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封賞
- 北宋:我從皇城司開始收復燕云
- 歲寒客a
- 2327字
- 2025-07-23 18:00:00
此時蔡京和蔡卞雖然都在朝堂上,但是他們畢竟曾經也屬于新黨成員。
要不是明確沒有參與章惇叛亂,此時還在不在朝堂上都不好說。
至于事后要不要清算,那就見仁見智,各顯手段了。總之,現在新黨中人不好開口應答。
蔡京和蔡卞都選擇一言不發,暗中觀察,靜待時機。
還是韓忠彥第一個回話:“啟稟太后,官家。殿前司都指揮使曹誦乃名將之后,今救駕于危難,此擎天之功也。臣以為當加封國公以彰其功。”
曹誦和他雖然不是一伙兒的,不過大家都同屬世家大族。
就算不是朋友,但肯定不是仇人,此時錦上添花,還能賺個人情。
其實說起來,舊黨的政見主張“謹守成憲”,本就是為了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而出發的。
可是放任土地兼并,官府不管物價,那豪強肯定就會欺壓百姓,敲骨吸髓啊。
如此一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后來方臘不造反才奇了怪了。
加上還要裁軍省錢,龜縮防守,以至于金兵長驅直入。
新黨的主張就恰恰相反,他們主張由官府管控經濟,由官府壟斷買賣。還主張養兵拓疆,猛攻打壓鄰國。
想得美好,可是州縣和軍隊將領的官員又不是傻子,帶來的結果就是貪腐成風。
用全國百姓的血肉,養出來一些根本打不了仗的軍隊和只會棄城逃跑的官員。
再加上后來宋欽宗“跳大神”的迷之操作,大宋不亡國才怪。
說回來朝堂之上,趙佶剛想說他沒有意見,給曹誦賣個好,將來看能不能爭取過來。
可是又被向太后打斷了:“恩,曹家世代兼領禁軍,忠君愛國。
吾以為可封曹卿為彰化軍節度使、鄭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尉、鎮國大將軍、上柱國、衛國公,食邑兩千戶,食實封八百戶。領權發遣同知樞密院事、殿前司都指揮使。”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太后圣明,臣等無異議。”
曹誦原本就是個兩不沾,和朝中官員沒有交情也沒有結怨,加上曹家家世擺在那里,自然不會有官員反對。
向太后輕吸一口氣:“那諸位卿家以為皇城司勾當公事陸臨該如何封賞,此戰是陸臨出謀劃策,當為首功!”
對于向太后來說,給陸臨加官封賞,比給曹誦封賞要重要的多。
因為曹家第一任家主被追封郡王,后來每一任家主死后會追封國公。現在給曹誦加封國公,等曹誦死了是要追封郡王的。
爵位名祿對于曹誦只是錦上添花,他實際影響力還是只在禁軍中。
但是陸臨不一樣,陸臨沒有根基。
而且陸臨自己已經表現了想要投靠的意愿,只要她多加恩惠,陸臨就會被打上她的標簽。
她還不怕陸臨會造反,因為陸臨是勤王保駕的功臣,自身名望根基都不高。
朝廷高官厚祿地給他賞賜,一旦造反名聲還要不要了?坐不穩的!
更何況,陸臨背后還有蘇軾和蘇轍集團,這是她用來架空趙佶的利器!
再說了,陸臨長得俊俏乖巧,還給她的私人小金庫送了一大筆錢,她親侄子親外甥都沒給她送過這么重的禮!
這樣的臣子和子侄,得寵!
向太后的話說完,有不少官員都瞪大了眼睛。關鍵在于向太后最后那句話:“陸臨當為首功。”
這已經是明晃晃的暗示了。
這回最快應答的不是韓忠彥,而是知樞密院事蔡卞:“啟稟太后,官家。臣以為陸臨少年英雄,擎天保駕,不厚賞不足以彰顯朝廷榮寵之心。臣請太后,官家為陸臨加封國公!”
蔡卞人老成精,太后讓曹誦進入樞密院,明顯是想警告一下他。
他有兩條路,要么投靠趙佶,要么投靠太后。
可是據他觀察,趙佶明顯不是太后的對手。太后雖然上了年紀,但觀其氣色,不是短命之相。
這時候不釋放親近的信號,恐怕被清算的就有他!
趙佶皺著眉暗自抿了一下嘴唇,失望這樣一位重臣投靠了太后。
更是對太后要厚賞陸臨暗恨不已。
他要抗爭,否則朝臣們覺得他懦弱怕事,更不好聚攏人心了!
“啟稟太后,官家。臣以為不妥,陸臨不到雙十年華,就恩封國公,那將來其再立下大功又該如何封賞?臣以為為保全計,只封開國伯便足以酬其功。”
說話的是蔡京,他收到了趙佶的眼神示意,不得不為之。
他已經被打上趙佶的標簽了,退無可退。即便想要轉投太后,也不會被信任,何況他現在被利用的價值不大。
好在趙佶還年輕,太后已經老了。大不了他再繼續蟄伏幾年便是。
“荒唐!有功不賞,天下人豈非要說我朝薄待功臣!你這是掐媚獻上,一派胡言。”
蔡卞怒斥自家胞兄,反正他也是一條道走到黑了,而且就是看蔡京不順眼!兄弟倆又開始了撕壁大戰。
爭吵了一會兒,向太后敲敲桌面,沉聲道:“我大宋一向賞罰分明,榮寵朝臣,有功當要厚賞!不過陸卿年紀確如吾子侄一般大小,部分軍功留待下次封賞。”
“封陸臨許州觀察使、許州刺史、柱國、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祥符縣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食實封六百戶。權發遣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提點皇城司公事,特賜紫袍金帶。”
蔡卞再一次率先附和:“太后圣明,臣附議。”
韓忠彥和陳師錫等人也緊隨而上:“太后圣明,臣等附議。”
趙佶和蔡京也不反對了,他們本來就是想跳出來豎一根旗子,方便招攬人心罷了。
陸臨出班謝恩:“臣陸臨謝太后恩賞,謝過...官家賞賜。”
前面封給陸臨的一大串官職只是寄祿階官,不是真的要陸臨去許州當主官,許州主官是許州知府,陸臨頂多就是領個俸祿。
最高官銜還是柱國、銀青光祿大夫、云麾將軍,分別是從二品、從三品、正三品。
有用一點是祥符縣開國侯這個爵位,不過也就是個身份和收點封邑的錢。
宋朝的開國侯是不能傳給子孫的,頂多是蔭封個差事,除非有特旨。
真正有用的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和提點皇城司公事這兩個實際的差遣,這才是權力的根源。
殿前司和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并稱“三衙”,殿前司都指揮使是禁軍最高統帥,是武將實職官階的巔峰。
唔.....雖然只是副手,但他和曹誦誰跟誰嘛。
以后陸臨就有權插手禁軍的事了,他與太后的想法又一次不謀而合。
至于提點皇城司公事,不過是名義上再提了一級,他本來就是皇城司最大的實權主官。
不過皇城司勾當官一般都是太監兼任,提點皇城司公事一般是文官出任,倒是有個心理安慰。
向太后看了一眼陸臨,繼續道:“好了,吾還有一事,章黨叛亂,牽連許多朝臣。空出的職位,爾等也議一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