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推心置腹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257字
- 2025-07-28 07:56:00
李良輔“噗通”一聲,單膝下跪,雙手抱拳,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鄭重:
“殿下!”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李仁愛心頭一緊,腦海里瞬間閃過數個念頭:咋滴,這是做了什么對不起自己的事了?還是這老小子臨陣變卦,要反悔了?!
“殿下,”李良輔的聲音壓得極低,卻字字如鐵,“臣日夜思之,覺得由咱們直接發難,恐傷大軍忠義之心,損殿下仁孝之名,更是國家大義?!?
李仁愛瞳孔驟縮,臉色已經鐵青,扶在刀柄上的指節繃得青白,想刀人的心思都有點藏不住了。
“故臣有一計——不如借遼帝之手行事。
臣與遼帝接觸頗多,其私下多有怨恨之言。
既然如此,遼帝不忿,暗中差遣遼人士卒,趁眾人不備,對陛下下手,就理所當然了。
如此一來,我們脫遼就金,也就名正言順了。
而殿下您,也不用擔世俗非議,榮登大寶,順承天意。
非但無礙清譽,反倒更顯天命所歸!”
李仁愛的臉色才又漸漸泛白。
講話前戲太多,會要命的,不知道么?!
這老小子,還真是為他考慮呢。
確實,他可以逼迫父皇退位,但全軍上下,眾目睽睽,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上位的——而他的父皇,在此之前,待他可一點都不薄。相反,好得很??!
畢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沒有發生的事,普通人怎么判斷呢?
他們只能判斷李仁愛是狼子野心之輩!
李二那么偉大的皇帝,殺兄囚父,都被人惦記了那么多年——太宗皇帝一生兢兢業業,未嘗沒有要證明給世人看,他是最合適的、最好的皇帝!
他李仁愛,如果以后要入主中原,一個良好的口碑,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人家中原人指著他說——你弒父!就是一個繞不過的坎。
老李的建議,還算實在,也是在為他考慮,甚至可以說,是真的“忠誠”了。
李仁愛用力扶起李良輔,道:
“將軍為我考慮,我十分高興。此言甚善。不瞞將軍說,這方面我也是有考慮的,但不是讓已經投夏的遼人來做,而是讓俘虜做……”
在此之前,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負責的一部分,李仁愛從來沒有將他的計劃,完整告知任何人。
萬一誰腦袋發熱呢?
李仁愛將他的完整計劃娓娓道來——
李仁愛準備打造一個獻俘儀式,然后由俘虜突然發亂,他的親衛,有備算無心,就能第一時間沖上來“保護”皇帝和太子,然后皇帝不幸就被俘虜刺殺……
他也不用擔上弒父、囚父罵名。
就算事后有人根據誰受益,誰陰謀的邏輯,把帽子栽到李仁愛頭上,說是他的安排,證據呢?
敢誹謗皇帝,不要命啦?!
雖然可能還是逃不脫“斧聲燭影”的帽子,但比直接動手,委婉許多了,不是么?
也許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但這是李仁愛在當下,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了。
如果等卸掉了兵權,他名聲再好,也抵不過一抔黃土的命運,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皇帝李乾順出城迎接大軍凱旋,基本上也就出城十里,不可能動用城衛軍,只會帶著兩千多“質子軍”出行。
而且還會帶著文武百官,這些“質子軍”,大抵就是儀仗隊。
質子軍的統領是誰?
兩個當值的親軍都統!
一個是沒藏云,沒移乞埋的小舅舅。
沒藏云本來想獻上女兒給李仁愛做妃子,來拉近和下一任皇帝的關系,好外放一任都統軍,復興家族。
【當然,誰也沒想到皇帝李乾順截胡了】
到時候,如果是他率領皇帝親衛,沒移乞埋會沖擊到他小舅舅面前,當面阻撓。
只要沒藏云耽擱一會發號施令,李仁愛這邊就萬事大吉了。
另一個是嵬名清正,宗室遠親。
此人嗜賭,特別是近幾個月,他已經欠下巨債,李仁愛這邊,有他的諸多借條。
如果是這位當值,嵬名平南就會出馬,曬出諸多欠條,逼嵬名清正反水——不反水,皇帝也不會重用他了,反水了,至少保個富家翁吧。
當然,這離不開出手嵬名平南的舅舅朱正禮出手!
商人嘛,玩弄這些,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果然,成大事,還得靠舅舅。
獻俘儀式,俘虜出手,怎么安排?
嗯,這個靠小姨父,耶律余里衍的小姨父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被抓之后,李仁愛并沒有把他獻給天祚帝,相反,他覺得耶律余睹算是遼人里屈指可數的有點本事的將領了。
他能幫金人,為何不能幫夏人?
他的外甥女耶律余里衍,還是李仁愛的未婚妻呢!
關一關,余里衍一出馬,耶律余睹的投降,水到渠成。
金人戰俘里,都是一些死硬派,不肯投降的,能投降的,早就編入了夏軍。
耶律余睹表示,需要在俘虜里再安排一兩個死士,由這個死士帶頭串聯眾人,發起暴動,本就死硬的金人,自然是要鬧一鬧的。
而夏人也會配合布置,會讓他們的暴起更加容易。
騷亂一起,死士會拼命刺殺皇帝李乾順。
這也是耶律余睹的投名狀。
然后李仁愛揭發刺客遼人身份,查出遼帝怕夏國和金國議和,所以派出死士,佯裝金國戰俘,刺殺夏國國主,讓夏國和金國不死不休,好讓遼國漁翁得利。
想來耶律余睹,是愿意看到夏國和遼國決裂的,畢竟,他那么恨遼國,恨天祚帝。
那樣的話,李仁愛大可在朝堂上,名正言順的宣布脫離遼國,和金國結盟。
和李良輔的想法,怎么說呢,可以說是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栽帽子給遼國。
李良輔的想法,操作性強,但會堵了契丹人投軍的路,還會引起夏軍中契丹人、遼國漢人的大清洗,這是李仁愛不想看到的。
李仁愛的想法,雖然復雜一點,但沒啥隱患。
而私下里呢,李仁愛又可以利用天祚帝的身份,在外面立個幌子,吸引遼國的有志之士來投,好叫他拿捏,特別是西北招討司(西遼耶律大石起家資本),他還眼饞的緊。
至于遼帝怎么安排死士潛入俘虜里,他李仁愛又不是遼帝,他如何得知?
金人會說契丹話的,也不少,畢竟以前金國也是遼國下轄的領地嘛。
而且,以后,和金國翻臉的話,還能把這事翻出來,說道說道——就說是金國要挑撥遼夏關系,所以派出了死士,斷了不明所以的夏國后路……
理由多了,真真假假的,反而叫人搞不清了。
當然,至少目前來看,遼帝這樣做,兩個遼國公主,就不適合做夏國王后了,做普通妃子還行。
畢竟,李仁愛的目標,是南面的宋國漢人!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