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李良輔的辛苦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211字
- 2025-07-28 07:55:00
花了一周時間,在李良輔大軍即將走出黑山威福軍司地界時,李仁愛率親軍追上了李良輔歸程的大部隊。
此時大軍離興慶府,只有400余里地了。
李良輔懸著的心,在看到太子的那一刻,才終于安穩(wěn)了下來,激動的老淚都快下來了。
太子不在,他那個壓力巨大啊!
好在一切都是有驚無險。
朝廷的使者,已經(jīng)在兩百里外的右?guī)樮娝抉v地——克夷門等待了。
克夷門位于賀蘭山末端和黃河之間,易守難攻,是興慶府安全屏障之北大門。
也就是大軍凱旋的必經(jīng)之地。
過了克夷門,就進入了夏國精華的核心腹地,西套平原。
雖然夏國地廣人稀,但數(shù)千大軍馳騁夏國興慶府腹地,這完全沒法解釋!
所以,太子不能在此之前追上,那么太子行蹤,怕是就要暴露了。
而且也不僅僅只是行軍問題,他要看護好遼帝吧?
遼帝這么個大活人,李仁愛可以不給遼帝好臉色,他李良輔不行啊。
他只能借太子殿下的虎皮,蒙騙恐嚇敲打遼帝一番,讓他盡可能老實的配合行軍,還要再三保證不會如何如何他。
他要應(yīng)付好兩位主母吧?一位主母就已經(jīng)很讓人頭大了,兩位主母還擠在一起,你一句他一句的,還兩種性格,叫李良輔畏之如虎。畢竟能對付遼帝的方法,沒法對付主母哎!
還不能讓他們跟遼帝一家子碰面,不能知道遼帝的信息。
關(guān)鍵是,還有一堆子契丹降兵降將穿插其間——這可都是夏軍歷次補充的正規(guī)軍!
這就完了么?
到了夏國初始地界,也就是進了黑山威福軍司地界,大軍凱旋,地方上出面歡迎,補充給養(yǎng),大軍主帥得接見一二吧?
太子不在啊!
怎么辦?
李良輔只能以太子只欲專心統(tǒng)軍,地方上應(yīng)酬交際都由他李良輔負責來搪塞。
問的多了,他不得不來一句“太子既有大軍,又結(jié)交地方,你是要害太子殿下陷入不忠不孝么?”
如果太子在軍中,這是多么好的結(jié)交地方的機會啊!
不過,太子不拋頭露面,只讓李良輔接待,皇帝李乾順地方上的耳目將此消息傳回興慶府,李乾順覺得十分滿意,太子還是很懂事的!李良輔也不負他的厚望!
李良輔讓太子先好好休息一晚,明日他再將路途中的情況跟太子匯報。
李仁愛也不聒噪,確實累得夠嗆,倒頭便睡。
這一睡,直接睡到日上三竿。
好在大軍人數(shù)眾多,次第拔營,李仁愛可以跟在最后的隊伍。
洗漱吃飯,才發(fā)現(xiàn)沒有兩個生活秘書兼文書,他還有點不習慣。
趙盼兒和齊引章肯定跟不上這種行軍速度的,李仁愛留他們倆在后面慢慢趕路。
李良輔匯報了情況之后,李仁愛點點頭,大家都還各自安好。
朝廷那邊沒覺得有什么異常的,因為他李良輔、監(jiān)軍楊維,還有李仁愛先前預留的書信,都在按期朝興慶府發(fā)送,大軍行軍也是按部就班,雖然比正常行軍慢了些許,但考慮軍中還有兩位遼國的公主殿下,這個速度也就不算慢了,一日百里呢!
兩位公主,也還行,就是許久不見未婚夫,有點想念,旁敲側(cè)擊地問過好幾次,都被“太子諸事繁忙,要準備凱旋儀式”以及“大婚之前,男女見面不合適”等理由搪塞了。
李仁愛想笑,他都跟兩個未婚妻喝過花酒了,還見面不合適?
李良輔貌似看出了他的笑意,正色道:
“殿下,那時候大家還沒踏上夏國舊土,自然不用在乎夏國舊制。兩位主母均以為臣之所言十分恰當。”
李仁愛示意他繼續(xù)。
李良輔又匯報了遼帝,遼帝有點吃不消如此行軍速度,提出過抗議,被李良輔拒絕了。大軍一日行程四五十里,那是游玩呢,還是打仗呢?反正遼帝可以坐車,也可以騎馬,他們都穿著便服,單獨成行。
李良輔知道太子的計劃,于是問:
“殿下是要將遼帝帶回興慶府么?時間短,還沒什么問題,時間長了,我擔心這個會有泄密。城內(nèi)不比軍中規(guī)矩森嚴。”
李仁愛直言不諱道:
“到時候在城外另置莊園安頓,可避人耳目。金人國書未至,此時我國還是遼國屬國,遼帝的名頭管理遼地,還算有用。
另外我這次南下雁門關(guān),得知宋國正在跟金國商討,要金國交還燕云十六州之事。
這可是包含了朔州和應(yīng)州的!
粘罕那么大方,許我們這么多土地,最肥沃的朔州應(yīng)州,卻有可能要交給宋國,這也是他說戰(zhàn)事稍歇,會安排使者來興慶府商呈國書,未嘗不是緩兵之計。
也可能存了坐山觀虎斗的想法。
一切都還有變數(shù),遼帝這個棋子,對我們還是有用的。”
李仁愛是修文物的,也是學歷史的,“宋金相約滅遼,宋拿燕云十六州”的歷史盟約,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不清楚。
但他不好直接跟下面的人說,總要有合適的消息來源渠道。
南下雁門,進入宋國領(lǐng)地,從宋人那邊弄些消息,就很好解釋了。
李良輔果然激動了:
“金賊好算計!”
娘的,那可都是太子讓他管的地盤啊!真要給宋國了,他不就是空頭都統(tǒng)了?
將李良輔的表情納入眼中,李仁愛道:
“我估計金國存了坐山觀虎斗的心思,丟出一塊肉,讓夏國和宋國去搶,至于誰能搶得到,看他們,想幫誰了。或者說,誰能給他們的好處多了!”
李良輔有點緊張,
“如果金國這樣的話,咱們根本沒有勝算啊!宋國別的不多,錢多糧多,當年就是這么一步步耗得咱們差點——要不是遼國從中調(diào)和……”
前幾年,宋國就這么靠國力一步步碾壓夏國,堡壘戰(zhàn)術(shù)層層推進,壓縮夏國的生存空間,夏國即便場場勝利,損失很小,但打多了,也吃不消。宋國卻無所謂。最后不得不求遼國調(diào)停。
李仁愛笑道:
“所以宋人如果膽敢北上,咱們就當著金人的面,狠狠的揍他們一頓,讓金人看到,宋國軍隊是多么的拉胯!
到時候,金人是和咱們聯(lián)合起來欺負宋國,還是幫宋國和咱們打仗?
金人不傻,知道咱們夏人不是好對付的!”
李良輔覺得太子說的很有道理,畢竟宋人拉胯的很,他們第一次北伐幽州,居然連偽遼的區(qū)區(qū)殘軍都沒打過!
跟夏人打,也是靠國力欺負夏人,國小民少,打不起消耗戰(zhàn)。
看著欲言又止的李良輔,李仁愛笑道:
“李將軍還有什么不能跟我直說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