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硝煙再次彌漫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27字
- 2025-07-22 00:12:49
朱慈烺看著眼前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白將軍,”他招手示意,“若明日下令出征,鐵衛軍有幾個團能達到歐洲軍隊水準?”
“九個團。”白棟信斬釘截鐵道,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不計炮兵因素的話,九個團已經準備就緒。”他頓了頓,“殿下,硝煙即將再次彌漫?”
朱慈烺的目光投向遠方,那里隱約可見連綿的山巒。“戰事已經開始了。”他苦笑著說,“只是我還在思考如何取勝。”
“殿下有何顧慮?”白棟信問道,眉頭微皺。
朱慈烺轉身面對著白棟信,語氣凝重:“敵軍擁有精銳的輕騎兵,既能騎射又能步戰,武藝高強,箭術了得,還會使用火器。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領出眾,擅長在北方平原機動作戰。”
他的目光掃過校場上的炮兵們,又看向遠處正在操練的步兵方陣。“將軍可有建議?”
白棟信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神色。片刻后,他朝朱慈烺走進,湊到朱慈烺耳邊小聲說了幾句。朱慈烺聽完,神情有些耐人尋味。
克難殿內燭火搖曳,朱慈烺站在巨大的地圖臺前,目光在山東、河南兩省的地形圖上來回游移。
“殿下,白棟信的建議恐怕不太合適。”李巖站在一旁,語氣中帶著幾分遲疑。
朱慈烺抬手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歐洲戰場上的騎兵和草原騎兵完全是兩個概念,白棟信顯然對此缺乏認知。他的目光落在地圖上標注的一處水網密布的區域,眉頭微皺。
“那些嬌貴的歐洲戰馬,如何能與草原上的蒙古馬相提并論?”朱慈烺指著地圖上的一片區域,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大清如今控制了蒙古草原,要多少戰馬有多少,根本不在乎消耗。”
吳襄踱步上前,手指在地圖上輕點:“殿下說得在理。不過白棟信提到的水網地形倒是個值得考慮的思路。”
“確實如此。”朱慈烺瞇起眼睛,指尖在地圖上游移,“騎兵在水網密布的地方,優勢會大打折扣。這一點倒是可以好好利用。”
克難殿雖然規模不大,但作為新建的軍事指揮中樞,已經初具規模。殿內陳設簡單,除了中央的地圖臺外,四周墻壁上掛滿了各地戰報和軍情匯總。
“報!”一名傳令兵快步走入殿內,腳步聲在安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史可法、高宏圖等人的聯名奏章到了。”
李巖快步上前接過奏章,目光快速掃過紙面:“他們提議用土包堆砌棱堡,一路向北推進。”說著,他將奏章遞給朱慈烺。
“哦?”朱慈烺接過奏章,仔細閱讀起來,“說說具體計劃。”
“根據奏章所述,”李巖用木桿在地圖上指點,“他們打算分三路,從金陵、肥城、長寧州出發,分別向聊城、泰安鎮和曲阜推進。每二十里修建一座棱堡,步步為營。”
朱慈烺陷入沉思。這個計劃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多少困難?
“殿下,”吳襄看出了朱慈烺的猶豫,插話道,“雖然棱堡之間的二十里間距確實擋不住韃子,但三路推進形成的壓力,足以讓多鐸焦頭爛額。況且,有了這些棱堡作為支撐點,我軍進退都更有保障。”
朱慈烺突然轉向李巖:“如果你是多鐸,面對這樣的局面,會如何應對?”
李巖沉吟片刻,忽然將代表玄軍的棋子推到了河南方向。這個動作讓在場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朱慈烺眼前一亮,隨即又皺起眉頭。是了,多鐸完全可以放棄與明軍在山東糾纏,轉而南下河南,與豪格匯合。這樣一來,局勢就會變得更加復雜。
“從山東方向往歸德府突進?”他的手指在地圖上輕輕劃過,停在了黃河岸邊,“黃河現在正值豐水期,多鐸能渡得過去嗎?”
李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吳襄。
“殿下多慮了。”吳襄捋了捋花白的胡須,眼中閃過一絲思索,“東虜雖然來自北方,但水性不差。遼東、燕西的大江大河他們也常走,更何況開封、河南二府已落入他們手中,船只更是不缺。”
朱慈烺輕輕點頭,目光依然停留在地圖上。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標注著各地駐軍情況,歸德府一帶的兵力分布尤為醒目。
“若是黃總戎能在黃河南岸筑壘死守,倒也能阻他們一阻。”吳襄繼續說道,手指在地圖上比劃著,“只是黃總戎手中兵馬有限,再算上呂撫臺調集的巡防隊伍,也不過兩萬數千人。現在抵擋豪格就已經很吃力了,還得再分出一支兵力駐守黃河,恐怕力有不逮。”
李巖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不以為然:“殿下,就算有足夠兵力,這么用也不妥。我們讓黃總戎駐守歸德府,本就是想引誘玄軍。一旦多鐸越過黃河南下,正好中了我們的計,可以將他們引到玉澤湖北岸決戰。”
朱慈烺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子。玉澤湖地處漢水與黃河交匯之處,水網密布,地形與江南相似。更重要的是,通過漢水和大運河,可以與玉水相連。這意味著南京的克難新軍主力可以輕松調動,后勤補給也不成問題。
“在玉澤湖畔決戰確實是上策。”朱慈烺沉吟道,眉頭微皺,“就怕黃得功撤退時折損太大。”
吳襄輕笑一聲:“若是一點損失都沒有,豪格和多鐸怎會追擊?黃總戎帶的可都是勇衛營的老兵,從盛城往南,還可以沿睢水、瀾江撤退,主力應該能保住。”
朱慈烺轉身看向李巖,眼中閃過一絲詢問:“鐵衛軍什么時候北上?”
“不急。”李巖語氣沉穩,“從南京到漢水不過三四百里,水路六天,走陸路行進四天足以抵達目的地。目前歸德府那邊依然風平浪靜,我們不必著急。而且這一戰,這場戰役必須由殿下親自帶兵。”
朱慈烺明白李巖的意思。他走到窗前,望著院中的梧桐樹。鐵衛軍雖然名義上由吳三輔統領,但實際上是他的近衛軍。這次作戰不僅有克難新軍和鐵衛軍,還有黃得功、高杰的部隊,以及呂大器、路振飛和河北總督侯恂的兵馬。
如此多的將領,非他親自統帥不可。但現在他又不能離開南京太久。清屯查田和整頓關鈔稅卡的政策正在南直隸、江南和云江推行,加上“五年免賦”對云陵士大夫的打擊,他必須防范有人趁機生事。
“山東那邊怎么說?”朱慈烺轉移了話題,重新走回地圖前。
吳襄不以為然地說道:“史可法、高宏圖、左懋第聯合魯王發起了軍事行動,總能消耗一些玄軍。雖然單個來看實力有限,但有了堡壘和團練,再加上改流歸土激發地方豪強的戰斗力,至少能把山東變成一個拖住玄軍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