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易縣暴動主謀
- 誰說朕是暴君?朕要誅你九族
- 書友華金
- 2266字
- 2025-05-07 19:54:20
他轉(zhuǎn)身走到案幾前,取出一份密旨:“朕已擬好了旨意,即刻派錦衣衛(wèi)前往宣府,將沈棨拿下!”
三人對視一眼,看出崇禎已經(jīng)下定決心。
“陛下圣明。”駱養(yǎng)性拱手,“只是臣還有一事相求。”
“說。”
“請陛下給臣一道密旨,若邊軍有異動,臣可全權(quán)處置。”
崇禎點頭:“準(zhǔn)。”
很快,密旨擬好,火漆封印。崇禎將旨意交給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養(yǎng)性:“即刻啟程,務(wù)必將沈棨活著帶回京城!”
“臣遵旨。”駱養(yǎng)性領(lǐng)命而去。其余幾位大臣隨之散去。
不一會兒,徐光啟與湯若望一同前來。
徐光啟送來了牙膏成本報告,崇禎正在翻看著。宮燈的光芒在他眼前跳動,映照著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數(shù)字。他的目光在紙上游移,時而停頓,時而快速掃過。
“陛下,這牙膏的原料成本已經(jīng)壓到最低了。”徐光啟站在一旁,聲音里帶著幾分疲憊。他這些日子為了這份報告,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
“是啊,”湯若望接過話頭,輕輕搖晃著手中的紙張,“若是明年開始量產(chǎn),價格應(yīng)該能再降一成。不過這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工藝流程。”
崇禎放下手中的毛筆,目光在兩位大臣身上逡巡。這牙膏若能納入京城制造局的輕工業(yè)體系,對百姓的生活會有不小改善。他正要開口,卻見王承恩匆匆走了進來,腳步聲在寂靜的殿內(nèi)格外清晰。
“皇上,”王承恩躬身行禮,聲音略顯急促,“外頭有一群大臣求見。”
“何事?”崇禎的語氣平淡,仿佛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擾并不在意。
“說是要商議宣府案和易縣之事。”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
崇禎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這些事情軍委會早已在處理,何須這些人來摻和?他的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擊,發(fā)出細微的聲響。
“讓他們回去。”
“奴婢已經(jīng)說了,可他們就是不愿離開...”王承恩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為難。
殿內(nèi)的氣氛驟然凝重。崇禎放下手中的文書,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這些大臣,總是喜歡管些不該管的閑事。他沉默片刻,轉(zhuǎn)向徐光啟和湯若望。
“諸位大人,你們先回去吧。”
兩位大臣躬身告退,湯若望臨走前還不忘提醒:“陛下,那自行車若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請隨時告訴臣。”
崇禎微微頷首:“朕會的。”
等兩人的腳步聲消失在殿外,崇禎轉(zhuǎn)向王承恩,眼神銳利:“去告訴王大人,現(xiàn)在就開始對所有官員進行年終考評。”
王承恩立刻會意,這是要給那些多管閑事的大臣們一個教訓(xùn)。他快步退出大殿,寒風(fēng)從敞開的門縫中灌入,吹得燭火搖曳不定。
果然,當(dāng)吏部開始年終考核的消息傳出后,那些聚集在乾清宮外的大臣們立刻作鳥獸散。宮門外的喧囂漸漸平息,只剩下幾個值守的禁軍來回巡視。
三日后的清晨,一個重磅消息在京城炸開:宣府總督沈棨被押解進京,關(guān)進了憲兵司衙署。這位曾經(jīng)的封疆大吏,如今卻要接受軍事法院的審判。
第二天一早,軍事法院公開審理此案。這是京城史上前所未有的公開審問,整個京城城都沸騰了。大街小巷議論紛紛,茶館酒肆中更是人聲鼎沸。
大明日報不失時機地推出特刊,將沈棨的生平事跡寫得清清楚楚。從他少年時代到考中進士,再到步步高升直至宣府總督,事無巨細,連他平日里的飲食起居都有詳細記載。
這場審判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個總督的命運。它標(biāo)志著軍事法院的權(quán)威正式確立,軍隊司法體系開始成型。許多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當(dāng)夜,駱養(yǎng)性從易縣趕回,帶來了最新的情況,以及一個重要人物。他的馬兒還在喘著粗氣,顯然是一路快馬加鞭趕回來的。
崇禎站在御花園的亭子里,看著遠處的燈火。
這些日子以來,朝堂上的暗流涌動他都看在眼里。那些大臣們對軍委會的不滿,對新政的抵制,無不顯示著他們的保守與頑固。
特別是在天雄軍炮轟張家口之后,那些言官更是將盧象升、孫承宗、李邦華輪番痛罵。他們的奏章堆積如山,字字句句都在指責(zé)新政的種種“弊端”。
可他們真的在乎百姓的死活嗎?易縣的暴亂已經(jīng)造成多人傷亡,而這些大臣卻只顧著爭權(quán)奪利,上躥下跳。
讓他們忙著應(yīng)付年終考核去吧,至少能消停幾天。軍政大權(quán)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讓這些只會空談的文官來瞎指揮。
就在這時,王承恩快步走來,他的呼吸有些急促:“皇上,駱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崇禎的聲音在寒風(fēng)中顯得格外清晰。
駱養(yǎng)性大步流星地走進亭子,單膝跪地:“陛下,易縣的事情已經(jīng)查明。”他的衣服上還帶著風(fēng)塵仆仆的氣息。
崇禎轉(zhuǎn)過身來:“說。”
“此事與宣府案有關(guān),臣已經(jīng)抓到了主謀。”駱養(yǎng)性的聲音里帶著幾分興奮。
“哦?”崇禎眼中精光一閃,“帶朕去瞧瞧?”
寒風(fēng)凜冽的夜色中,崇禎跟隨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養(yǎng)性前往昭獄。路上,駱養(yǎng)性將暴動始末大致給崇禎說了一番。
“皇上,前面就是北鎮(zhèn)撫司昭獄了。”一名駱養(yǎng)性低聲提醒。崇禎微微頷首,腳步不停。
昭獄深處傳來陣陣凄厲的慘叫聲,讓人不寒而栗。
被押解的衣衫襤褸的男子正是易縣人士韓允樂。他曾是當(dāng)?shù)氐拇蟮刂鳎诮衲瓿⑿绿镏频耐菩邢拢坏貌蛔冑u田產(chǎn),家道中落。作為韓家二少爺,他在易縣橫行霸道多年,最愛騎馬帶人四處尋花問柳,欺凌百姓。
“跪下!”校尉一腳踹在韓允樂膝彎處。
韓允樂重重跪倒在地,抬頭時已看到一道威嚴的身影立于昭獄門前。月光下,崇禎皇帝一身素服,面容肅穆。
“說吧,易縣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崇禎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韓允樂渾身一顫,支支吾吾道:“回、回陛下,都是小人一時糊涂...”
“糊涂?”崇禎冷笑一聲,“四月份賣出的良田,你帶人強搶,打死十幾條人命,這就是你說的糊涂?”
韓允樂額頭冷汗直冒:“那些田地本就是我韓家的...”
“放肆!”駱養(yǎng)性厲聲喝道,“那些田地早已依法轉(zhuǎn)讓,你還敢狡辯?”
昭獄內(nèi)的火把映照著韓允樂慘白的臉色。他咬了咬牙,突然道:“是有人指使我這么做的!說地方官多半會網(wǎng)開一面,那些田地理應(yīng)物歸原主...”
“是誰指使的?”崇禎瞇起眼睛。
“這...小人、小人記不清了...”韓允樂支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