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秦國攻打楚國前,秦始皇先后問過王翦和李信,這攻打楚國要用多少人馬。
王翦說非得用六十萬人馬。
而李信告訴皇帝說,只需要二十萬人馬就可以了。
嬴政感覺王翦要的士兵數量太多了,六十萬,全秦國的壯丁加起來也不過百萬。
王翦這不是要掏空他的家底嗎?
于是始皇帝陛下諷刺說,“大將軍已經老了。”
皇帝陛下選擇了李信的策略,讓自己和李信帶著二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
李信戰功赫赫,曾經為秦始皇追緝燕太子丹,連夜帶著輕騎奔襲三十里地,最終給始皇帝報了燕太子丹發動荊軻刺秦計劃的仇。
誰能想到,這次輪到了李信拉跨,讓秦始皇在天下人面前丟盡了臉面。
而秦始皇不得已,只能回頭去找王翦。
而王翦被秦始皇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陰陽怪氣以后,果斷回鄉養老去了。
秦始皇不得已,竟然親自騎著馬,跑了好幾天前去王翦的家鄉頻陽。
王翦不愿意搭理秦始皇。
當初你不聽老夫的話,現在打了敗仗又知道我的好了?
王翦告訴秦始皇說,“我老了。”
始皇帝陛下當即坐在王翦的身邊,拉著王翦的手,眨著泛紅的眼眶,問,“將軍難道忍心拋棄寡人嗎?”
王翦哪經得住這么騷氣的秦始皇。
始皇帝是不要臉了,他還要臉呢。
于是乎,王翦又答應了返回咸陽,幫助秦始皇攻打楚國。
而自己也在這件事里吃到了教訓。
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驕傲自大。
因為他們這個位置的人,一旦驕傲自大,引發的將是數萬將士曝尸戰場。
蒙恬的思緒飄遠了,拉回來一點。
總之吧,如今的扶蘇有幾分像是秦始皇了,終于有點像始皇帝陛下了。
讓人不得不服。
而扶蘇給蒙恬開的條件,讓蒙恬心動,因為這件事完全能夠實施。
扶蘇至今雖然有正妻,但是和正妻不和睦,沒有孩子。
他有一個心愛的女人,扶蘇將他養在宮外,把自己的一顆心全部給了她,眼里再沒有其它女人。
這個女人,是個趙國來的刺客。
她是趙國上卿的女兒,和秦始皇有血海深仇,來到秦國就為了報仇。
她刺殺的行徑敗露后,眾人打算殺了她滅口。
結果扶蘇想辦法讓她活了下來,還把她養在了宮外。
可是這個趙國的烈性女子,竟然不愿意讓扶蘇觸碰她。
癡情的扶蘇認定這就是自己的心上人。
發誓說,自己一定會平息她心中對趙國的仇恨。
于是,扶蘇一直不碰這個漂亮的女刺客。
但是這樣狗血的事情發生在扶蘇公子身上,讓大臣們連著議論了個把月。
秦始皇可以忍受扶蘇對自己唯唯諾諾,但是他受不了扶蘇為了一個女人竟然這樣卑躬屈膝。
請問,這樣的扶蘇,他和咸陽城外的舔狗有什么區別。
傳出去,簡直是讓大秦皇室里那些動不動霸占良家婦女的公子們感到顏面無存,更是讓那些所謂天下富商巨賈之子自慚形穢。
扶蘇是十五的夜空里那皎潔的明月,完美無缺。
扶蘇是祁連山上山巔處那純潔的白雪。
他這種做法,眾人肯定不能理解。
大家都在忙著魚肉百姓、做合法的奸淫擄掠之事,誰有功夫玩純愛啊。
扶蘇自然被群起而攻之。
秦始皇也看不過眼去,因為這充分地暴露了扶蘇的個人魅力不行。
連個女人都搞不定,干脆別出去見人了。
于是秦始皇在問過扶蘇的意見后,看到扶蘇是真的對她一片癡心,甚至為了她頂撞自己。
老父親意識到這孩子已經瘋了。
而扶蘇誓死要保護這個女人。
于是兩人達成了交易,扶蘇永遠不見這個女人,而秦始皇把這個女人送出了宮外。
據說這個女人好像還活著,不過沒有人敢娶她。
而扶蘇公子有了這么一個心上人,自然是朝思暮想,日夜牽掛。
還因此和自己的父親母親有了矛盾,父子離心那是日積月累來的。
這個女人一直在扶蘇的心頭縈繞。
而扶蘇娶的正妻,更是鬧的沸沸揚揚的。
因為扶蘇公子深愛的是另一個沒有得到過的女子,所以他不愿意接受始皇帝許配給他的正妻。
這個正妻就是李斯之女。
李斯年紀很大了,他的小女兒是他在咸陽的一個美妾所生,長得非常漂亮,而且知書達理,秦始皇親自看過她,認為她是一個賢內助。
扶蘇這種二愣子,需要一個懂得什么是好歹是非的女人給他做妻子,幫助他。
而且李斯此人,能力強。
把李斯的女兒許配給扶蘇,為的就是讓他抱住李斯的大腿。
然而扶蘇并不管這些,他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愛情。
對自己的正妻愛答不理。
總的來說,扶蘇是個情種。
這也沒啥大問題,因為也只有扶蘇這樣的人能夠做情種,他不愁吃喝,父親是秦始皇,當然能夠玩純愛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在除過扶蘇以外的所有人眼里,扶蘇這樣的行為,那就是純純腦子有病。
從扶蘇的感情史不難看出,扶蘇其實就是個不諳世事的人。
少年時被保護的太好了的人是這樣,不懂人世艱險,人生艱難。
所以扶蘇到現在為止,竟然只有兩個子嗣,而這個子嗣還都不是被正妻生的。
堂堂大秦帝國的長公子,居然這樣做事,這不是胡鬧嗎。
當然期間扶蘇公子還愛慕過江湖上的俠女,但是在看到那人的真容后果斷地選擇了放棄。
他還曾經喜歡過宮中一個采藥女,不過后來那采藥女被他的父親寵幸了。
這些事,外人眼里好像是沒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秦始皇是皇帝不說,他是扶蘇的父親,扶蘇不聽父親的話,還總是搞東搞西不成熟。
但是對扶蘇這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來說,每一件事都是對他的否定,對他的打擊。
至于之后在朝堂上提出的種種意見,秦始皇也沒有辦法采納扶蘇的意見。
很多時候扶蘇的意見不合理,但是始皇帝還是給了面子。
但是扶蘇是個很敏感的人,一次的否定,就足夠他記很久。
何況多次的否定呢。
那么多奏疏政見沒被采納的多了去了。
而扶蘇是這樣性格的人,只記得只關注那些不好的,沒有被采納的,不關注被采納的。
非常悲觀、灰色。
久而久之,他和秦始皇兩個人自然矛盾越鬧越大。
秦始皇每天看著自己的傻兒子胡鬧,那叫一個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