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尋求優(yōu)越感的指引(1)

  • 兒童人格教育
  •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2557字
  • 2015-03-13 09:53:56

眾所周知,追求優(yōu)越感是每個孩子的本能。而身為父母或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將這種追求引向積極有益的方面。身為教育者一定要確保孩子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能讓他們獲得健康而積極有益的生活,而不是獲得心理疾病和精神錯亂。

怎么做才能達到這一點呢?我們又是如何區(qū)分有益的和無益的優(yōu)越感的?答案很簡單,要看它是否符合社會利益。一個被人稱贊的成就無法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試著設想一下,那些我們認為高貴、高尚和有價值的偉大行為吧,這些行為不僅對于參與行為者本人具有非凡的價值,而且對于整個社會也具有意義。所以,教育孩子就要從培養(yǎng)他具有這種社會情感入手,換句話說,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認識和社會一致的意義。

而那些不明白什么是社會情感的孩子很可能會成長為問題兒童。因為,通常這些孩子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還沒有被積極引導。

的確如此,對于什么行為才是對社會有益的行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即,我們可以通過一棵樹所結的果實來判斷這棵樹。換句話說,我們能夠從某一行為的結果來判斷出它對社會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要將時間和效果考慮在內。一種行為一定要契合現(xiàn)實的邏輯,而且這種行為的契合程度一定要顯示出其對于社會需要和社會利益的關聯(lián)度。萬事萬物的普遍結構是其是否有價值的評判標準。而行為的結果與這種標準是相互一致還是互有沖突早晚會知曉。值得慶幸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并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運用復雜的評價來對某一行為進行判斷。例如政治變革、社會變遷等等,一時之間難有定論,爭論的空間就很大。但是,在民族生活和個體生活中,特定行為的效果還是會顯示出來它的價值,是有益還是無益?是正確,還是錯誤?從科學角度來看,我們無法判斷一種行為是有益還是有害。因為這是絕對真理,這問題關乎人生問題,而人生的問題則會受到地球、宇宙以及人的關系的邏輯的制約。這種客觀宇宙和人類宇宙的制約就如同一道難解的數(shù)學方程式,時刻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法給出答案,但是,其實答案就在問題中。我們只能依據(jù)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背景來找出答案。但是,十分可惜,我們檢驗某種解決方法的時機總是來得太晚,以致我們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糾正錯誤的答案。

因為人們沒法憑借一種邏輯的和客觀的觀點來判斷自己的生活結構,而人們也沒法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模式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一致性。因此,一旦遇到問題,他們就會手足無措,根本沒法思考如何著手解決問題。他們會想自己選擇錯了方向,因此才會導致問題的出現(xiàn),才會犯錯誤。而孩子們,則一定要記住,若是他們遠離了對社會有益的方面,他們也沒法從消極的生活經(jīng)驗中獲得有益的教訓,因為他們根本沒法弄清楚問題的意義。所以,家長或者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告訴孩子們不要將生活看作是一系列毫不相干的事件,而是要將自己的生命看成是一種貫穿始終的緊密相連的事件的發(fā)展軌跡。人的生命中任何事件的發(fā)生都與其整個生命背景相連,而且只有參照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才能弄明白。只有明白了這一點,孩子才能夠找到他偏離正道的原因。

在對有益的和無益的優(yōu)越感追求的不同進行探討之前,我們有必要對一些看起來與我們的討論相對立的行為進行探討。此處我要說的就是懶惰。粗粗看一下,可能您會覺得懶惰與“追求優(yōu)越感是每個孩子的本能”是相互對立的。其實不然,我們平時責備孩子好吃懶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表現(xiàn)出追求優(yōu)越和雄心勃勃來。但是,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認識是有失偏頗的。其實那些看起來懶惰的孩子正在享受這一過程!因為他們不需要背負別人對他的期望;可能一生碌碌無為,但是人們也會原諒他們;他不需要多努力,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是,因為懶惰,他卻成為了眾人矚目的對象,最起碼身為父母,也得為他操心。試想一下,很多孩子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而不惜付出代價。從這里,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為什么孩子們想通過懶惰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當然,心理學上對懶惰的解釋也比較片面。很多孩子之所以懶惰,是為了擺脫目前的窘境。因為懶惰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可以將目前的無能和無所成掩蓋住。人們也很少指責這些孩子能力不足;相反,孩子的父母還會為孩子辯護:“要是他勤快一點,他什么都行!”聽到這類辯護,孩子也會覺得高興,因為對于自信不足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安慰。此外,這種說法還成了一種成就補償,這不僅適用于孩子,也適用于成人。這個富有欺騙性的“要是句式”——要是他勤快一點,他什么都行——使得他的毫無成就感變得還可以被人所接受。如果這個孩子確實有了點成績,那么這點成績就會在他們中具有了特別的意義。這點成績和他之前的碌碌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他會獲得更多的贊揚之聲。其他的那些一直努力向上的孩子有著更為值得稱道的成就,受到的贊揚反而更好。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懶惰的背后有一張隱秘的“權謀”之網(wǎng)。那些懶惰的孩子就像在走鋼絲,但是下面是安全的,因為有張保護網(wǎng),即便他們不小心掉了下來,也不會受到傷害。對于懶惰的孩子,人們的批評之聲要比其他孩子溫和許多,因此,他們的自尊心也不會被傷害。說他們懶散要比說他們蠢笨,要強很多倍。簡單地說,懶惰就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種屏障,但同時也是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障礙。

只要仔細回想一下目前的教育方式,我們就不難看出這些方法恰好滿足了懶惰孩子的希望。人們越是責備一個孩子過分懶惰,就越是讓孩子心理舒坦。因為大人們要成天為他打算,無休無止的抱怨聲已經(jīng)轉移了人們對他的能力的關注,而這正是他心中所想。來自學校的懲罰效果也是一樣的。老師們總是覺得懲罰會使人改正,但是結果總是讓他們更加失望。即便是最嚴厲的懲罰也無法讓一個習慣懶惰的孩子成為勤奮的人。

若是這類孩子突然出現(xiàn)了轉變,這也是因為周遭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比方說,這個孩子偶然取得了某一項成功,或者他換了老師,與原來嚴厲的老師相比,新來的老師態(tài)度溫和,十分理解他,還推心置腹地與他談話,他有了新的勇氣,那剩下不多的自信又增長了起來。經(jīng)由這樣的外部刺激,那個孩子突然變得勤快。我們常常會遇到這類情況:一些孩子在入學頭幾年學業(yè)不前不后,但換了一個新的學校后卻突然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就是因為學校環(huán)境的變化。

為了逃避學業(yè)任務,有些孩子會選擇裝病,而有些孩子為了能得到過多的照顧,會在考試期間表現(xiàn)得異常緊張。那些愛哭鼻子的孩子也有著同樣的心理:他們認為哭喊和精神緊張都能為他們獲取某種特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武乡县| 汝阳县| 澄迈县| 迁安市| 呼图壁县| 诸城市| 南京市| 新源县| 大丰市| 大新县| 谷城县| 松潘县| 盐池县| 泸溪县| 忻州市| 达拉特旗| 辽宁省| 汶川县| 嘉善县| 潞西市| 旅游| 玉田县| 东兰县| 新闻| 深州市| 曲松县| 诸城市| 杂多县| 饶阳县| 从江县| 象山县| 静乐县| 安吉县| 望都县| 万安县| 石林| 惠州市| 巴东县| 丹巴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