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楊所修有本要奏
- 誰說朕是暴君?朕要誅你九族
- 書友華金
- 2316字
- 2025-05-07 19:54:20
崇禎這一步棋,走得很穩。既不動搖內閣的根基,又給了這兩個老狐貍一個警告。
至于易縣的事,他早就看透了。不過是一場拙劣的政治表演罷了。
“王承恩。”
“奴婢在。”
“去查一查趙參將和李明德的底細。”崇禎的目光依舊望著遠方,“特別是他們這些年經手的事。”
“是。”
“還有,”崇禎頓了頓,“讓錦衣衛暗中盯著韓爌和錢龍錫。不要打草驚蛇,只要知道他們見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就行。”
王承恩應聲退下。
韓爌和錢龍錫走出宮門,初春的寒風裹挾著細碎的塵土撲面而來。兩人并肩而行,腳步卻不約而同地放慢了。
“韓兄,陛下今日說的那些話...”錢龍錫欲言又止,目光閃爍。
韓爌抬手制止了他繼續說下去:“點到為止便好,能聽懂自然就懂了。”他的聲音壓得很低,眼角余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四周。
宮墻下的影子被斜陽拉得很長,兩人的身影交錯在一起,顯得格外孤寂。皇帝的暗示太多了,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品味。韓爌即將接任兵部侍郎,這意味著他能正式進入軍委會,參與軍機要務。而錢龍錫則被暗示要在朝堂上多發聲,為保守派挽回顏面。
“這局勢...”錢龍錫搖了搖頭,話未說完,一個小廝突然從遠處匆匆跑來,氣喘吁吁地在他耳邊低語幾句。
“什么?”錢龍錫猛地停住腳步,面色驟變,“楊所修被打了?”
韓爌眉頭一皺:“怎么回事?”
原來都察院內部發生了一場激烈沖突。左副都御史楊所修正在起草一份彈劾奏疏,涉及多位重要官員。他在衙門內大罵眾人是貪官,結果被人圍毆,聽說太醫正在為他診治。
“這楊所修,”韓爌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當年可是靠巴結魏忠賢上位的投機分子。”
錢龍錫卻顯得憂心忡忡:“事情不簡單啊。這個時候動手打人,怕是有人坐不住了。”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官服袖口,“楊所修那份奏疏,恐怕...”
話音未落,又一個消息傳來——崇禎下令明日早朝。
這道旨意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整個京城城炸開。皇上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上朝了,為何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開朝?各個衙門的官員們頓時坐不住了。
當夜,職方司的余大人連夜登門拜訪了閻府。他的官帽歪斜,衣襟上還沾著些許塵土,顯然是一路快馬加鞭趕來的。
“大人,下官實在憂心。”余大成一進門就急切地說,“閔洪學被抓,沈棨下獄...兵部上下人心惶惶啊!”
閻鳴泰正在書房內翻閱文書,聽到腳步聲頭也未抬,只是淡淡地說:“坐。”
待余大成坐定,閻鳴泰這才放下手中的文書,給他倒了杯茶:“不必太過擔心,這個月內事情自會有個了斷。閔洪學的事你別摻和,也別替他說話。明日早朝,你更要沉得住氣。”
“可是...”余大成攥緊了茶杯,指節發白。
“你是袁大人手下的人吧,沒人會動你。”閻鳴泰打斷他,“但這個時候千萬別出頭,軍制整改是大勢所趨,你有什么想法也先按下不表。”
“他們今天都來找我了。”余大成苦笑。
“一律閉門不見!”閻鳴泰終于顯出幾分怒意,“這種時候還不避嫌?”
與此同時,戶部郎中王守德的府邸內燈火通明。庭院深處的廂房里擠滿了人,燭光在窗紙上投下晃動的人影。
一群兵部官員聚集在這里,臉上都帶著焦慮之色。他們本想找余大成和閻鳴泰商議,卻都吃了閉門羹,只好來投奔和兵部關系密切的王守德。
“這楊所修,簡直無法無天了!”一旁的兵部主事彭敦利攥緊了拳頭,指節因用力而發白,“連左都御史曹大人都被他罵得啞口無言,這還有王法嗎?”
“就是!”兵部武選清吏司陳清河附和道,聲音里帶著難以抑制的怒意,“他不過是個七品小官,憑什么對朝廷重臣指手畫腳?”
王守德轉過身,面色凝重。燭火在他臉上投下搖曳的陰影:“此人確實囂張跋扈,倚仗圣眷,肆意妄為。”
“王大人,”彭敦利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道,“明日早朝,我等聯名彈劾如何?兵部這邊已有二十余人愿意聯名。”
“對!”陳清河眼中閃過一絲狠色,“人多勢眾,就算是陛下也不能全不顧朝廷顏面。”
屋內其他幾位官員紛紛點頭附和。燭火映照下,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憤懣之色。
王守德沉吟片刻,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諸位稍安勿躁,容我先去拜訪王侍郎,商議對策。”
雪越下越大,王守德的馬車在積雪的街道上緩緩前行。車輪碾過積雪發出細微的咯吱聲,混合著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戶部左侍郎王家楨的府邸燈火通明。
“大人,情況緊急。”王守德將事情經過詳細說明,聲音里帶著焦慮,“楊所修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現,您也看到了。”
王家楨踱步沉思,腳步聲在空曠的廳堂內回響:“閔洪學那邊可有消息?”
“大人!”王守德急切地站起身,“現在不是擔心閔洪學的時候。楊所修才是眼下最大的威脅!他得寵以來,不知多少忠良遭其陷害。明日早朝,兵部至少三十人要聯名彈劾他。”
“此事非同小可。”王家楨停下腳步,眉頭緊鎖,“楊所修背后可能有人。”
“正是!”王守德壓低聲音,“只要除掉楊所修,一切都會好轉。閔洪學案的風波也能平息。”
王家楨點頭:“也罷,明日早朝再做計較。”
這一夜注定無眠。
各府邸燈火通明,筆墨紛飛。無數官員挑燈夜戰,寫著彈劾奏疏。寒風呼嘯,雪花拍打著窗欞,卻澆不熄他們心中的怒火。
然而無人注意到,司禮監執筆太監方正化悄然造訪了楊所修的府邸。
楊所修的書房內,燭火搖曳。
“楊大人,”方正化放下手中的茶盞,“陛下說,時機已到。”
楊所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那份名單可核實了?”
“都查實了。”方正化從袖中取出一疊紙張,“這些人或多或少都與閔洪學案有牽連。”
楊所修接過名單,仔細翻看。燭光下,他的眼神越發銳利。
“方公公,”他突然開口,“請幫我個忙。”
次日清晨。
崇禎帝一身龍袍,威嚴肅穆地坐在龍椅上。雖年僅十九,卻已顯露出帝王氣度。大殿內香煙繚繞,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莊重。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楊所修突然出列:“陛下!臣有本要奏!”
滿朝文武俱是一驚。
只見楊所修面帶淤青,頭裹白布,一瘸一拐地走了出來。他的官服上還沾著血跡,整個人看起來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