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歸家瑣記(2)
- 重回1990,機修工的逆襲人生
- 七零后斌哥
- 2128字
- 2025-07-25 10:09:54
夕陽的余暉中,兩輛自行車一前一后到了吳牧家門口。
自行車上是兩對中年夫妻。
老吳夫婦和老程夫婦。
他們剛剛從磚瓦廠回來,褲腳還粘著紅色的泥灰,臉色疲憊卻帶著滿足的笑容。
其實四人的年紀都不大。
老爸吳炳坤今年43歲。
老吳身高180,國字臉,濃眉大眼。
他上穿一件棉背心,露出肩膀和手臂結實的肌肉,皮膚被太陽曬得油光發(fā)亮,手掌粗糙如樹皮,指縫里嵌著洗不凈的磚灰。
下穿一件洗得發(fā)白且打滿補丁的藍色長褲,腳穿一雙被磨破了的黃球鞋。
老吳平常不茍言笑,性格沉穩(wěn)、內斂。
老媽周桂芬今年41歲。
老周身高165,身材勻稱,鵝蛋臉,彎月眉,齊耳短發(fā)。
她上穿一件小花格襯衫,襯衫領口磨得發(fā)白,但漿洗得干干凈凈,藍色褲子同樣有不少補丁。
老周平常性格開朗,又有點愛嘮叨,有點小事總是耿耿于懷。
程父程根林今年41歲。
老程個子不高,只有170左右,身材粗壯,脖頸曬得黝黑,青筋暴起如蚯蚓一般,脾氣火爆那是村里都有名的。
程母秦玉梅今年才39歲。
老秦身高168左右,瓜子臉,柳葉眉,身材豐滿勻稱,細看之下,眼角已經(jīng)有了細細的皺紋,但笑起來仍然能看出來年輕時的秀氣。
如果站在一起比的話,老秦看上去個頭比老程還高一點。
也不知道當初老秦是怎么看上老程的。
老秦性格溫和,說話的時候總是帶著笑容。
四人都是蘇北農村典型的中年農民,長期的勞作,早已在這兩對夫妻的臉上刻下了歲月的痕跡。
城里有些年過半百的人,看上去都比他們年輕。
吳牧笑著挨個地打招呼:“爸!媽!程叔、嬢嬢(嬸嬸)!你們回來啦....”
“哎!...”
老程點頭應了一聲,自行車并沒有停下,繼續(xù)騎著往前走,秦玉梅從后座跳了下來,笑著說道:“牧子回來啦!在外面沒跟人打架吧?....”
吳牧:“......”
好吧!
在這位丈母娘的眼里,吳牧依然還是那個半大小子。
熊孩子!惹事精!
秦玉梅的話吳牧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吳牧沒去靜海打工之前,在村里確實沒少惹事,與大頭一起,沒少和村里的黑子干架。
黑子也不是狗。
說的是他們生產隊隊長楊開泰家的小兒子楊軍。
黑子、黑子,顧名思義就是長得黑。
這年頭,農村的孩子都白不到哪里去,但楊軍黑得實在是有些離譜。
黑得和小煤窯的礦工有得一拼。
就為這個,楊隊長私下里沒少和自己的婆娘干仗。
他們村村長就是個天生的黑皮,傳言....
一提到農村,人們往往都用勤勞、淳樸、善良,這些形容詞來形容農民。
但那只能代表大多數(shù)。
在農村,村民之間可不都是和和睦睦,質樸的民風也掩蓋不住人心的險惡。
互相算計、互相攀比。
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
烏七八糟的齷齪事可不少。
老楊家和老吳家就是世仇。
因此,吳牧和楊軍這兩個小輩從小就不對付,沒少干架,也惹出了不少的事兒。
吳牧所在的村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和吳牧同一年出生的男孩子就有十多個,再加上年紀差不多大的,那可是不少。
吳牧從小練功,比較能打,后面跟著大頭等幾個發(fā)小。
楊軍家境殷實,時不時地拿出一些糖果什么的,鈔能力疊滿,后面也跟著幾個小弟。
農村的孩子玩得都比較野。
打打鬧鬧,鬧出過不少事情。
直到后來走向不同的人生,這種死對頭意味才慢慢隱藏。
但還是喜歡較勁,只是有很多東西都不在明面上了。
想到這兒,吳牧撓撓頭,訕笑著說道:“沒有!嬢嬢!我早就學乖了,就在廠里老老實實地上班,現(xiàn)在連大頭喊我去看錄像我都不去了。”
秦玉梅笑著點頭:“不錯!值得表揚...”
老吳自顧自地把自行車推進了屋子。
老周則是拿了兩張小凳子,和老秦一起坐在場邊上說話。
兩家每天都在一起干活,兩人卻似乎總有說不完的家常話。
也不知道哪來的那么多話要說。
直到老程洗好澡,程夢跑過來喊她回去洗澡,老秦才回家。
這年頭,一家只有一個澡盆,洗澡也只能等著。
等老周洗好了澡,一家四口坐在場上,圍坐在小方桌邊吃晚飯。
小飯桌邊,一家人就著雪里紅咸菜喝玉米粥。
老周捧起粥碗喝了一口就夸道:“嗯!今天這玉米粥做的不錯”,然后就關心地問道:“兒子!你怎么突然回來了?”
吳牧低頭喝著玉米粥,喉結滾動了幾下,最終沒把小靜怡的事說出來。
等賺了錢再告訴爸媽吧,現(xiàn)在說了怕是要挨一頓混合雙打。
這次回來,一分錢也沒帶給家里,吳牧心里還是有點愧疚的。
如果讓老周知道自己把錢都給了張艷芳,那免不了又是一頓說教。
至于家人以后會不會知道,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等他去了靜海,老周就是想打也夠不著,罵了他也聽不見。
吳牧拿著程婉姐妹倆做借口,說道:“程婉她們給我寫信了,說想去廠里上班,我回來接她們。
老周聽后告誡道:“那你一定要照顧好她們姐妹倆,要是讓她們受了委屈,哼哼!”
吳牧老老實實地點頭:“媽!我知道,不會讓她們被外人欺負。”
老吳突然開聲:“你們什么時候走?”
“明天一大早,對了!爸!我們明天到臨海車站坐6點鐘的汽車,鎮(zhèn)上的班車來不及,還要麻煩你幫我們叫個拖拉機。”
老吳點點頭:“行!”
這邊說完,吳玲嘰嘰喳喳地說起了作坊的事情。
“爸!媽!師傅說我可以出師了,從這個月開始,我做的料子工錢歸我。”
老周笑著說道:“好!好好干!你掙的工資都留給你做嫁妝!”
老吳悶頭喝玉米粥,也沒有出言反對。
吳玲聽了歡天喜地:“謝謝媽!媽!你真好!”
吳牧心道:“得了這么大的餅,能不好嗎?”
小財迷從此開啟了起早貪黑攢嫁妝的人生之路。
一家人正吃著晚飯。
一個精神矍鑠的老爺子,搖著蒲扇,溜達著走了過來。
老爺子笑瞇瞇地看著吳牧:“牧子回來啦,在靜海有沒有好好練功啊?”
吳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