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調兵遣將
- 誰說朕是暴君?朕要誅你九族
- 書友華金
- 2303字
- 2025-05-07 19:54:20
兩天后,一份詳細的供詞擺在了崇禎面前。崇禎坐在御書房內,燭光映照著他疲憊的面容。這份供詞牽連甚廣,涉及京城十三名官員,南京八名官員,遍布漕運、戶部等各個要害部門。
冉興讓這些年來,借著駙馬都尉的身份大肆斂財。他在遵化有鐵礦,山西有煤礦,南京做瓷器生意,名下良田多達六十萬畝。每年光是糧食買賣就有十萬石之多。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竟然勾結倭寇,私自販賣軍需物資。那些本該用來抵御外敵的鐵器,竟然流入了敵人之手。
崇禎看完供詞,眉頭緊鎖。這不僅僅是一個貪腐案件,更暴露出朝廷上下一種不正之風。那些知情的官員,寧可裝聾作啞,也不愿得罪皇親國戚。
但現在最緊要的,是平息民間對假鈔的恐慌。
盛夏某日,大明日報刊登了一篇詳細的文章,教導百姓如何識別真假鈔票。文章中還特別提到,朝廷已經抓獲制造假鈔的罪犯,請百姓放心使用官方鈔票。這種方式既安撫了民心,又避免了引起更大的恐慌。
三天之內,皇帝雷厲風行的作風。冉興讓被判凌遲處死,抄家滅族。他的家產被查封,光是金銀就裝滿了十幾口大箱子。那些年他搜刮的財富,足夠一個普通人家過上幾輩子。
壽寧公主也難逃懲罰。她雖然是皇室宗親,但因包庇縱容駙馬的惡行,被貶為庶人,逐出京城。昔日的榮華富貴,轉眼成空。
就在崇禎準備進一步清查商路的時候,塞外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喀喇沁部的萬丹偉正密謀與皇太極勾結,準備顛覆喀喇沁部,進而攻打宣府!
這個消息來得突然,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草原上的形勢,從來都是瞬息萬變的。一個部落的倒戈,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崇禎站在御花園里,看著北方的天空。遠處烏云密布,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他知道,比起冉興讓的案子,草原上的威脅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而此時的冉興讓,正被關在詔獄最陰暗的牢房里。他蜷縮在角落,回想著往日的榮華富貴。誰能想到,堂堂駙馬都尉,竟會落得如此下場?
牢房外,不時傳來其他囚犯的哭喊聲。那些曾經依附于他的官員們,此刻也在為自己的命運哀嚎。
張文義被關在隔壁的牢房里。他時不時發出凄厲的慘叫,那是被酷刑折磨的聲音。冉興讓聽著這些聲音,不由得渾身發抖。他知道,這樣的痛苦很快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夜深了,詔獄里漸漸安靜下來。只有不時響起的鐵鏈聲,提醒著這里關押著多少曾經顯赫一時的權貴。
而在京城的街頭,百姓們議論紛紛。有人說駙馬府中搜出了數不清的金銀珠寶,有人說抄家時發現了通敵的證據。各種傳言在坊間流傳,但沒人為冉興讓叫屈。
畢竟,在這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年代,一個貪得無厭的駙馬,早已失去了百姓的同情。
崇禎站在窗前,目光越過層疊的琉璃瓦,望向北方。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窗欞,發出輕微的響聲。自從他派遣錦衣衛前指揮使劉喬在塞外布下情報網,這片廣袤的草原就再無秘密可言。
一個不起眼的商販,一個年邁的牧民,一個來往的馬夫,都可能是大明的耳目。這張以金錢鋪就的情報網,讓他對塞外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
“萬丹偉征...”崇禎輕聲念著這個名字,眉頭微皺。身為喀喇沁部的核心話事人,固魯思齊布部落的長輩,這位野心勃勃的王爺終于露出了獠牙。
“皇太極給了他什么好處?”崇禎冷笑一聲,手中的奏折被捏出了褶皺。
值守太監小心翼翼地端著參茶進來,見崇禎神色凝重,不敢出聲,只得輕手輕腳地放下茶盞。
“劉喬的密報可靠嗎?”崇禎突然開口。
太監一驚,連忙跪下:“回皇爺的話,劉大人的密報從未出過差錯。這次的消息是他親信送來的,說是萬丹偉征已經秘密會見了皇太極的使者。”
“呵,”崇禎冷哼一聲,“這老狐貍終于按捺不住了。”
他轉身在御案前坐下,提筆寫了幾個字,遞給太監:“去,把這幾個人給我叫來。”
太監接過紙條,匆匆退出。
不多時,御書房內已聚集了幾位重臣。兵部尚書張鳳翔、戶部尚書畢自嚴、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以及虎賁衛統帥張之極。
“諸位愛卿,”崇禎開門見山,“喀喇沁部有異動。”
張鳳翔上前一步:“陛下,臣以為當立即增兵邊關,以防不測。”
“增兵?”崇禎搖頭,“現在增兵,只會打草驚蛇。”
畢自嚴拱手道:“陛下,戶部可調撥三萬石糧草,即刻運往張家口。”
“好,”崇禎點頭,“糧草先行,軍心為要。張之極。”
“臣在。”
“你率虎賁衛一萬人,星夜北上,直撲張家口。”崇禎的聲音不大,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記住,不要打草驚蛇。”
“臣遵旨。”
“駱養性。”
“臣在。”
“讓你的人盯緊了喀喇沁部的一舉一動,特別是萬丹偉征。”
“是。”
眾臣退下后,崇禎又寫了三封信:給袁崇煥的,要他加強廣寧防務;給孫傳庭的,授權他便宜行事;給盧象升的,只有簡單幾個字:見敵必戰,往死里打!
夜幕降臨時,京城城西北郊的虎賁衛大營內,戰鼓聲陣陣。
“披甲!”
“列陣!”
號角聲中,士兵們迅速整裝。他們扛著沉甸甸的長槍,肌肉虬結,腰間懸掛著寒光閃閃的鋼刀,目光如炬。這支經過現代軍事理念改造的鐵血之師,早已今非昔比。
張之極策馬而來,鎧甲在月光下泛著寒光。他的坐騎是一匹來自西域的黑色戰馬,四蹄如飛,氣勢非凡。
“將士們!”張之極勒馬立定,聲如洪鐘,“陛下有令,如遇蒙古異動,格殺勿論!”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
整齊的吶喊聲震天動地,驚起無數夜鳥。
與此同時,盧象升帶領的兩萬精銳部隊已在密云站穩腳跟,朝著山海關方向穩步推進。他們的任務是在遼河西岸筑起一道鋼鐵長城。
次日清晨,御書房內堆滿了奏疾。
朝堂上的風向變了。
殿內燭火搖曳,崇禎皇帝正在批閱奏章。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折,每一份都在控訴吏部尚書王永光的罪過。
“臣彈劾吏部尚書王永光,擅自更改新田制人事安排,致使朝廷蒙受重大損失......”
“王永光結黨營私,任人唯親,致使冉興讓有機可乘,勾結建奴......”
“建奴西進遼河,皆因王永光用人不當,以致軍情告急......”
崇禎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殿內一片寂靜,只有燭火噼啪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