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學習的溫度
- 3A多鄰國,啵嘣全世界
- 筆上有傷
- 2558字
- 2025-08-05 21:45:28
哈夫大學,惠特曼教授正坐在報告廳內。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修剪得一絲不茍的草坪,報告廳內的空氣里彌漫著舊書氣息。
郭林多坐在長桌一端,面對的是哈夫大學教育技術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們。
查爾斯·惠特曼教授坐在主位,他頭發花白,眼神銳利如鷹隼,是教育心理學界的泰斗。
旁邊是本杰明·卡特,此刻收斂了機場的跳脫,顯得格外專注。
還有幾位氣質各異但眼神同樣充滿探究的教授和研究員,有專注技術的、有研究社會公平的、有專攻認知科學的。
惠特曼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聲音沉穩而富有穿透力:“郭先生,歡迎來到哈夫。多鄰國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它展現出的社會影響力。然而,在我們討論合作之前,有些核心問題需要厘清。”
他頓了頓,目光直視郭林多:“游戲,本質是娛樂。當它與教育這個嚴肅命題結合時,我們如何確保它不會淪為披著學習外衣的電子糖果?如何證明其長期的學習效果,而非短暫的游戲化刺激帶來的曇花一現?”
問題尖銳,直指游戲教育最根本的質疑。
報告廳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郭林多身上。
郭林多沒有回避,他調整了一下坐姿,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平和卻帶著力量:“惠特曼教授,您的問題切中要害。游戲教育,關鍵在于創造出更真實的語境與動機,而非簡單地將課本內容塞進游戲框架。”
他拿起桌上的平板,快速調出《語言》中入城章節的一個片段投影到屏幕上。
畫面中,玩家正在與守衛湯姆對話。
“Where are you from and what's your name?”
“啵嘣!請填空:____and my name is____.”
“請看。”郭林多指著屏幕,“玩家不是在學習如何回答你從哪里來,叫什么名字,他是在尋求生存。”
“不回答就無法進城,甚至面臨著游戲角色的死亡。這個填空,是他在游戲語境下求生的必要工具。需求由情境自然產生,學習是達成目標的副產品。”
他切換畫面,展示圖書館錯題本界面,那些曾讓玩家“死亡”的句子被收集起來,如同游戲里收集的裝備。
“再看這里,傳統學習中,錯誤被認為是污點,這往往是學生避之不及的,大夏老師對于學生錯誤的處理方式,往往是重復性的罰寫,它在告訴學生們,犯錯就要受到處罰,不要去犯錯。”
“但是如果不要犯錯,那我們就缺乏了犯錯后處理錯誤的能力。”
“在《語言》里,錯誤被可視化、價值化,它不再是污點,而是玩家可以隨時查閱、復習、甚至戰勝的積累。就像游戲中反復挑戰一個Boss,每一次失敗都讓你更了解它的弱點,最終通關的成就感才更強烈。這,就是游戲機制對學習動機的重塑。”
一位研究認知的女教授艾米麗·索恩舉手提問:“郭先生,您的機制設計很巧妙。但如何解決娛樂性與嚴肅性的平衡?游戲過于有趣,是否會削弱對知識本身的深度加工?過于嚴肅,又失去了游戲的優勢。”
“這是個動態平衡的藝術。”郭林多點頭,“我們通過難度選擇和核心機制來調節。低難度下,多兒會輔助基礎理解。隨著難度提升,輔助減少,玩家需要自主判斷、運用規則,如同拆掉輔助輪騎行。娛樂是入口,嚴肅的思考和實踐才是內核。”
另一位關注社會公平的教授,馬丁·羅德里格斯,提出了更尖銳的問題:“郭先生,多鄰國的支教DLC令人動容。但游戲教育依賴于設備、網絡,這是否在無形中制造了新的問題?那些最偏遠、最貧困的地區,恰恰是傳統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他們如何接入你描繪的游戲教育未來?”
這個問題觸及了郭林多內心最深的關切,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羅德里格斯教授,您點出了最現實的困境,也是我們必須正視和努力跨越的挑戰,但好在,我們生在大夏,大夏總中心一直在扶貧的路上行走,不落下任何一個人,有總中心的幫助,我們才得以實現支教DLC。”
他調出幾張照片:石坳村小孩子們圍著一臺平板電腦的興奮臉龐;志愿者背著設備跋涉在泥濘山路的背影;還有總中心那份表彰函的局部截圖。
“我們無法一蹴而就地填平鴻溝。但我們可以,也必須,成為推動力量的一部分。支教DLC的核心設計原則就是低門檻,對設備性能要求低,網絡依賴小,內容緩存機制完善。我們與政府、公益組織合作,實現了功能。”
“更重要的是。”郭林多語氣愈發堅定,“游戲教育提供的是一種可能性。當一臺平板電腦能承載一個村莊孩子接觸優質語言資源的希望時,它所撬動的,絕不僅僅是分數。它點燃的是好奇心,是名為原來我也可以的自信。”
討論越來越深入,問題也越發專業。
郭林多一一回應,時而引用具體案例,時而闡述設計理念,邏輯清晰,坦誠務實。
他不再是被動的答題者,而是逐漸引導著討論的走向。
惠特曼教授一直沉默地聽著,銳利的目光中審視的意味漸漸被濃厚的興趣取代。
他緩緩開口:“郭先生,您的闡述非常有說服力,尤其是關于語境和動機的再造。但我想問一個更本源的問題,在您看來,游戲教育的終極價值是什么?它最終要導向何方?”
這個問題,郭林多在酒店浴室的霧氣中,在飛越太平洋的夜空下,早已反復錘煉過。
他環視全場,目光掃過每一位專注的面孔,聲音清晰而充滿力量:
“惠特曼教授,諸位。”他停頓了一下,仿佛在凝聚所有的話語,“游戲教育的終極價值,在于它注重學習的溫度。”
“技術是冰冷的,代碼是冰冷的,屏幕也是冰冷的。但學習本身,是人類最溫暖的行為之一。”
“那是好奇心被滿足的喜悅,是掌握新知的自信,是突破自我的成長感,是連接更廣闊世界的渴望。”
“傳統教育模式,有時會因競爭、規矩或資源限制,讓這份溫暖變得稀薄,甚至凝固。”
“而游戲教育,用沉浸的語境、即時的反饋和安全的試錯空間中,重新點燃了這份溫度。”
“它讓學習者樂在其中,而非苦不堪言;它讓教師如虎添翼,而非孤軍奮戰;它讓知識的邊界不斷拓展,直至覆蓋每一個渴望學習的角落。無論他身處繁華都市明亮的教室,還是偏遠山村的燭光下。”
“讓學習回歸其應有的溫度,充滿探索的樂趣、挑戰的激情和連接的溫暖。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求知的道路上,感受到喜悅。這就是多鄰國相信的,并為之奮斗的,游戲教育的終極價值。”
話音落下,報告廳內陷入一片奇特的寂靜。沒有掌聲,沒有議論。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和空調低沉的嗡鳴。
教授們的臉上,之前的質疑、探究、好奇,都化為一種深沉的思考。
惠特曼教授摘下眼鏡,用絨布輕輕擦拭著,鏡片后的目光深邃而復雜。
本杰明·卡特張了張嘴,最終沒有發出聲音,只是用力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
幾秒鐘后,惠特曼教授重新戴上眼鏡,第一個輕輕鼓起了掌。掌聲不大,卻像投入平靜湖面的第一顆石子。
緊接著,掌聲由零星變得連貫,在哈夫大學這間充滿知識的殿堂里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