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有一種說法,說理想的歷史著述家,要寫過一部歷史的專著,寫過一部歷史教科書,再寫過一部歷史通俗讀物。又有一種類似的說法,把教科書換成了方志書,或是把通俗讀物換成了歷史地圖冊,說唯有著述了多種主題、多種形式的史學作品,歷史著述才算達到了完滿的境界。這些說法,當然不是在為史學評論提供一種評判的標尺,其本意是強調歷史著述家除了要撰寫專業領域里的學術著作,還要盡其所能為社會大眾提供多種多樣的歷史作品,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讀者需要。

由此而論,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倒是達到了理想的歷史著述境界。他不僅寫有大部頭的史學著作,如《先秦史》《秦漢史》等成系統的四部斷代史,還寫過大量的文史教科書和歷史通俗讀物。其數量之多、品類之豐,在民國時代眾多的史學大家中也是很罕見的。而且,他撰寫的教科書和歷史通俗讀物,都是精心之作,或被后人稱之為通俗讀物之典范。

如此次“呂思勉著作精選”收錄的一九二四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黃永年先生曾評價說:這本書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有一篇《呂思勉先生主要著作》,就沒有提到這本書,也許認為這只是教材而非著作。“其實此書從遠古講到民國,只用了十二萬字左右篇幅,而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典章制度各個方面無不顧及,在取舍詳略之中,體現出呂先生的史學史識,實是呂先生早期精心之作。有些青年人對我講,現在流行的通史議論太多,史實太少,而且頭緒不清,實在難讀難記。我想呂先生這本要言不煩的《本國史》是否可以給現在編寫通史、講義的同志們一點啟發。”(黃永年:《回憶我的老師呂誠之先生》,《學林漫錄》第四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又如《三國史話》,原是呂先生撰寫《秦漢史》的副產品,出版之后,就很受歡迎,被視為歷史通俗讀物的典范之作。虞云國先生說:史學大師呂思勉既有代表其學術高度的斷代史,又有通俗讀物《三國史話》,“各擅勝場,令人嘆絕”。(呂思勉:《三國史話》封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梁滿倉先生也說:“《三國史話》的大家風范,首先體現在作者強烈的歷史責任意識……還表現在一些經得住時間檢驗的觀點……《三國史話》是一部通俗歷史讀物,然而通俗中卻包含著淵博的知識……小中見大、通俗中見高雅,《三國史話》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梁滿倉:《〈三國史話〉的大家風范》,呂思勉:《三國史話》,北京出版社,2012年)如今,呂先生的各種著述一再重版、重印,成為民國史學家中最為大眾歡迎的史家之一,說明上述史學家們的評說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本著這樣的認識,我們在呂先生一千余萬字的著述中,選擇了二十余種兼具通俗性與專業性且篇幅適宜者,根據內容分為七類,分別是:通史、專門史、修身、歷史分級讀本、讀史札記、史話和國學,組成“呂思勉著作精選”,以饗讀者。如最先推出的“呂思勉著作精選·專門史”,收入《中國社會史》、《中國社會變遷史(附大同釋義)》、《中國民族史兩種》和《中國文化史六講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何以收入此四種?呂先生歷來備受關注者,即其“兩部通史、四部斷代史、一種札記”,但其對專門史亦非常重視。他提倡“專就一種現象的陳跡加以研究”之專門的歷史,并且身體力行,在史學實踐中完成社會史、民族史、文化史、政治思想史等專史著作,涵蓋面很廣。且其專門史常常有一種貫通的眼光,既是朝代的貫通,也是“專門”的貫通,如其講政治思想史、文化史,則先論社會史,因此其專門之中又多貫通,體現了其“綜合專門研究所得的結果,以說明一地域、一時代間一定社會的真相”的治學路徑。呂思勉先生的歷史著作,大多都蘊含著這種“貫通”的眼光。以此為例,是想說明我們精選呂思勉著作的用意,以及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的希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孟村| 阜南县| 鄂托克旗| 美姑县| 蒲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繁峙县| 三门峡市| 成武县| 马山县| 饶河县| 车致| 资源县| 通许县| 盐城市| 凤城市| 张掖市| 夹江县| 浪卡子县| 华坪县| 五华县| 青铜峡市| 凭祥市| 黄浦区| 雷山县| 崇义县| 礼泉县| 亳州市| 鄯善县| 广丰县| 米林县| 饶河县| 手游| 华容县| 五指山市| 丹寨县| 红河县| 静安区| 佳木斯市|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