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院試開考
- 寒門一品
- 誰家郎
- 2350字
- 2025-06-30 20:00:00
就在學政大人鄭經(jīng)綸進駐慶州府衙的第三天,武德三十五年江南道慶州府的院試正式拉開帷幕。
考試地點定在慶州府文廟學宮。
五十名學子依次通過搜檢、廩保、驗明正身后進入考場。
而此時原本就陰沉沉的天空中突然劃過一道虬蛇般的閃電,繼而轟隆隆的炸雷響徹云霄。
不消片刻,豆大的雨點便從空中傾瀉而下,暴雨帶來的潮濕之氣很快就彌漫起來,整個世界仿佛都被煙雨霧氣籠罩了。
簡北的座位分配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這個位置可不咋地。
如果是臨窗邊的位置還有點光亮看的清楚一些,可是這個位置不但潮濕而且陰暗。
而老油條則跟他呈現(xiàn)對角線位置,反觀凌云和李氏兄弟以及林謙則都是在靠近窗邊的光亮之處。
簡北作為科場小白一個,他打破腦袋也想不到這會是有人故意針對他。
他只覺得這是隨機分配的座位罷了,因為他不分配在這里就有其他人在這里,隨機性這么大,怎么會是針對自己一個人呢?
對于人性的陰暗和官場的腐敗簡北確實是知之甚少,主要是他把人想的太好了。
有人說過一句話:心若向陽入眼花團錦簇。反之也是成立的,心若是充滿黑暗,所見皆污穢腌臜。而簡北屬于前者。
在原來的世界里總是等到吃虧上當之后方后知后覺,然后又死不悔改的繼續(xù)吃虧上當,再痛徹心扉的后知后覺,如此往復之下內心中傷痕累累。
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捫心自問,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人善良有錯嗎?
即便是穿越之后,他也是秉持這一為人處事的原則,否則他又豈會跟老油條搞到一起成為忘年交?
不過老油條是真沒有讓他失望,因為老油條這貨沒什么壞心思。兩個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或許這就是同為良善之人氣場相合吧。
試卷袋發(fā)下來之后,簡北抽出試卷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
第一道題目是一篇《四書》八股文: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要求是闡發(fā)孟子“法律需人執(zhí)行”之深意,結合治國、用人之道,代圣人立言,限制在六百字以內。
第二道題目是策問題,也就是時務策。
問:漕運為國脈所系,然河道淤塞、漕糧損耗日重,當何以革弊?
要求:分析漕運弊病根源,提出具體措施,限五百字以內。
但看前面兩道大題,一道是四書短八股,一道是時務問策,這對于簡北來說并不算太難。
而第三題則是一道試帖詩,題目:《賦得歲寒知松柏》,五言六韻。
這道題有點意思,這可比縣試之際武昌明出的那道試帖詩要高明多了。
首先這道題典出《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能把論語和試帖詩結合在一起的人可見其才學不淺,不愧是翰林出身的學政大人。
看完題目,簡北開始打腹稿。
這三道題的難度絲毫不亞于府試的策論。別看都是短篇寫作但是越是篇幅小,文章就越是需要濃縮成精華寫出來。
這就很考驗文筆了,說實話鄭經(jīng)綸出的題就是考驗學子文筆的,因為后續(xù)的考試可就是朝廷派遣專人來主持的鄉(xiāng)試了,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的國家掄才大典。
一旦考過了鄉(xiāng)試,那就是舉人身份了。
在大梁朝,舉人是可以直接為官的。
就比如簡北的姑父就是以舉人身趕赴嶺南任職的。
順便說一下,舉人在大梁朝是可以任命為地方官員的,不過一旦任命就沒有進入中樞的機會了,即便是升遷,也只能在本省之內調動。直到老的干不動了告老還鄉(xiāng)為止。
題外話不多說,簡北略作思考便開始提筆在草稿紙上答題。
法者,治之具也;人者,法之樞也。具無樞則滯,法無人則罔。
夫法之立也,所以齊天下之不齊;而其行也,必待夫人之明且公。茍非其人,雖良法美意,終為虛文耳。
嘗觀三代之盛,皋陶明刑,周公制禮,法非不備也。
然皋陶惟執(zhí)“欽恤”之心,周公常懷“敬天”之念,故法行而民不怨。后世有刻吏深文,舞弄科條,使律令如密網(wǎng),而民益凋殘。此豈法之過哉?任法而不任人之失也!
故為政之道,在得人而已。
......
洋洋灑灑數(shù)百字頃刻間化作飛白行書躍然草稿紙上,破題點明法律是工具,人是核心,無人執(zhí)行則法律無效。
而在承題部分,直接承題,強調法律需公正之人執(zhí)行。
起講則是以歷史對比論證:善法需善人執(zhí)行。
入手的一句話:故為政之道,在得人而已,點明主旨。
起股對仗論述法律條文與執(zhí)行精神的辯證關系。
中股以漢代變法為例論證執(zhí)行者的關鍵性,后股則批判當時官場迷信條文,忽視人治的弊病且提出改革方案。
大結部分,總結了人治高于法治,呼應儒學“明達用”的思想,算是為圣賢立言。
而第二道策問題,簡北破題便點明漕運關乎國脈,弊病如蛀蟲,改革的核心在除弊。
承題概括河淤、吏治、損耗三大弊端,起講階段歷史溯源、以人體比喻國運,就如同人的血脈堵塞外邪侵入,如果不及時治理身體必會遭遇大病之類蕓蕓。
總之,這篇策問,簡北寫的是絲絲入扣條理分明。
寫完之后簡北字斟句酌的潤色一番,方謄寫在答卷之上。
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情況卻糟糕的多。
尤其是謄寫的時候由于光線不足,簡北是一筆一劃慢慢書寫,生恐怕有半點瑕疵。
說實話,瞅的眼都生疼,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尼瑪,這該死的賊老天,偏偏在今天烏云密布下大雨,凈給老子添堵。
如果允許點燈還好,可是尼瑪大梁朝有規(guī)定,科場不能見到明火。
說是為了防止走水,用意自然是好的,可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屋內光線昏暗根本瞅不清楚。嚴重影響答題速度啊!
不過卻也無可奈何,又不是簡北一人瞅不清,只不過他的情況最為嚴重罷了。
簡北鄰座的一個年過五十的考生此刻幾乎都趴在桌子上了,可依然是寫一個字揉一下眼睛。
老童生的額頭都冒汗了,不過手上的筆卻不敢停歇。
簡北苦笑搖頭,此刻他管不了任何人,只能管好自己。
第三題的試帖詩,他也已經(jīng)想好了。
《賦得歲寒知松柏》
眾芳搖落盡,勁節(jié)此中尋。
雪壓千山寂,風號萬壑深。
貞心盟古雪,老干抱冬心。
月轉孤山鶴,風傳空谷琴。
聲清和澗水,色冷伴巖岑。
豈待春陽煦,長留太古吟。
棟梁儲玉陛,勁骨本天禁。
愿托堅貞質,長承玉露深。
簡北在答題紙上謄抄好,此時時間來在了下午三點多鐘的樣子,而外面依然大雨如注。
簡北抬頭時恰逢一陣涼風吹來,他不由自主的打個冷顫,渾身雞皮疙瘩差點掉落一地。
隨即心口一緊,右眼皮不自覺地跳動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