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石二鳥
- 帶著超市回三國,匡扶漢室
- 風(fēng)流萬戶侯
- 2141字
- 2025-06-20 20:43:38
所謂的太子太傅,屬于太子府內(nèi)的官職。
說白了也就是太子的老師,老師自然也分大小,分為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
若是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教導(dǎo)的太子能夠成功登基,那么教導(dǎo)太子的他們,將來也會一飛沖天。
不僅前程遠大,還會被世人尊稱為帝師,備受尊敬,地位崇高。
鄧健要是做了劉禪的老師,未來不說前途如何,爬到三公的位置簡直輕而易舉。
不說未來,在劉備這一朝,他爬上三公的位置也是指日可待。
畢竟他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拿出來,多拿出來幾個,成為大漢歷史上最年輕的三公都不是夢。
即便是鄧健自己不想進步,憑著帝師的身份,也會被人舉的高高的。
等他在朝中勢力穩(wěn)固了,甚至可以一躍而起,成為像袁家那樣的世家門閥,日后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士人們想要出仕,那得先來拜訪他,自稱是鄧老師的門生。
而且依照劉禪甩手掌柜的性格,鄧健又年輕,很有可能會是繼任諸葛亮之后的大漢第二任權(quán)臣,統(tǒng)領(lǐng)一國軍政。
這樣想想就很可怕啊。
鄧健不由得汗流浹背,大冬天的冷汗直冒。
作為權(quán)臣的代價是很危險的,很少有人像諸葛亮一樣平穩(wěn)落地的,大多數(shù)要么做王莽,要么做曹賊。
如果做不了王莽和曹賊,那就只能做霍光了。
在自己死后,自己的族人被滅了滿門。
這也是鄧健起初為什么不愿意的原因。
太嚇人了啊。
他在這個時代是沒家人,可也不想摻和政治,攪入權(quán)力斗爭的漩渦。
自己不是士族出身,最近和朝中大臣們的關(guān)系也很微妙,接任了太子太傅一職,怕是會引起更多人的眼紅。
但是劉備已經(jīng)認定了鄧健,眼中滿是欣賞的神采,“除了愛卿,朕已經(jīng)想不出來第二個人,朕覺得很合適,公逸,你可以問問他們覺得合不合適嘛。”
他指了指身旁的幾個護衛(wèi)。
那幾人連忙點了點頭,都說道:“合適,合適,太合適了。”
鄧健一臉黑線,心說他們敢說不合適嗎?
陛下你這是欺負人啊。
“陛下,臣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您教導(dǎo)太子殿下,這太子太傅我自然可以接受,但臣也要向陛下提一個要求,希望陛下能夠答應(yīng)并協(xié)助。”
順水推舟,鄧健說出了自己削弱士族力量,和籌備糧草的一石二鳥之計。
劉備見鄧健答應(yīng),還對自己提要求,心情大好:“公逸,有事但說無妨,只要朕能辦得到的,全都滿足你。”
其實對于劉備來說,他就怕鄧健什么都不要。不然他會覺得自己虧欠對方太多了。
而且對于手下的兄弟,他從來都沒吝嗇過。
鄧健倒也不是真的想要什么獎勵,主要還是為了賑濟流民。
他是個極心軟的人,見不得百姓受苦。
曾經(jīng)他沒有這個機會,但自己做了官,就不能做個魚肉百姓的貪官,哪怕是做“孫區(qū)長”也不行。
鄧健的嘴角突然閃起一絲淡淡的微笑,“陛下,您可曾聽聞月旦評?”
“月旦評?朕當然是知曉的。”劉備右手撫須,面露回憶之色,“當年許劭、許靖兄弟,每月初一在汝南郡平輿縣小清河的清河島品評當世之人物,稱為月旦評,許多人因而慕名前往,希望能求得一個評價。”
“而那些受到許氏兄弟品評的人物,從此便會名聲大噪,為自己以后進入仕途大有裨益,當初的曹孟德便是如此。”
“為了入仕,便厚顏向許氏兄弟求了“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語,雖有造勢之嫌,不過許氏兄弟看人也有幾分獨道的眼光,曹賊果然做出欺君罔上的事情來,成為天下第一等巨奸。”
鄧健嘆道:“是啊,許氏兄弟眼光確實精準,可是月旦評究其根本,也不過是名士之間的追捧游戲罷了,尋常人又哪里有資格得到他們的評語呢?”
說這話的時候,鄧健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
作為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是沒有資格去拜見名士的,連見一面的資格都沒有。
士人的眼光,注定不會停留在草芥的身上。
如同后世一個商業(yè)巨鱷,是不會把底層的員工放在眼里的。
現(xiàn)實就是這樣,不是士族出身,天生注定了就是異類。
說起名士之間相互追捧的游戲,劉備也不由面露幾分苦澀,嘆道:“雖然后世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說法,可朕認為至少在我們這個世道打江山遠比守江山要困難的多。”
“當初天下群雄割據(jù),有董卓、袁紹、袁術(shù)、呂布、馬騰、韓遂、李傕、郭汜、劉表等諸侯,然最終成天下者,也不過曹、劉、孫三家。”
“想那曹孟德雖被世人譏笑為閹宦之后,出身卻也遠高于朕,其先祖為前漢相國曹參,父嵩又是位列三公,可就是這樣,曹孟德想舉孝廉入仕,卻也需要許劭兄弟的評語為自己造勢,積累名聲。”
“而朕與孫文臺卻是差遠了,孫文臺早年賣瓜過活,朕也曾織席販履,仗著軍功從最底層一路拼殺至今,才終成一國之基業(yè),可就算朕如今位列天子,許多人雖然表面上尊敬朕,但背地里卻是暗自嘲諷朕是一個老革。”
說到這里,劉備的臉上浮現(xiàn)起深深的擔(dān)憂。
“阿斗年幼,從小沒有受過這些苦,自記事起便是錦衣玉食,朕與皇后也對他多加寵愛,不敢有一絲苛責(zé),所以他永遠也不會明白父輩打江山的困難,若真是明白,大漢最終也不會葬送在他的手中。”
劉備咬了咬牙,說出了一句自己很不想說出來的話。
“雖然朕很不愿意承認,但論做皇帝,孫仲謀確實在朕之上,也無愧于宋朝辛棄疾的那句“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之語,說真的,阿斗如果真的能有那碧眼兒一半,朕即便是死也無憾了,孫仲謀能夠坐穩(wěn)江東五十二載,也難怪曹孟德會夸贊孫子當如孫仲謀。”
鄧健看著劉備的樣子,也是敬佩的說道:“世人大多孤傲,可陛下卻是心胸寬廣,能說出這句話,就足以說明陛下乃當世英主。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劉備忍不住發(fā)出一聲驚嘆,“公逸此言,豪情萬丈,當可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