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奉陪到底
- 重生之我在大清搞工業革命
- 大雪之下
- 2169字
- 2025-05-22 00:05:16
陳逸風站在一旁,目光溫柔地撫摸著印刷機光滑的木紋。機器表面反射的光芒映在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是我的心頭肉,在歐洲早就開始普及的銀版印刷機。”
“印刷機?”楚三爺皺起眉頭,眼角的皺紋堆積如山,“不是有書局嗎?何必...”
話音未落,陳逸風已經揮手叫來一名身著西裝的明月商行伙計。那伙計動作嫻熟,三兩下就將蠟紙安裝妥當。隨著他轉動滾筒的動作,齒輪發出細微的咔嗒聲,一張清晰的傳單便從機器另一端滑落。
楚三爺顫抖著手指拿起傳單,紙張微微發皺。這張薄薄的紙上,赫然印著陳逸風的九策書。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見,比之前手抄的版本整齊了不知多少倍。
“這...”楚三爺的聲音有些發顫,“你這是要...”
“明白了吧?”陳逸風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這就是我要的武器。”
楚三爺倒吸一口涼氣,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你這是要和雅流們...”
“沒錯,就是要和他們干一場。”陳逸風眼中閃過一絲寒光,聲音里帶著壓抑已久的憤怒,“這些讀書人仗著壟斷文字,幾千年來一直控制著輿論。現在,該讓他們嘗嘗工業時代的厲害了。”
明月商行內一時寂靜無聲,只有窗外傳來的馬車聲和行人的喧鬧。楚三爺的目光在印刷機和傳單之間來回游移,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你瘋了!”他終于忍不住低吼出聲,“這是要和朝廷對著干啊!你可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陳逸風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三爺,您覺得我有得選嗎?那些人三番五次要我的命,我若再不反擊,只怕連命都保不住了。”
楚三爺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他太了解那些人的手段了,一旦被他們盯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您盡管去報信吧。”陳逸風淡淡道,轉身望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不過請帶個話,從今天起,我陳逸風寸步不讓。他們要戰,我便奉陪到底。”
當天下午,京城街頭巷尾突然飄起漫天傳單。那些正在游行示威的讀書人頓時亂了陣腳。他們又叫又跳,瘋狂撕扯空中飛舞的紙張,卻怎么也阻擋不住傳單如雪片般紛紛揚揚。
“這陳逸風簡直是瘋了!”有人憤怒大喊,聲音里帶著難以置信。
“快去報官!抓人!”又有人叫嚷,聲嘶力竭。
可承天府的衙役和九門提督的士兵們卻只能干瞪眼。那些散發傳單的人就像幽靈一般,轉眼就消失在街巷之中。他們穿梭在熟悉的胡同里,將一張張傳單塞進過往行人的手中,或是任由風將它們吹向更遠的地方。
到了傍晚,示威的隊伍終于疲憊不堪地散去。但這只是開始。
第二天清晨,整個京城轟動了。
紫禁城的宮墻上、裕王府的大門上,到處都貼滿了陳逸風的九策書。更令人震驚的是,北境境內所有縣城、鄉鎮,甚至大一點的村莊,都出現了這些傳單。
朝廷震怒了。
翁同龢站在東暖閣中,目光如刀般掃過在座的滿清權貴。殿內檀香繚繞,卻掩不住幾分肅殺之氣。
這位平日里溫文爾雅的帝師,此刻眼中閃爍著令人心悸的寒光。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仿佛在醞釀什么驚天之語。
“大清的根基在哪里?”他冷笑一聲,聲音不大,卻讓在座諸位王公大臣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
殿中一片寂靜,連呼吸聲都變得輕微起來。
“我今日就說句大不敬的話。”翁同龢環視四周,“八旗能統治中原兩百年,靠的是什么?”
慈禧太后微微瞇起眼睛,手中的茶盞輕輕晃動,茶水泛起細微的漣漪。
“靠的是我們這些讀書人!”翁同龢的聲音陡然拔高,語氣中帶著幾分悲憤,“建立政權那會兒剃光頭死守頭發,是靠八旗子弟的刀劍。但后來能安定人心,讓百姓臣服,全靠我們這些讀書人日復一日的教化!”
他的目光在裕王臉上停留片刻,又掃向其他王公大臣。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目光中的鋒芒。
“諸位可曾想過,為何五胡亂華時期,為何元朝統治,都不及我大清的國祚長久?”翁同龢的聲音漸漸低沉,“就因為我們這些讀書人,用儒家經典教化百姓,讓他們心悅誠服!”
慈禧太后放下茶盞,眉頭微皺。顯然對這番話頗為不悅,但她依舊保持著沉默。
“現在八旗戰力衰退,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翁同龢繼續道,聲音中帶著幾分苦澀,“僧阿端沁與洋人一戰,損失的可都是八旗精銳。如今湘軍若是北上,朝廷拿什么抵擋?”
此言一出,殿內氣溫驟降。幾位大臣面色微變,互相交換著眼神。
慈安太后連忙使眼色,太監們會意,迅速將下人全部帶離大殿。殿門輕輕合上的聲音在這寂靜中格外清晰。
“朝廷的刀已經鈍了,如今就連發聲渠道也要鏟除干凈??”翁同龢突然跪倒在地,額頭重重叩在地上,“沒有我們儒生用道德仁義約束曾國藩,諸位還有什么辦法?”
裕王胤禛快步上前攙扶,臉上露出幾分焦急:“叔平先生何必如此,朝廷自然明白宗學的重要性。只是這陳逸風...”
“陳逸風算什么?”翁同龢冷笑著打斷了他的話,“幾張傳單就想動搖國本?天下百姓大多不識字,那些傳單最終還不是要靠我們讀書人解讀?”
同治帝坐在龍椅上,年輕的臉龐上閃過一絲憂慮:“但京城一日之內竟有近十萬傳單飛舞,這等印刷之術,這等財力...”
“陛下說得對。”翁同龢眼中精光一閃,“陳逸風若只有這點本事,倒也無需太過憂慮。就怕他后面還有更大的動作。”
殿內眾人陷入沉思。一時間,只有檀香裊裊升騰。
派兵剿殺吧,派少了不夠,派多了這滑頭必定逃之夭夭。到時候他在海上四處劫掠,還到處散布傳單,朝廷的顏面何存?
不剿又不行,朝廷好不容易平定太平軍和捻軍,正是威望漸復之時,豈能向一個商人低頭?
“等護法老祖宗回來吧。”胤禛打破沉默,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慕四是他們的探子,現在雖然跑了,但一定要把人找出來,或許能問出些什么。”
眾人紛紛點頭。這確實是當下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