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黃眉的詰問(感謝@穆師原 的推薦票)
- 黑神話之黑風山下小嗎嘍
- 流浪的暹羅豬
- 2015字
- 2025-06-23 21:13:46
殿內霎時落針可聞,幾個年輕僧人攥緊了僧袍下擺,眼巴巴望向長老——這般賭注,簡直是白送的金山!
金池長老指尖的佛珠卻越捻越急,十八顆檀木珠子在掌心咯咯作響。
“阿彌陀佛……”
金池長老剛準備了些托詞想要拒絕,誰知黃眉和尚忽將茶盞往案上重重一磕,濺了滿桌的茶水,然后伸指蘸著茶水,在案上寫了個大大的“畏“字,一臉倨傲的說道:
“世人皆道金池長老要破盡諸相——今日怎叫一個'輸'字障了法眼?”
佛珠串應聲而斷!檀木珠子噼啪滾落滿地。金池長老枯瘦的手懸在半空,手背上青筋暴起。角落里的小沙彌突然發現,師父那件引以為傲的孔雀金線袈裟,袖口金線竟被生生掐斷三根。
看得出來,他是真的怒了。
“既然如此,還請問尊者示下,要開解什么心結……”金池長老終于悠悠說道。
而黃眉和尚聞言,臉上閃過一絲不加掩飾的喜色,猶如嗜血的鯊魚,聞到新鮮血肉的模樣。
……
..........
此刻的甘霖喂完了馬,返回自己休息的磨坊。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個喂馬有點殘暴,但總算是完成了任務。
誰知在回去的路上,卻見和尚們都往大雄寶殿趕去,
甘霖不由好奇,于是攔住其中一個和尚問道:
“敢問師兄,你們這般著急?莫不是來了高僧講經?”
由不得甘霖會有這種問題,這個時候已經過了早課的時間,能讓休息的僧侶這樣聚集過來,肯定是有什么大事件發生,再加上外面的寶船,大概率是哪里來的高僧,來這里做學術交流,這種事情自己要是聽上只言片語,只怕受益無窮。
“這你都不知道?”和尚被人攔下一臉不爽,但看到是甘霖,這個廣智廣謀都為他說話的主兒,所以只能盡可能口氣緩和地說道:“那啥---額,西邊來了個尊主,要跟長老辯經,機會難得,必須去看看!”
“尊主?”甘霖聞言皺起了眉頭,他現在聽見西方就頭疼,下意識將其跟麻煩劃等號。
“來歷我也不清楚,但這么大一艘寶船,絕對是個國師級別的!”和尚一臉憧憬地說道。
“國師……西方當國師的和尚怕是還沒出生的”甘霖心中暗暗想到,畢竟西游記里,西邊路上的和尚就沒有幾個好下場,金池撞死,滅法國的和尚就跟消消樂一樣,烏雞國寶林寺的和尚天天被欺負,能混到國師級別的……
一個都沒有。
“你要去看的話就趕緊,我可耽誤不起!”那和尚說完,就急匆匆去大殿看熱鬧去了,只留下甘霖一個人在原地。
“西天沿途理論上就沒有厲害的高僧……”甘霖心想道,但看到外面停著的寶船,想起剛才見到邪性的事情,不禁皺起了眉頭:“但行事如此浮夸詭異的,絕不是平凡之輩,也罷!且去看看再說!”
想到這里,甘霖也無心看書,小心將經書貼身藏好,也興沖沖地跟了過去。
只不過,此刻的金池長老端坐在蒲團上,那張往日慈祥的面容此刻卻慘白如紙,枯瘦的身軀不受控制地顫抖著,仿佛剛經歷過什么可怕的打擊。周圍眾僧更是面如土色,有的低頭不語,有的眼神渙散,整個禪堂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頹敗氣息。
甘霖連忙來到廣智身邊,小聲問道:
“誒?發生了什么事?難道辯論結果出來了?”
“已經結束了!”一旁的廣謀如喪考妣地說道:“長老敗了!”
“真沒想到,這和尚厲害如斯!”廣智接著說道:“我家長老也算是能言善辯的主,在東土辯經的時候,都所向披靡,沒想到今天居然……敗得這么快,這么慘!”
這話引起了甘霖的好奇,因為他知道金池長老的能耐,講經時候舌燦蓮花,而且兩百年歲月,使得他也能博覽群書,無論見識還是閱歷,都可謂是人類的翹楚,能在那么短時間內,把金池長老辯經辯贏的,肯定是……
唔?
這家伙怎么有道黃眉毛?莫不是小西天那個黃眉大王??
甘霖僅僅是看到黃眉和尚一眼,馬上猜到了對方的身份。
沒辦法,整個西游記里就數黃眉這家伙最高調,不僅蓋了個寶相森嚴的小西天雷音寺,而且還在里面稱佛道祖,絲毫沒把如來放在眼里,狂的可謂是沒邊了。
“真不知道黃眉這家伙來觀音禪院做什么?”甘霖心中暗暗思量:“但若是如此,那么金池長老敗的不冤,畢竟這黃眉即使再抽象,但好歹也是跟著彌勒混的,確實不是人類能夠贏得了?。 ?
但是想到這里,甘霖卻越發無語,你黃眉都活了不知幾千年了,跑來跟平均壽命三四十年的人類比輸贏,這簡直有種拳打幼兒園,腳踢敬老院的既視感。
而黃眉顯然不知道甘霖心里的吐槽,此刻他正在享受勝利的滋味,只見他在金池長老面前手舞足蹈,得意洋洋地笑道:
“久聞觀音禪院乃此間第一大寺,而住持金池長老更是與眾不同——尋常高僧皆以誦經禮佛為要,你卻主張‘佛在心頭,不拘形跡’;別家寺院嚴守清規戒律,你倒開設齋堂廣納信眾,中土和尚嫉你恨你,恥與你為伍!你倒自披紫衣,獨樹一幟,這般離經叛道的做派,我還以為----有多了不起呢!”
說到這里,金池長老已經臉色蒼白,雖然還保持風度,但顯然對黃眉的話無可辯駁。
“你口口聲聲說不在乎世人眼光,可那滿箱滿屋的精美袈裟又作何解釋?每一件都繡著金線,綴著明珠,不正是要給那些凡夫俗子看嗎?好教他們見了,便如見中土那些紫衣國師般頂禮膜拜。你說不屑同道的非議,不過是將評判的標準從人間搬到了天上——中土僧人求的是帝王首肯,你求的卻是菩薩青眼。這般汲汲營營,與那些跪在佛前求福報的愚夫愚婦,又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