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收治百姓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330字
- 2025-07-08 00:12:41
司馬銘沒有理會他的客套,直接在主位上坐下:“有話直說。”
駱養性不慌不忙地摘下頂戴,顯露出中原人的發式。他環顧四周,目光在炭盆上停留片刻,這才緩緩開口:“這次我們是真心來議和的。”
“真心?”司馬銘嗤笑,“上次你們的真心,本將還記得清清楚楚。”
駱養性不為所動:“這次不同。攝政王愿意撤軍。”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安靜下來。王永吉和司馬銘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什么條件?”王永吉沉聲問道。
“休戰三個月。”駱養性豎起三根手指,“玄軍撤到清水河以南,聚落所以東。”
司馬銘正要說話,駱養性又補充道:“不過朔州、云堡、虎堡、龍虎堡,我們還要繼續駐守。”
聽到這四個地名,司馬銘眼中精光一閃。這四處要地,正好卡住了通往呂梁山的要道。顯然,玄軍是在防備三太子。
“就這些?”司馬銘追問,“沒有其他條件?”
駱養性笑了:“總戎以為滿洲人整日就知道打仗?他們也要過日子,也要生兒育女。滿洲真正能打的壯丁還不到十萬人,再這么打下去,后繼無人啊。”
司馬銘陷入沉思。大同城固若金湯,這是事實。但連月的圍困也讓將士們疲憊不堪。雖然糧草儲備充足,但消耗也不小。如果能借這個機會修整一番……
“督師,您覺得如何?”司馬銘轉頭看向王永吉。
王永吉捋著胡須:“雖然可能有詐,但休戰對我們確實有利。將士們也該歇歇了。”
“好!”司馬銘一拍桌案,“便暫且停戰一季!”
駱養性又道:“還有一事。我軍在大同府境內抓獲的百姓,就都留在城外了。還請兩位收留。”
司馬銘和王永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一絲無奈。這幾個月來,玄軍不僅圍困大同,還攻打了府內其他城堡。有的被攻破,有的投降,有的還在堅守。如今玄軍要撤,把抓獲的百姓都扔在這里,擺明是要給大同增添負擔。
但這些都是大明子民,總不能見死不救。
“收下吧。”王永吉嘆了口氣,“總不能讓他們在城外受凍。”
司馬銘點點頭:“那就這么定了。”
看著駱養性離去的背影,司馬銘眼中閃過一絲寒光。休戰?呵,不過是暫時的罷了。等到三個月后,必是更大的血戰!
但至少,現在大同城終于能喘口氣了。這場持續了整個冬天的圍城之戰,終于暫時告一段落。
當天下午,玄軍營寨就開始拆除。遠遠望去,人影晃動,馬匹嘶鳴,一派忙碌景象。
司馬銘站在城頭,看著這一切。身邊的親兵小聲問道:“總戎,您說他們真的會撤嗎?”
“撤是一定會撤的。”司馬銘淡淡道,“但能撤多遠,就不好說了。”
話音剛落,城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只見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正向城門涌來,有老有少,蓬頭垢面,看起來都很疲憊。
“開城門!”司馬銘一聲令下,“讓他們進來!”
城門緩緩打開,百姓們魚貫而入。有的跪地叩頭,有的失聲痛哭,更多的人則是木然前行,仿佛已經失去了所有希望。
“安置他們到城南空置的民房。”司馬銘對身邊的官員吩咐道,“先給些糧食和棉衣。”
“是!”官員領命而去。
司馬銘看著這些狼狽的百姓,心中不禁感慨。這就是戰爭的代價啊。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最終受苦的都是這些普通百姓。
夜幕降臨,大同城內外都燃起了篝火。城內是為了給新來的百姓取暖,城外則是玄軍準備撤離前的最后一夜。
司馬銘在城頭踱步,看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火光。忽然,一陣馬蹄聲傳來。
“總戎!”一名斥候策馬而來,“玄軍主力已經開始向南移動!”
司馬銘點點頭:“繼續盯著。他們去了哪里,都要一清二楚。”
斥候領命而去,留下司馬銘獨自站在寒風中。他知道,這不過是暫時的平靜。三個月后,當春暖花開時,戰火必將再起。
武英殿內一片寂靜,李自成正襟危坐于龍椅之上,目光如炬,緊盯著殿下這個自稱來自大同的使者。使者身著青衫,面容清秀,二十出頭的年紀,舉手投足間透著幾分書生氣。
“你說韃子在大同城下吃了敗仗?”李自成的聲音里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疑慮。
陳永熙拱手作揖,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意:“回稟皇爺,千真萬確。下官親眼所見,玄軍撤退時狼狽不堪,尸橫遍野。大同城下,到處都是他們丟棄的盔甲刀槍。”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姜將軍指揮若定,一舉擊潰了多鐸的主力。韃子損失慘重,連夜撤軍。”
李自成瞇起眼睛,仔細打量著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那雙眼睛深處藏著幾分精明,不像是在說謊。
“司馬銘那廝,倒是有兩下子。”李自成輕嘆一聲,指節輕輕叩擊著扶手。若是早知司馬銘有這等本事,當初就該好生拉攏,也不至于在山海關吃了那么大的虧。
“來人,傳令下去,召集眾將議事。”李自成忽然開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不多時,武英殿內已經聚集了大順朝的重臣武將。劉宗敏、高一功、宋獻策等人分立兩側,各個神情肅穆。
劉宗敏性子急躁,第一個按捺不住:“皇爺,既然韃子在大同吃了虧,咱們是不是該趁機……”
“不急。”李自成抬手制止了他的話,目光掃過殿內眾人,“眼下最要緊的是穩住局勢。”
他轉向高一功,語氣沉穩:“一功,金陵就交給你了。新附營一萬五千人馬,務必守住這座城池。”
高一功抱拳領命,聲音鏗鏘有力:“臣定當竭盡全力,絕不負皇爺所托!”
“皇爺。”宋獻策忽然開口,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臣倒是有一計。”
李自成來了興趣,身子微微前傾:“說來聽聽。”
“朱慈煥還在我們手中。”宋獻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這可是一張極好的王牌。”
殿內眾人聞言,不由得交換了一個眼神。
“怎么說?”李自成追問道。
宋獻策緩步上前,聲音不疾不徐:“左良玉那邊已經打算讓朱慈照迎娶左夢梅為妻。朱慈烺雖然在南京坐擁大權,卻始終不敢稱帝。為何?”
李自成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你是說……”
“不錯。”宋獻策點頭,“就是怕左良玉另立朝廷。而朱慈煥若是落入韃子手中……”
“妙啊!”李自成一拍龍椅扶手,“這可真是一步好棋!朱慈煥這張牌,不僅能牽制朱慈烺,更能威脅多爾袞。”
殿內眾人紛紛稱贊宋獻策的計策。有人低聲議論,有人連連點頭。
一陣冷風從殿外吹來,帶起幾片落葉,銅鈴聲更響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