“挑戰者”號爆炸后的碎片在發射地東南方30公里處落下,散落了整整1小時之久,這架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連同七名優秀的飛行員,頃刻化為烏有,全世界為之震驚,各國領導人紛紛致電表示哀悼。
航天飛機失事之后,經過專家小組的調查,事故原因最終查明:“挑戰者”號的助推器兩個部件之間的接頭破損,噴出的燃氣向外燃燒,燒穿了助推器的外殼,繼而引燃外掛燃料箱。而燃料箱裂開之后,液氫在空氣中劇烈燃燒,最終引發了爆炸。
“挑戰者”號上的7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全部喪生。他們是: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歲;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四十歲;宇航員:朱迪恩·雷斯尼克(女),三十六歲;羅納德·麥克奈爾,三十五歲;埃利森·鬼冢,三十九歲;格里高利·杰維斯,四十一歲;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女),三十七歲。
其中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最引人注目,她是人類第一個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人。此前,她是美國的一名普通公民,是從1萬多名申請參加太空飛行的人中選拔出來的,職業是教師。主管部門原計劃讓她在太空給她的學生進行現場授課,非常不幸的是,麥考利夫老師的愿望還未實現,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們對挑戰者號的爆炸深感悲痛,但并沒有停止對科學事業的不懈追求,沒有停止對太空的探索。在“阿波羅”4號飛船失事中遇難的另一名宇航員格里索姆,生前曾說過一段讓人感動的話:“如果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因此,“挑戰者”號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韓航801號航班毀滅
大韓航空801次航班(航班代號KE801/KAL801)是大韓航空公司所屬的一個航班,由首爾飛往關島。1997年8月6日,不幸降臨到了801次班機上,它在降落到關島安東尼奧·汪帕特國際機場前不幸墜毀,遇難者共有228人。
韓航801次航班機型是波音747-300型客機,機身編號HL7468。當地時間8月5日晚20時53分(關島時間21時53分),該航班從首爾金浦國際機場起飛,飛機上共載有17名機組人員和237名乘客,所有的乘客都期待著這次愉快的旅行。
當地時間8月6日凌晨1時,飛機到達關島上空,進行降落前準備。不巧的是,當時關島空域下起大暴雨,能見度非常低,801航班的飛行員只好決定進行手動降落。
1時40分左右,關島機場通知801航班降落在6L跑道。但是,飛機在降落過程中判斷錯了機場的位置,1時42分,機組人員仍沒能看清機場的位置,他們誤以為飛機已經飛過頭了,打算拉高重飛。真實的情況是這架飛機還差5公里才能到達海拔78米高的機場降落跑道,結果飛機拉高后,撞上了尼米茲山山腰201米處。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的254人中有228人死亡,僅26人僥幸存活下來。遇難者大多數死于事故后飛機上的大火,幸存者為23名乘客和3名空服人員。
事后的營救工作進行得很緩慢,并非工作人員不盡力,而是因為當天的天氣實在太惡劣,發生空難的現場又位于偏遠的山區,影響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關島航空管制人員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發現班機有可能是發生了意外,這時才開始組織營救,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由于事發地點的輸油管道在墜機時被撞斷,斷裂的管道阻擋了道路,因此救援的車輛很難進入墜機地點,這又使得救援增加了一重阻力。事故中801次航班的機身破裂,機翼內的油箱也破裂了,航空燃油大量外泄,并被引燃,大火持續燃燒了8小時才被撲滅。
這時候,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展開了調查,在最終的調查報告中,他們指出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801次航班在準備降落至安東尼奧·汪帕特機場6L跑道時,機場著陸系統中的下滑道信標因為故障而關閉,機場塔臺人員曾告知過韓航801航班的機組人員。事后根據找到的黑匣子里的錄音,推測事情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機場附近其他信號源的干擾,韓航客機的機長曾一度表示他看到了下滑道表尺有動作,機長還詢問副駕駛下滑道是不是真的出故障了。
801次航班的機長在事發時,沒有嚴格地執行手動降落操作程序,過度依靠自動操作,過早地下降了飛行高度,這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