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云的手推車裝滿了鍋碗瓢盆,隨著車子的晃動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秦春珠騎著腳踏車走在前面,清晨的風拂過她的臉頰。她的心里充滿期待,腦海中已經勾勒出新家的模樣:床放在里間,外面拉個簾子隔開,再擺張小桌子,角落放個爐子燒水。
雖然不大,但這就是屬于她和錢長河的小天地了。
路上,陽光漸漸變得明媚,照在秦春珠的背上暖洋洋的。她想著即將開始的掃盲班生活,嘴角不自覺地揚起。河集的人大多識字看報,連賣豆腐的老板都能捧著報紙看得津津有味。
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要讀書的決心。
“巧云,巧巧,你們晚上上完課怎么回去?”秦春珠回頭問道,聲音里帶著關切。
“我娘和我哥輪流來接。”巧巧笑著回答,陽光下她的笑容格外燦爛。
“青松說等我一起回去。”林巧云補充道。
秦春珠這才放下心來,轉頭繼續騎車。道路兩旁的樹木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投下斑駁的影子。
到了河集,錢長河先去了胡餅攤。秦春珠拿著朱婆婆給的鑰匙,站在院子里的房間門前。
鑰匙插進鎖孔,發出清脆的咔嗒聲。
推開門,陽光從窗戶斜斜地照進來,在地上畫出一個明亮的四邊形。房間雖然只有十來平米,但在秦春珠眼中,這里承載著無限可能。她的手指輕輕撫過墻面,心中滿是歡喜。
這個小小的房間,將是她追求知識的新起點。陽光下,灰塵在空氣中緩緩飄動,像是在跳著歡快的舞蹈。
巧云和巧巧按照秦春珠的想法,開始幫她收拾新房。
推開那扇略顯陳舊的木門,撲面而來的灰塵讓三人不約而同地捂住了口鼻。
“這得收拾多久啊...”巧巧皺著眉頭,目光掃過屋內斑駁的墻壁。
屋子閑置已久,灰塵遍布,蜘蛛網從房梁一直垂到墻角,幾只蟑螂受驚似的竄進墻縫。
巧云拿起掃把,輕輕掃了一下地面,揚起的塵土嗆得她連連咳嗽:“先把窗戶打開通通風吧。”
吱呀一聲,年久失修的木窗框發出刺耳的響聲。“春珠姐,你看這墻縫。”巧巧用笤帚掃著墻面,眉頭越皺越緊,“土都松了,輕輕一碰就脫落。”
巧云湊近仔細查看,這老房子用的都是土磚,年久失修,磚縫間的泥土早已風化。她伸手輕輕一碰,一小塊泥土就簌簌掉落。
秦春珠嘆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那只能糊墻紙了。我去找些報紙來,下午讓長河幫忙。”
“我讓我哥也來幫忙。”巧巧立刻說,隨后又補充道,“他力氣大,糊墻紙肯定手腳麻利。”
三人繼續打掃,問題卻像不斷冒出的雜草。
地面坑洼不平,窗子的玻璃打碎了一對,房頂角落還有一處漏雨的痕跡。
巧云一邊掃地一邊想起自己住的老院,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笑意。多虧了之前的學子們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凈凈,還留下不少有用的東西,她和青松才能住得舒服。
“這個柜子還能用。”秦春珠擦拭著角落里的一個老柜子,“就是有點蟲蛀,得找人修一修。”
巧巧拍了拍柜子,發出沉悶的響聲:“我二叔會木工,到時候讓他幫忙看看。”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轉眼已近中午。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地上,映出三人忙碌的身影。秦春珠直起腰,揉了揉酸痛的后背,眨著眼睛神秘兮兮地說:“要不咱們去人民食堂吃一頓?”
“好啊好啊!”巧巧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像個小孩子似的雀躍不已。
巧云猶豫了一下,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要不要叫上長河哥?”
“別了。”秦春珠擺擺手,臉上露出無奈的笑,“他肯定又要說這個貴那個不值,還不如買肉回家燒。上次去,他光算賬就算了半天。”
巧巧和巧云對視一眼,都忍不住笑出聲。
錢長河的性格她們太了解了,一個銅板掰成兩半花的主。
“走吧,我請客。”秦春珠心情很好,眼睛彎成月牙,“上個月攤子掙了不少,長河給我留了八十塊錢呢。”
“聽說人民食堂最近有牛肉湯!”巧巧興奮地說,“我娘說那湯可香了,一碗要一塊二毛錢呢。”
三人收拾好工具,把帶來的東西鎖進屋里,就往飯店去了。街上很是熱鬧,這兩年政策松了,雖然沒明說支持個體戶,如今放開管制了。
路過一家糧食酒鋪,門口排著長隊,人們說說笑笑,氣氛融洽。
“瞧瞧,這隊排得。”秦春珠感嘆道,“以前哪見過這陣勢。”
“我爹最近也在想辦法。”巧巧壓低聲音說,目光中帶著幾分期待,“光靠種地不行,村里人冬天都沒活干,沒收入。他想開個磨坊,讓大家一年到頭都有錢賺。”
“那敢情好啊!”巧云和秦春珠都很贊同。
“哪有那么容易。”巧巧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青河灣前段時間搞蘑菇養殖,結果賠得一塌糊涂。我爹說,做生意得有門路,光有想法不行。”
“為啥啊?”秦春珠不解地問。
“蘑菇不耐放,運輸時間一長就壞了。曬干了又不香,價格也上不去。”巧巧嘆了口氣,“聽說他們村有人借錢投資,現在還不上債呢。”
巧云聽著若有所思。難怪秦姐當初跟她說選產品要考慮那么多因素,運輸、保質期、市場需求,每一樣都不能馬虎。看來做生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在街上,巧云忽然想起今早在錢家時,錢春菊欲言又止的樣子。那眼神里藏著話,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看來這兩天她該找上門了。
人民食堂到了推開厚重的玻璃門,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牛肉香氣,混合著食堂特有的煙火氣息。
食堂里人不多,零星坐著幾桌食客。
墻角的大喇叭正播放著《我的祖國》,歌聲悠揚,回蕩在略顯空曠的大廳里。
“整一鍋土豆燉大塊牛肉,又點了三大碗香辣牛面。”林巧云走到收銀臺前說道。
她注意到柜臺后的收銀員正用一種異樣的目光打量著她們三人。
“呵,稀客啊。”收銀員撇了撇嘴,眼神里帶著明顯的不屑,“現在外面擺攤的生意這么好,怎么有空來我們這兒?”
這種眼神林巧云見得多了。自從河集開始允許個體戶經營以來,人民飯店的日子就不好過。以前他們獨占鰲頭時,顧客排隊都得提前打聽著來。
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吃食的攤販,從最初的餛飩擔子到現在的各色小吃,應有盡有。
“你們不是在集市上賣胡餅和面條嗎?”收銀員繼續陰陽怪氣地說,手指不停地敲打著桌面,“怎么,自己做的不好吃,跑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