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儀式,是給全帝國的臣子看的,給全咸陽的百姓共同行賞的。
又因為繼位的人是扶蘇,所有的臣子良吏、全天下的百姓們,都對其寄予厚望,是以這個儀式,朝廷舉辦的格外用心。
稍微有點兒不如人意的地方,就會被人詬病辱罵。
繼位的人,可是大家翹首以盼的扶蘇啊。
所以帝國的宗正也是設計了良久,事先排演了數次。
十五萬大軍列陣,是扶蘇登基儀式上最主要最奪目的看點。
整個帝國的大軍,從咸陽城祈年宮前筆直的宮道,一直通向咸陽宮的正門,隨后又通向咸陽城的四方大門。
大軍進駐咸陽城,所有的官道、大道都有士兵衛列。
咸陽城,從來沒有像是這一天這樣,讓人這么有安全感過,也沒有這樣一天整齊安靜、有秩序過。
大家走在街道上,沒有一個人擔心自己的腰包被人偷走。
初秋的時候,太陽還比盛夏更是猛烈,將士們手上的長劍、長戈在這樣的日子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這一天,整個咸陽城、咸陽宮,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天下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都活得水生火熱的時候,咸陽城這里卻是風景獨好。
咸陽的風水好,方圓十里樹上的桃子又大又紅,果實又圓又飽。
正是秋日,果實成熟的日子。
值此盛會,鄉民們摘了上好的桃子、李子、南瓜,提著籃子,走了十多里的距離前來慶祝扶蘇公子登基。
咸陽城里滿是瓜果飄香,金黃色的粟米堆滿在筐子里,凡是用來慶祝的食物,家家戶戶都擺了出來。
將士們的長劍沾染著金黃色的光芒,凡是將士們所在的地方,一片金光閃爍。
初秋,咸陽宮前廣場草木上尚且有著豆子大的露珠。秋風起兮,草木搖落。
卯時甫至,渾厚的九記晨鐘震動咸陽城闕,廣場上黑甲林立,戈戟上的青銅鋒芒刺破曉色。
著黑色深衣的三公九卿,按班肅然分立,像一片沉靜的玄黑海浪。
晨色尚未散盡的咸陽宮前殿廣場上,一輛輛戰車馳過,在殿前留下深深的車轍印。
大典官階之首的太祝立于丹墀之上,其聲如青銅編鐘碰撞般清越:
“朕承天命,統御六合。扶蘇吾子,仁孝彰聞,義行素著,才敏聰慧,德被四方。”
“外撫黔首,內安宗廟,寬仁濟物,剛毅明斷。憂黎庶饑寒,念社稷久長,賢良方正,足繼大統。”
“爾宜弘先王之道,懷柔夷夏,夙夜匪懈,撫民以寬。”
“任賢使能,昭文德于八荒;修法繕兵,鎮虎狼于四塞。”
“法度自持,禮義為綱,察吏治以安境,省徭賦以養民。”
“克紹箕裘,光耀日月。”
“念爾常覽典籍,明春秋大義,秉心敦厚,克勤克儉。”
“繼業守成非易,為君立德惟艱,當戒驕矜,勿怠慎終。朕歸蓬萊,山河永固,天命在爾,其勉之哉!”
此時階下九級平臺之上,扶蘇身著玄黑袞冕(玄衣纁裳,繡日月星辰十二章紋),面對北方接受天命。
太祝趨步向前,雙手奉上盛于玉匣中光耀四方的玉璽——那方寸之微,上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其重逾過萬鈞,其光如凝日月;
繼奉定秦之寶青銅長劍,其劍身森然似冬月寒冰。
待扶蘇一一鄭重接過璽劍,太祝隨即朗聲宣誦:“天命歸嬴扶蘇。自即日始,皇帝紀元自二世元年更始!皇帝扶蘇萬年!”
洪亮之音直貫九霄。
黑甲武士齊舉長戈,三公九卿整飭深衣大袖,頓首而拜:“吾皇扶蘇——萬年——!”
聲音如澎湃巨瀾,仿佛震得城闕震顫、咸陽風回,激蕩著宣告秦二世的到來。
扶蘇高立丹墀之上,初登帝位,他凝眸遠望。
偌大的咸陽宮宇在晨光中沉甸甸、黑森森如巨大墨石;而獵獵飄揚的黑色旗幟,在晨風里,如蒼鷹舒展初醒的巨翼。
在登基大典上,扶蘇后又對著上天禱告,祈愿帝國的百姓們能夠免受天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典禮結束之后,扶蘇將自己寫的詔書拿給太祝,讓其宣讀自己的三項決議。
“嗣皇帝詔曰:”
“朕承昊天之眷,受命于秦庭,仰承宗廟之重,俯恤黔首之艱。謹以貞吉之辰,布告遐邇:
一者,尊始皇帝嬴政為太上皇。太上皇功冠三皇,威加六合;今安輿服于藍池仙邸,垂紫極于云闕瑤階。筑靈臺以觀星緯,設甘泉而養天年。”
“二者,復謚法以彰善惡。”
晨風吹拂,臺階上的牛皮大鼓發出輕微的嗡嗡的聲音。
藍色蒼穹之下,大臣們的衣裳被秋風吹動,衣服裙裾齊齊飄動。
大臣們個個肅穆頓首恭敬傾聽。
馮去疾聽到這個奏議之后,情不自禁地點頭。他能感覺的出,扶蘇未來一定是個偉大的皇帝。
“昔堯舜垂拱而治,實賴明德昭昭;桀紂暴虐而亡,蓋因幽厲炯鑒。”
“今立蓍龜之制,鑄鼎銘之規:生則聽政于明堂,歿當受謚于太廟。”
“賢者載青史以流芳,昏者遺穢名而警世。”
兩份詔書文辭優美,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們兩人親自寫的,只是有人為皇帝授意代筆而寫。
至于寫的人嘛,大家不用想都知道。
李斯,那可是秦始皇身邊的最高文秘。
“三者,追尊顯慈,孝道所存。”
“太上皇已故發妻熊氏,楚國貴胄,蕙質淑貞;懷明月而孕紫微,抱金璋以育蒼龍。”
“今配鸞輅于長樂,升寶冊于椒房,尊為明德皇太后。”
“當立楚祠于云夢,存故鼎于章華。”
“惟昔周室修文,克昌厥后;今秦元更化,聿新其政。”
“凡我臣民,各宜體朕至懷。伏惟蒼昊垂鑒,社稷永寧;山澤效靈,陰陽和順。謹布中外,咸使聞知。”
詔書宣讀之后,大臣們臉上都露出喜色來。
這樣的皇帝,才是大家都期待的。
當然,詔書宣讀完畢之后,也意味著,屬于秦始皇的時代徹底結束。
扶蘇來到最高的臺上,對著上天宣布了自己的繼位事情,隨后他將玉石玉環丟在渭水之中。
禮成。
這是扶蘇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
并非是說這是扶蘇成就最大、獲得最多的時刻,而是在一個人最意氣風發的時代、相貌堂堂的時期,他登上這樣至尊的寶座,這使得他的青壯年沒有什么遺憾。
古來歷史上,年少既壯,有能力有精力正值青壯年繼位的人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