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春申江激動諸團體 日本國毆辱留學生
卻說徐總統迭接呈文,也知輿情憤激,罪有攸歸,但曹宅被毀,章氏受傷,似覺學生所為,未免過甚,一時不便為左右袒,獨想出一條絕妙的通令來,便即頒發出去。令云:
這道命令,既不為曹、章伸冤,又不向學生加責,反把那警察總監吳炳湘,訓斥數語,更要懲戒幾個警察人員。徐總統實是使乖,故意下此命令,諉過到警察身上,免得雙方更增惡感。哪知吳炳湘不肯任咎,又將學生如何滋擾,不服警察攔阻,明明是咎在學生,不在警察,申請內務部轉達總統,嚴辦學生云云。再經曹、章等一班好友,也替曹、章瀝陳冤情,請政府依法懲辦學生,逼得徐總統無乖可使,只得再下一令道:
為這一令,又惹起學界風潮,不肯就此罷休。先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自往警察廳中保釋學生??偙O吳炳湘出見,卻是婉言相告“決不虐待學生,俟章公使病有起色,便當釋出,盡請放心”云云。蔡校長因即辭歸,慰諭學生,寬心待著。及炳湘受責,情有未甘,乃不得不加罪學生,為自己卸責地步。既而通令頒下,著將逮捕學生,送交法庭懲辦。北京大學諸學生,當然要求蔡校長,再向警察廳交涉。蔡校長又親赴警察廳,往復數次,俱由吳總監擋駕。于是蔡校長亦發起憤來,即提出辭職書,離校出京。教育總長傅增湘,亦因職任關系,呈請辭職。曹汝霖得知消息,還道是傅、蔡兩人袒護學生,也憤然提出辭呈,自愿去職。匯業銀行經理陸宗輿,時正受任幣制局總裁,與曹、章等通同一氣,學生概目為賣國賊,所以彼亦連帶辭職。各呈文俱遞入總統府,徐總統不得不著人慰留。曹汝霖尚一再做作,欲提出二次辭呈,就是章宗祥傷勢略痊,也愿辭歸。甚至錢內閣俱被動搖,相繼提出總辭職呈文。徐總統倒也失驚,盡把呈文卻還,教他勉持大局。國務員始全體留住,姑作緩圖。且住且住,莫使權位失去。
當時交通次長曾毓雋等,本屬段派范圍,與曹、章共同攜手,一聞學生鬧事,即與陸宗輿聯名,電邀徐樹錚入京,商量嚴懲的方法。小徐應召入都,察看政府及各方面形勢,多半主張緩辦,并親見章氏傷勢,已經漸痊,所以不愿出頭,免拂輿情。內閣總理錢能訓,恐得罪段氏,獨去拜訪段祺瑞,請他出來組閣,段亦當面謝絕。他見徐東海主張和平,樂得讓他去演做一臺,看他能否達到目的,再作計較,因此置身局外,做一個冷眼旁觀罷了。卻是聰明。

五月七日,為民國四年日本強索二十一款的紀念日,國民或稱五九紀念,便是此事。五七系日使遞交最后通牒之日,五九乃袁政府簽字之期。海內志士,吞聲飲恨,此次青島問題,又將被日人占據過去,再經北京學界風潮,相激相蕩,傳達各省,各省國民,越加動憤,或開大會,或布傳單,口講筆書,無非說是外交失敗情形,應該由國民一致奮興,爭回青島。就中要算上海灘上,尤為熱鬧,各團體各學校各商幫,借上??h西門外公共體育場,作為會址,特開國民大會。下午一時,但見赴會諸人,奔集如蟻,會場可容萬人,還是不夠站立。場外南至斜橋,北至西門肇周路、民國路,統皆摩肩擊轂,擁擠不堪。當場人數,約有二萬以上,學生最多,次為各團體,次為各商幫。會中干事員,各手執白布旗一面,上書大字,字跡不同,意皆痛切。大約以“爭還青島”“挽回國權”“國民自決”“討賣國賊”“誓死力爭”諸語為最多。江蘇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本科學生錢翰柱,年甫十九,也仿北京學生謝紹敏成例,截破右手兩指,瀝血成書,就布旗上寫明“還我青島”四字,揭示會場。又有某校學生近百人,自成一隊,人各一旗,旗上寫著,統用成語,如“時日曷喪”及“國人皆曰可殺”等類。又有一人,胸前懸一白布,自頸至踵,大書“我是中國人”五字,手中高持國恥一冊,種種形色,不能盡舉。可惜中國人專務外觀。開會時,眾推江蘇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為主席,登臺演說,最緊要的數語,乃是:
說畢下臺,再由留日學生救國團干事長王宏實,報告開會宗旨,次由葉剛久、汪憲章、朱隱青、光明甫等相繼演說,均極激昂。光明甫更謂:“目前要旨,在懲辦賣國賊?!边@語提出,臺下拍掌聲,響徹屋瓦。時報名演說,共有二十七人,有幾人尚未及演說,主席因時間不早,報告演說中止,特宣示辦法四條:
尚有朱總代表一電,乃是拍交國務院,文云:
光明甫等看罷,即向兩總代表道:“兩公電旨,正與眾意相同,足見愛國愛民的苦心。但鄙人等尚有一種要求,請兩公特別注意!就是懲辦賣國賊,最為目前要著?!敝炜偞淼溃骸按D告北京政府便了?!惫饷鞲徒尤氲溃骸氨本┵u國黨,國民斷不承認他為政府,今國民所可承認,惟本處和議機關,所望出力幫助,就在和會諸公。況事關國家存亡,何能再分南北?愿諸公勿存南北意見!”唐總代表聽了,亦插口道:“賣國兩字,國人可言,如負有政治責任,卻不便如此云云。試想有賣必有買,豈不多生糾葛?”唐君亦畏木屐兒么?光明甫又道:“我等國民,但清內亂,并未牽涉外交??傊u國賊不去,世界和會,決無辦法?!碧平B儀躊躇半晌,方徐徐道:“這也不必拘牽文義,但說是行政人員,辦法不當,即令去位,便足了事?!惫饷鞲Φ三R答道:“唐公謂不必拘名,未始不可,總教除去國賊便了。惟請兩公從速辦理!”朱、唐兩代表,方各點首。光明甫等乃告別而退,出示大眾,全體拍手,始各散會。
是晚國民大會籌備處,續開會議,召集各公團各學校代表,討論日間未盡事宜及將來對付方法。大眾都說是:“北京被捕學生,存亡難卜,應急設法營救,不如往見護軍使盧永祥,要求電請釋放學生。”各學校更存兔死狐悲的觀念,主張尤力,統云:“目的不達,即一律罷課?!贝送馊绺膰翊髸I備處為國民大會事務所,并推起草員,速擬宣言書,傳示國民大會的宗旨。議決以后,時已夜半,共擬明日依議進行,定約而散。古人有言:“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边@原是聲響相感的原因,物且如此,人豈不如?內地各省,為了國恥紀念及青島問題,集眾開會,不甘默視。就是我國留學日本的學生,系懷故國,未忍淪胥,也迫成一腔公憤,應聲如響。五月初上,留學生議擇地開會,四覓會場,均被日本警察阻止。眾情倍加憤激,改擬在我駐日使館內開會,免得日人干涉。當時選派代表,往謁代理公使莊景珂,說明意見。莊頗有難色,唯當面不便駁斥,只好支吾對付。待代表去后,即通知日本報館,否認留學生開會。
到了五月六日晚間,使館內外,巡警憲兵,層層密布,仿佛如臨大敵。留學生前往偵視,但聽得使館里面,笙簫激越,弦管悠揚,又復度出一種嬌聲,脆生生的動人耳鼓,是何情由,快樂至此?及問明究竟,乃是燕京名伶梅蘭芳,赴日賣藝,即由使館中人延聘,令唱《天女散花》,侑酒娛賓,所以這般熱鬧。中國官吏,尚得謂有人心么?留學生得此報聞,無不嘆恨,料知使館開會一節,定難如愿,乃當夜改議,決定分隊游行,向各國駐日公使館中,遞送公理書。待至天曉,留學生約集二千余人,析為二組,一從葵橋下車,一從三宅坂下車,整隊進行。三宅坂一路,遇著日本巡警,脅令解散,各學生與他辯論,謂無礙治安舉動,奈何見阻?當即舉起白布大旗,上書“打破軍國主義”“維持永久和平”“直接收回青島”“五七國恥紀念”等字樣。日警欲上前奪旗,因留學生不肯照給,竟去會同馬隊,截住去路,甚且拔劍狂揮,橫加陵踐。留學生冒死突出百余人,竟至英國使館,進謁英代理大使。英使倒也溫顏相見,且云“諸君熱心國事,頗堪欽佩,我當代達敝國政府及巴黎講和委員。惟諸君欲往見他國公使,當舉代表前往,倘或人數過多,徒受日警干涉,有損無益”等語。留學生即將陳述書交出,別了英使,再往法國使館。法使所言,與英使略同。外人都尚優待,偏是同種同族,不肯相容。各學生又復辭出,時已為下午四時,因尚未知葵橋一路,情形如何,特往日比谷公園相候。不意行至半途,又有日本軍警,雜沓前來,所有留學生的白布旗幟,盡被奪取。龔姓學生,持一國旗前行,亦為日警所奪,抵死不放,旁有學生吳英,朗聲語日警道:“這是中華民國國旗,汝等怎得妄犯?”日警瞋目呵叱道:“什么中華民國!”中國人聽著!說著,復召同日警數十名,攢擊吳生,把他打倒,拳毆足踢,更用繩捆住兩手,狂拖而去。還虧后隊留學生,拚死赴救,猛力奪回。日警尚未肯干休,沿路毆逐,又被捕去數名。余眾奔入中國青年會內,暫免陵轢,但已是不堪困憊了。

同時葵橋一路,先至美國使館,求見美使,美使適因抱病,未能面會,特令書記官出與接洽,亦許電達美國政府暨巴黎會議委員。學生辭退,轉至瑞士公使館,為日警所阻,不得入內,因即舉出代表,入遞意見書。復循行至俄使館,俄使出語學生道:“現在我國內亂方張,連巴黎和會中,且未聞代表出席。本使對著諸君舉動,也表同情,可惜力不從心,勢難相助,但仍當就正義人道上極力主張,仰副諸君熱望?!闭f罷,為之欷歔不已。彼亦得毋有同慨么?學生慨然辭退。到了館外,統說是外國使館,尚許我等出入,同聲贊成,獨我國使館,反閉門不納,太沒情理,我等非再至使館一行不可。乃各向中國使館折回,將至使館前面,忽來了無數軍警,馬步蹀躞,刀劍森橫,惡狠狠地奔向留學生前隊,奪取國旗。執旗前導的,是著名留學生山東人杜中,死力堅持,不肯放手。偏軍警兇橫得很,用十數人圍住杜中,一面指揮眾士,蹂躪學生,把全隊沖作數段??蓱z杜中勢孤力竭,被他擊仆,不但國旗被奪,并且身受重傷,被他拘去。此外各學生不持寸鐵,赤手空拳,怎能禁得住馬蹄,受得起劍械?徒落得傷痕累累,氣息奄奄。有一湖南小學生李敬安,年才十齡左右,身遭毒手,倒地垂危,雖經眾力救出,已是九死一生。各學生遭此兇焰,不得不各自奔回,陸續趨入中國青年會館,當由青年會干事馬伯援,代開一臨時職員會,籌議辦法,即派人赴代理公使莊景珂及留學生監督江庸處,請他提出此事,與日本政府交涉。哪知使人返報,統受了一碗閉門羹。小子有詩嘆道:
畢竟留學生如何自救,待至下回表明。
青島問題,純為弱肉強食之見端,各界奮起,求還青島,雖未能執殳前驅,與東鄰爭一勝負,然有此人心,猶足為一發千鈞之系。假令有良政府起,教之養之,使其配義與道,至大至剛,則他日干城之選,胥在于是。越王勾踐之所以卒能沼吳者,由是道也。乃北京各校倡于前,上海各界踵于后,留學生復同時響應,為國家力爭領土,而麻木不仁之政府,與夫行尸走肉之官吏,不能因勢利導,曲為養成,反且漠視之,摧抑之,坐致有用之材,被人凌辱,竊恐志士灰心,英雄短氣,大好河山,將隨之而俱去也。讀是回,殊不禁有深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