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讀書人的世界
- 重生之我在大清搞工業(yè)革命
- 大雪之下
- 2081字
- 2025-05-17 00:12:43
寒風(fēng)凜冽,京城的氣溫一天比一天低。街道上行人裹緊了厚重的棉衣,匆匆而過。
距離過年就剩45天,但今年的北京城卻比往年熱鬧了許多。茶館、酒肆、客棧里擠滿了各地趕來的舉子,談?wù)撀暣似鸨朔?
皇帝開恩,特意增設(shè)一場科舉考試。這消息早已傳遍大江南北,讓無數(shù)寒窗苦讀的學(xué)子看到了新的希望。
恩科,是朝廷給讀書人最大的恩典。清朝立國以來,也不過加過五次恩科,主要發(fā)生在康熙、雍正、乾隆這段黃金歲月。但這一次,卻因為陳逸風(fēng)的出現(xiàn),讓歷史軌跡發(fā)生了改變。
夏天時圣旨傳遍天下,無數(shù)舉子歡呼雀躍。這一次恩科意味著多了幾百個當官的機會,誰能不激動?
富貴人家的舉子們早已準備妥當,帶著家丁書童浩浩蕩蕩奔赴京城。一路上游山玩水,吟詩作對,好不快活。馬車上鋪著厚厚的狐皮,隨行的仆人手捧暖爐,一路舒適無比。
寒門子弟也不必擔(dān)心盤纏。自從得了舉人功名,已經(jīng)有種田人拿著田產(chǎn)證書來歸順。到了進京趕考的時候,同鄉(xiāng)士紳們更是會送來白銀助力。若是文采出眾的,連縣令大人都要送金相贈。
這就是讀書人的世界。幾千年來,讀書人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互助體系。只要跨過舉人這道門檻,人生就會徹底改變。
永定門外,人聲鼎沸。各地舉子大多選擇從這里進城,到處都是相互寒暄的場面。馬蹄聲、車輪聲、說話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客棧、酒肆、出租院落的小販們四處招攬生意,整個永定門儼然成了一個大集市。茶水攤上飄著熱氣,賣糖葫蘆的小販穿梭其中,吆喝聲不絕于耳。
守城的兵丁和衙役們忙得不可開交。往日里他們最喜歡刁難普通百姓和商人,但面對這些未來的官老爺,卻只能陪著笑臉。他們彎著腰,不停地指路、解答問題。
“舉人老爺,聚祥客棧就在前面三個路口右轉(zhuǎn)?!?
“大人要去度支部?沿著這條大街一直走就是了。”
正忙著的時候,從內(nèi)城來了一頂樸素的二人轎。當守門的老兵看清轎中人后,頓時嚇得哆嗦起來,帽子都差點掉在地上。
“翁、翁大人!您怎么親自來了?這里太亂了......”老兵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道。
來人正是咸豐六年的狀元郎,現(xiàn)任帝師的翁同龢。他的出現(xiàn)立刻引起了轟動。
“是翁大人!帝師翁大人來了!”周圍的舉子們一下子沸騰了。有人激動地整理衣冠,有人急忙擠上前想要一睹帝師風(fēng)采。
翁同龢面帶微笑,親切地與眾人交談。他的溫文爾雅讓在場的舉子們都為之欣賞。不少人暗暗記下他言談舉止中的細節(jié),希望能學(xué)到一二。
就在這時,一個管家擠進人群,在翁同龢耳邊低語幾句。
“皇帝議事完畢退朝,皇上和西太后都震怒不已。皇帝甚至要派兵,但被東太后壓下來了......”
翁同龢聽罷,眉頭緊皺。他強壓著怒火,心中卻翻江倒海。
陳逸風(fēng)私蓄軍隊,這分明是要造反!官府竟然還能裝作沒看見?慈安太后到底是怎么想的?
這次望海之事,本該是陳逸風(fēng)與滿洲皇族決裂的契機。就算不能除掉他,至少也該把他驅(qū)逐出境!
翁同龢雖然是讀書人,但對時局洞若觀火。陳逸風(fēng)的打算,他至少看透了七分。那些所謂的商號、碼頭,不過是幌子罷了。
借著二鬼子身份經(jīng)商,養(yǎng)私兵,拉起武裝。這和曾國荃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大清江河日下,這些野心家就按捺不住了。
從骨子里講,曾國藩、洪秀全,包括陳逸風(fēng),都是一丘之貉!他們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實則野心勃勃。
周圍的舉子見翁同龢神色不對,紛紛低聲詢問:“大人為何愁眉不展?可是有什么大事?”。
翁同龢長嘆一聲,目光掃過眾人:“諸位早些安頓吧,祝你們今科都能高中?!闭f完便鉆進轎子,返回內(nèi)城。轎夫們抬著轎子快步離去,留下一群疑惑不解的舉子。
當晚,整個京城都傳遍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大街小巷、茶館酒肆,到處都在議論這件事。
“最新消息知道不?陳逸風(fēng)造反了!私養(yǎng)了幾百兵馬......”一個商人神神秘秘地說道。
旁邊的食客不以為然:“幾百人算什么?江南那些大戶誰家沒有護院?我聽說某些鹽商養(yǎng)的護院比這還多呢?!?
“這能一樣嗎?”一個穿著儒衫的中年人插話道,“人家是護院,他可是給士兵配了洋槍,就連軍旗都已經(jīng)繡制完成!這擺明了是要造反!”
醉月樓的雅間里,幾個舉子正在熱烈討論。酒過三巡,話題轉(zhuǎn)到了這件事上。
“朝廷怎么還不派兵鎮(zhèn)壓!”一個年輕舉子拍案而起,“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豈能容忍?”
“慎言!”年長的舉子連忙制止,“這里是京城,說話要當心?!?
正說著,一個舉子沖進來,臉色蒼白:“孫陽正,孫翰林被氣死了!再有兩年就要致仕,卻死在這個時候......”
酒館里頓時爆發(fā)出憤怒的吼聲。有人掀翻了酒桌,有人捶胸頓足。
“一起去送別這位老學(xué)究!朝堂上混進了小人,我們要討個公道!”眾人群情激憤,紛紛起身。
店小二們手忙腳亂地收拾著打翻的碗筷,卻不敢多說什么。掌柜的站在柜臺后面,面色凝重地看著這一切。
在這個刺骨的寒夜中,街道上,舉子們?nèi)齼蓛山Y(jié)伴而行,低聲議論朝著孫府的方向走去。
寒風(fēng)呼嘯著穿過街巷,卷起地上的枯葉,在空中打著旋兒。孫明站在王府門前,看著眼前漸漸聚集的人群,心中五味雜陳。
父親和小姨娘的死訊傳來時,他正在書房研讀四書。那一刻,手中的書本重若千鈞,砸在地上發(fā)出沉悶的響聲。
“孫公子...”一名身著青衫的舉子快步上前,聲音哽咽,“老翰林的死實在太冤了!”
孫明抬眼望去,只見那舉子面容憔悴,眼眶泛紅。他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作答。
“都是那個陳逸風(fēng)害的!”人群中突然爆發(fā)出一聲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