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高陽關前
- 北宋:我從皇城司開始收復燕云
- 歲寒客a
- 2085字
- 2025-08-01 18:00:00
晌午,艷陽高照,烘烤著腳下濕潤泥濘的大地,這是因為前幾天一直在下著雨。
遠傳傳來人聲馬嘶,一道黑紅色的龐大洪流正慢慢往一座高高的關隘靠近。
是陸臨所率領的巡邊軍隊。
經過十天的行軍,他領著大軍終于達到高陽關附近。
高陽關與遼國直接接壤,是北宋和大遼最前沿的一道關隘。
而且此關的東北方向就是女真部落,女真輕騎約半天行程就可以直達高陽關下。
所以附近一帶的勢力犬牙交錯,十分復雜。
宋遼女真邊境,除了高陽關,還有瓦橋關和淤口關,不過高陽關為三關中樞,是三關之首!
因為它還控制著東北方向不遠的霸州榷場。
霸州榷場自從澶淵之盟簽訂后,一直為宋遼兩國互市的中樞,更是三國情報交流中心。
說不定陸臨當初得到的消息就是從這里傳回去的。
不過可恨的是歷來都是北宋吃虧的多。
比如北宋每年向遼國輸送糧食五十萬石,卻只換回來一些破銅爛鐵。
還有就是北宋每年向遼國走私硫磺近五萬余斤,所得錢銀全部都進了邊關守將的腰包里。
唯一能換回來的只有每年那幾百匹劣馬。
即便是這樣,這些因公肥私的邊關將領,在金兵來犯的時候,一槍沒放就帶著金銀細軟跑路了。
將好好的一座雄關拱手相讓,讓金兵長驅直入,攻破汴京城。
不得不說,大宋從上到下都爛到根了。
陸臨從馬車中出來,換乘上馬。
這些天的舟車勞頓,風餐露宿的,李師師和李清照兩位小娘子早已經吃不消。
此時正跟著后軍還在大名府往高陽關的路上。
陸臨則是借機獻著殷情,經過不懈努力。
加上阿璃提前幾天到了高陽關,他的耳根子終于清凈不少。
恰好前方負責偵查敵情的張順和馮三郎也已經回來。
“節帥,前方就是高陽關了,按照您的吩咐,卑職等人并未前去扣關。只是在附近一帶偵查敵情。”
“路上倒是碰見幾波高陽關的伺候,不過我們沒有暴露位置。”
陸臨點頭應下,看向一旁的姚麟道:“老將軍,那咱們就去會他劉延慶一會。”
姚麟有些擔憂道:“節帥,高陽關有靜塞軍一部和德清軍大部,兵馬應有兩萬余人,就算他劉延慶吃了空餉,想來人數應該也不會太少。”
“而且這劉延慶乃名將之后,又在高陽關經營多年,我等是不是還需謹慎思量,以穩健為上?”
其實當年姚麟應該算是劉延慶的上司,兩人同在靜塞軍中任職多年。
可是姚麟并非將門之后,劉延慶則是西夏前線名將劉紹能之孫,所以姚麟這上司當年還被劉延慶這部下壓了一頭。
后來靜塞軍換防,還被劉延慶帶走不少靜塞軍精銳,兩人從此結怨。
陸臨頷首道:“老將軍放心,你是知道的,陸某一向都是謹慎小心之人。”
“要是這劉延慶罪孽不深,無非只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輕發落便是。”
姚麟一想也是,陸臨出道以來一向都是以老成謀略著稱的,也放下心來。
他是怕引起兵變,到時候即便有功,朝廷也會覺得他們只是以勢壓人,算不得什么本事。
大軍繼續往高陽關開進。
雖然陸臨沒有遣人通報,不過幾萬大軍過來,劉延慶怎么可能沒有得到消息?
何況朝廷的邸報早已傳達,這幾天他都是派出各路斥候打探大軍到了哪里,以便掌控實時動態。
這幾天劉延慶一直憂思如焚,茶飯不思,連覺也睡不好。
主要是自己這些年在高陽關做了什么事情自己心里清楚,要是只是吃空餉的事倒還好。
朝廷念在自己家族世代為國戍邊的功勞上,頂多不過奪職回京榮養。
但是他還參與了走私硫磺等管控物資、販賣私鹽和軍馬、豢養私軍等等罪行。
這樁樁件件哪樣不是抄家滅門之罪?
所以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困擾著他心神不寧,一直難以做出決定。
后來他打聽到陸臨不過剛剛才行了冠禮,如此年輕的經略安撫使,非阿諛饞上,獻媚中宮何如?
只怕是太后送過來鍍金的?
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想反,畢竟名聲還是要的。
想了想他決定還是先行觀望,以觀后效,說不定送些金銀美人就可以讓陸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反正生女真部落的節度使完顏烏雅束,已經給他投來了橄欖枝。
女真建國在即,只要他帶關投奔,保他一個公爵和樞密副使。
劉延慶相信禁軍的戰斗力和自己的私軍戰斗力,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那陸臨連派出斥候去偵查都不會,看來也不懂什么兵法之事,確實是獻媚中宮得來的官職。
又有何懼之?到時候實在不行就把陸臨抓了獻給女真。
一個經略安撫使加一座雄關,換他女真一個王爵也不過分吧?
看到陸臨的隊伍快到時,站在城門樓上的他咬了咬牙,命人打開城門,帶領一眾將領迎了出去。
“末將高陽關馬步軍司副都總管劉延慶,攜高陽關將士,拜見節帥。”
陸臨沒有翻身下馬,不過笑容滿面道:“哈哈哈,劉總管快快請起,劉總管代天家堅守邊關,勞苦功高也!”
“本帥今日就是代太后她老人家和官家過來慰問前線的將士們呢。”
劉延慶心中更放松幾分,陸臨說是代替太后過來慰問,其實潛臺詞是想要他們也要懂事的給太后回個禮呢。
至于禮物多少那不是他陸臨自己說了算?
劉延慶不怕陸臨貪,就怕陸臨不貪。
“末將代高陽關全體將士謝過太后、謝過官家恩典!節帥,您旅途勞累,不如先進城休息,末將等已備好酒席。”
陸臨帶著林翀和徐深策馬往前幾步,笑容和煦:“劉總管莫忙,本帥奉了太后懿旨,要徹查邊軍貪墨軍餉和販賣私鹽一案。”
“還是請劉總管先帶本帥前往軍營查看賬冊和清點兵丁吧。”
劉延慶覺得這陸臨未免太猴急了些,人才剛到就要索賄清點財物了?
不過還是掐媚道:“節帥莫急,一應賬冊末將已經帶回城中官衙,節帥先用罷飯菜再行查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