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實驗
- 3A多鄰國,啵嘣全世界
- 筆上有傷
- 2082字
- 2025-08-05 22:13:42
哈夫大學報告廳的掌聲漸歇,但空氣中激蕩的思緒卻遠未平息。
郭林多關于學習溫度的闡述,引起了惠特曼教授以及其團隊的認可。
理念是動人的,愿景是宏大的,但對于一個以嚴謹實證著稱的學術重鎮而言,僅有理念遠遠不夠。
惠特曼教授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后的目光恢復了慣有的審慎。
他沒有對郭林多的演講進行評價,而是用指節輕輕敲響桌子,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聚焦。
“郭先生。”他的聲音沉穩,道:“你描繪的圖景令人神往,學習溫度這個概念也頗具啟發性。然而,在哈夫,我們信奉一個原則,用你們大夏的話來講便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動聽的理論,再精巧的設計,最終都需要落在堅實的數據之上。”
他微微前傾身體,目光如炬地鎖定郭林多:“比起華麗的辭藻,我更相信冰冷的數字。你聲稱《語言》能重塑學習動機、提升效率、點燃熱情,甚至跨越鴻溝。這些,都需要確鑿的證據來支撐。”
“空談改變不了教育界的固有認知,也無法說服那些持懷疑態度的同行和政策制定者。”
報告廳內再次安靜下來。
本杰明屏住了呼吸,其他教授們也露出了深以為然的表情。
郭林多之前的演講固然精彩,但惠特曼教授的話點破了核心。
理念的落地,需要實證的橋梁。
“我完全贊同您的觀點,教授。”郭林多沒有絲毫退縮,反而迎上惠特曼的目光,語氣堅定地道:“多鄰國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質疑。我們能在國內初步站穩腳跟,靠的也是石坳村、第五中學那些實實在在的成績單,是總中心的表彰函背后無數孩子的進步。但我們也深知,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更系統、更嚴謹、更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評估。”
“很好。”惠特曼教授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郭林多的務實態度顯然符合他的期望。“那么,我們不妨將其視為一次合作的機會,哈夫教育技術研究中心擁有頂尖的研究團隊、完善的實驗環境和成熟的評估體系。而你,郭先生,擁有亟待驗證的創新理念。”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周密的社會實驗。目標是量化評估《語言》游戲教育模式相較于傳統語言學習方法,在多個維度的實際效果差異。”
“包括但不限于語法習得效率、語言應用能力、長期記憶留存率、學習動機持久性、跨文化交際意愿、以及在資源受限環境下的適應性。”
筆尖在白板上快速滑動,勾勒出實驗的雛形。
招募哈夫大學教育學院不同年級的志愿者學生,同時招募部分社區成人學習者,增加樣本多樣性。
設計傳統課堂的對照組A組、僅使用《語言》游戲學習的實驗組B組、傳統教學+《語言》輔助的混合學習C組。
設定為12-16周的中期研究,包含前測、過程跟蹤、后測以及一定時長的延遲后測。
使用國際認可的語言能力測試以及《語言》系統后臺采集學習行為數據,設計問卷并定期測量學習者的興趣、好奇心。
選取部分典型樣本進行深度訪談、學習日志分析,深入了解學習體驗和認知變化。
最后評估實際語言能力。
至于語言選擇,多鄰國有那么多的語言選擇,就用最簡單的世界語和最難的漢語來進行實驗。
惠特曼教授停下筆,轉向郭林多:“郭先生,這不是一份輕松的考卷。實驗的設計、執行、數據收集與分析,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資源,并且需要你團隊的深度配合,開放必要的數據接口,確保實驗的透明度和可重復性。結果可能符合你的預期,也可能不盡如人意。”
郭林多點點頭,他也想知道真實的情況。
“所以你準備好了嗎?這不僅是為了驗證《語言》,更是為了你口中的游戲教育的未來提供一份具有國際公信力的背書。”
壓力如山般傾瀉而下。
郭林多深知這個實驗的分量。
成功,將為《語言》乃至整個游戲教育理念打開通往全球學術殿堂和更廣闊市場的大門。
失敗或不顯著的結果,則可能成為反對者最有力的武器,甚至動搖國內來之不易的成果。
如果最后實驗出,多鄰國游戲教育其實是一紙空談,那他也會完全認下。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中沒有猶豫,只有燃燒的斗志和強烈的責任感。
這不正是他來到哈夫尋求深度合作的目的之一嗎?
他需要這份理論支撐,需要科學的數據來回應所有的質疑,更需要證明,游戲教育不是曇花一現的潮流,而是有堅實根基的未來之路。
“教授。”郭林多站起身,聲音沉穩有力,透著一往無前的決心,“我完全準備好了。多鄰國游戲制作公司將以最大的誠意、最高的透明度、最積極的姿態配合哈夫大學完成這項實驗。”
“這不僅是為了證明《語言》,更是為了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讓學習的溫度能被科學地度量,被世界所看見。我會讓我和我的核心技術團隊成員,以最真實的態度參與到實驗設計和執行的具體環節中,確保實驗能準確反映《語言》的核心機制。”
惠特曼教授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那份在商海沉浮中磨礪出的沉穩與此刻迸發的學術熱忱交織在一起。
他點了點頭,嚴肅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真正的笑容:“很好,哈夫歡迎這樣的合作伙伴。我們下周一開始第一次項目組會議,細化方案。郭先生,你的交流之旅,看來要加上一項重要的學術任務了。”
“榮幸之至,教授。”郭林多鄭重回應。他知道,一場沒有硝煙的硬仗剛剛打響。
戰場從報告廳轉移到了實驗室和數據中心。
而他,必須贏。
為了多鄰國,更為了那份他深信不疑的學習溫度,能在全球教育的版圖上,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邁開腳步,走向哈夫研究中心辦公室,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