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的眼睛能看多遠(1)
- 華爾街奇書
- 李問渠
- 5444字
- 2015-03-13 10:19:27
——挖掘無限商機的創業秘笈
商機,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商業機會,或者是商業機運。華爾街更傾向后一種解釋,因為機會的存在有相對的穩定性,而機運有可能稍縱即逝。記得有位現代企業研究專家說過:“自從有了商品經濟,商機就永遠無限。”
在我們的一生中,機會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它燃燒的時間雖然很短,卻能帶來巨大的能量。也許只有那么一次小小的機會,就能讓我們獲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們要勇于發現機會,敢于捕捉機會,大膽地利用機會,抓住商機創業,在商機中創造財富。
過去的日子里,你在為誰打工
華爾街是世界名企薈萃、巨富云集之地,翻開這些商界巨子的發跡史,他們無不是憑借令人叫絕的創業智慧與謀略而取得成功的。華爾街巨商認為,要想發家致富,最好選擇自己創業。
創業是指某個人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相應的平臺或載體,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成更多的財富、價值,并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過程。創業不是靠一腔熱血,而是要深入積累,踏實肯干,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齊瓦勃出生在美國鄉村,只受過短期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展的機遇。三年后,齊瓦勃終于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筑工地,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時候,齊瓦勃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
一天晚上,同伴們都在閑聊,唯獨齊瓦勃躲在角落里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開了他的筆記本,什么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干什么?”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齊瓦勃就被升任為技師。
在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瓦勃又做了這家建筑公司的總經理。
卡內基的鋼鐵公司有一個天才工程師兼合伙人瓊斯,在建筑公司下屬最大的布拉得鋼鐵廠工作時,發現了齊瓦勃超人的工作熱情和管理才能。當時,身為總經理的齊瓦勃,每天都是最早來到建筑工地。瓊斯問齊瓦勃為什么總來這么早,他回答說:“只有這樣,當有什么急事的時候,才不至于被耽擱。”工廠建好后,瓊斯推薦齊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廠事務。
兩年后,瓊斯在一次事故中喪生,齊瓦勃便接任了廠長一職。因為齊瓦勃的天才管理藝術及工作態度,布拉德鋼鐵廠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因為有了這個工廠,卡內基才敢說:“什么時候我想占領市場,市場就是我的。因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鋼材。”幾年后,齊瓦勃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7年,當時控制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開始時,卡內基沒理會,于是摩根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母鋼鐵公司聯合。這下卡內基慌了,他知道貝斯列赫母要是與摩根聯合,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構成威脅。
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說:“按上面的條件,你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接過來看了看,對摩根和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他微笑著對卡內基說:“你有最后的決定權,但我想告訴你,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于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有我調查得詳細。”經過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高估了摩根。
卡內基全權委托齊瓦勃與摩根談判,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虧,就對齊瓦勃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卡內基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簽字吧。”齊瓦勃第二天一早就來到了摩根的辦公室,向他轉達了卡內基的話:“從第51號街到華爾街的距離,與從華爾街到51號街的距離是一樣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說:“那我過去好了!”摩根從未屈就到過別人的辦公室,但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齊瓦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后來,齊瓦勃終于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鋼鐵公司,并創下了非凡的業績,真正完成了從一個打工者到成功者的飛躍。
由此看來,創業并非只是屬于華爾街巨商,他們在富有之前也是一貧如洗,或者白手起家,或者跟我們一樣是個打工者。當創業忽如一夜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之時,已是每個人都可能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追求,抑或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征程。創業或許已不是一種壯舉,但仍需要我們滿懷激情,需要我們堅韌、自信而奮斗不息。
創業雖好,但如果不顧自身條件,一味地追求創業,也許就要飽嘗失敗的痛苦。創業有創業的難,打工有打工的苦。無論創業還是打工,都要不怕苦,不怕累,迎難而上。所以,在我們選擇時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等,看看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
與時尚同步,抓住流行的東西
“越是流行的東西,越是時尚的東西,越好掙錢。”這是華爾街富豪獲得財富的方法之一。華爾街巨商做生意,喜歡跟著流行的風氣走。日本的漢堡大王藤田的發跡史也體現了這種流行觀。藤田先生擅長做女人和小孩的生意,如鉆石、時裝、高級手提包等。在經營過程中,他首先把對象放在上流社會中有錢人的流行趨勢上,無論是鉆石的花樣,服飾的色彩還是手提包的樣式,都是按照有錢人的喜好特設的。結果,他的商品不僅暢銷,而且幾十年來經久不衰。
不過,現代市場瞬息萬變,能夠把握一種流行趨勢實屬不易。所以,這就要求每一個生意人在作出任何一項決策前,必須仔細研究分析市場,既要能趕上潮流,還要超前于潮流。因為,人們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今天暢銷的產品,也許明天就無人問津。就像跳舞一般,快于節奏或慢于節奏都不行。
2002年4月28日,各大報刊紛紛轉發一條驚人的消息:芭比娃娃的創造者、85歲的露絲·漢德勒女士去世了。半個世紀以來,露絲創造的芭比娃娃幾乎成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愛之物。隨著這個大眼睛、長頭發的玩具娃娃的暢銷,今天的“芭比”已經不僅是一個玩具,它成了美國女性的一個象征,更是美國文化的一個象征。創造這個品牌的露絲,她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給了全球的女性以夢想和希望。
1916年,露絲·漢德勒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市。一天,她看見女兒芭芭拉正在和一個小男孩玩剪紙娃娃,這些剪紙娃娃不是當時常見的那種嬰兒寶寶,而是一個個少年,有各自的職業和身份,讓女兒非常沉迷。“為什么不做個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絲腦中迸發出了靈感。經過一番周折,她設計出了一個可以滿足對完美女性的幻想的娃娃。
她是個少女,四肢修長、清新動人,身材很好,被漂亮的衣服緊緊地包裹著。她的臉上還流露出像瑪麗蓮·夢露般的神秘,雖然只有11.5英寸高。最后,露絲把自己的女兒芭芭拉的昵稱“芭比”給了這個可愛的娃娃。
從第一個芭比誕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被不斷地改進和創新。芭比娃娃的外形歷經了約500次以上的修正與改良,才成為今天的樣子。為了讓“芭比”有漂亮的時裝,約有10億件以上的衣服被生產出來,每年約有100款“芭比”新裝推出。現在,“芭比娃娃”在150多個國家暢銷,總銷售量超過10億個。這個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間的美國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場上暢銷最久的玩具,成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愛之物。
露絲·漢德勒女士創造出來的芭比娃娃,已經遠遠超越了玩具的定義,成為一個不朽的文化符號。露絲曾經在她的自傳里說過:“我創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過這種玩具的誕生,讓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識到她們能夠成為自己夢想成為的任何一種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擁有同男性一樣的選擇權……‘芭比娃娃’已不僅僅只是一種玩具,她已經成為女性消費者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我為此而感到高興。”
正是緊跟時尚潮流,成就了芭比娃娃經久不衰的傳奇。這說明,每一個生意人必須仔細研究分析市場,既要能趕上時尚,還要超前于時尚。
所幸,市場能反饋給我們很多的信息,現在流行什么,什么東西又已經被淘汰,這些信息給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據。只有跟隨時尚的腳步,我們才能把握住流行的趨勢,才能賺大錢。因為凡是最流行的,就肯定有利可圖。
用節儉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不可否認,很多華爾街巨富都是精打細算的人。他們都是節儉的典范,他們節儉的目的就是要節省開支,降低成本,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他們的哲學是“要把一塊錢當成兩塊錢來用,如果在一個地方錯用了一塊錢,并不只是損失一塊錢,而是花了兩塊錢”。
亞凱德對一位賣蛋的自稱節儉的人說:“假使你每天早上收進10個蛋放到蛋籃里,每天晚上你從蛋籃中取出9個蛋,其結果如何呢?”
“時間久了,蛋籃就滿了!”
“這是什么道理?”
“因為我每天放進的蛋數比取出的蛋數多一個啊!”
亞凱德向我們介紹的秘訣就是要讓我們像他告訴蛋商的發財秘訣那樣,當我們把10塊錢收進錢袋里,但只取出9塊錢作為費用,這表示我們的錢包已經開始膨脹。當感覺到錢包的重量增加時,心中一定很有滿足感。在生活中,節儉的品德就能帶來這種滿足感。
華爾街巨富認為,正視自己的日常事務,并且在錢財方面崇尚節儉,這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精明節儉要求我們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水準時,必須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能高于這一水平。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擬訂并忠實地執行一個自己的財務計劃。
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斯圖亞特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于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錢財意識”。
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保留著。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說:“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里,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
一張只用了1/5的白紙,不應把其余部分浪費掉,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可見,無論生意做得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富商克里奇也是以崇尚節儉著稱,他被當時的人稱為“連鎖商店大王”。他的商店遍及全美50個州和國外的很多地方,他的資產數以億計,但他的午餐從來都是1美元左右。
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爾·克德有一天去參觀一個展覽,在購票處看到一塊牌子上寫著:“5時以后入場半價收費。”克德一看,當時的手表指向是4時40分,于是就在入口處等了20分鐘,然后購買了一張半價票入場,節省下了0.25美元。克德公司每年收入上億美元,他之所以要節省0.25美元,完全是受他節儉的習慣和精神所支配。由此可見,克德之所以能夠致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節儉的思想。
同時,華爾街巨富認為,儉樸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生活理念,它的內涵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與深厚的人生修養。儉樸的人,不一定小氣,大多有種俠骨仁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毫不吝嗇、慷慨解囊;儉樸的人大多務實,不搞奢華的表面文章,不愛慕虛榮,不做塘中的蘆葦,根淺身輕。
在儉樸的人中,不乏胸懷偉略的帥才。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為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歲高壽,他一生賺了大量的金錢,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1毛零錢,就向他的秘書借,并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秘書說:“請別介意。1毛錢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聽了正色說:“怎么能說算不了什么,把1塊錢存在銀行里,要整整兩年才有1毛錢的利息啊!”還有一件趣事。洛克菲勒習慣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后,給服務生1毛5分錢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只給了5分。服務生不禁埋怨說:“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錢的話,我絕不吝惜那一毛錢。”洛克菲勒笑了笑說:“這就是你只能當服務生的緣故。”
洛克菲勒衣著樸實,從不鋪張浪費。洛克菲勒每次到飯店住宿,從來只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問:“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何苦要這樣?”洛克菲勒回答說:“因為他有一個富翁爸爸,而我卻沒有。”
洛克菲勒的精打細算讓他成為商業巨人。的確,只有懂得簡樸的人才能用心計算怎樣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怎樣才能把1塊錢變成10塊錢甚至更多。洛克菲勒的商業觀念告訴我們,任何1分錢都是有價值的,要想賺錢,首先得節約。
另外,節儉也意味著為了將來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御眼前的滿足誘惑的能力,這也是人超越于動物本能的高貴之處。節儉完全不同于吝嗇,節儉的人在必要的時候依然能夠表現得慷慨大方,并不把金錢作為崇拜的偶像,而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有用之物。正如迪安·斯威夫特所說的:“我們的腦子里必須有金錢概念,但是,不能一心想的都是金錢。”
顯而易見,節儉就是適度的性格特征,適度的家庭幸福和社會安定。總而言之,節儉是自助的最好展現。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養成節儉的習慣,用積攢下的錢挖自己的第一桶金。
看到第三步,勇于邁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