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無動力外骨骼(江戶戰損版)
- 末極武仙,從機巧匠開始
- 精怪魔法師
- 2653字
- 2025-05-16 21:18:57
次品廢料,工坊自己處理的成本太高,一般都是當做廢鐵賣給回收商。
但關赫曉之前跟坂田達成過協議,可以由他自行處理一部分。
給出的理由是“用來練手,保證加工精度”。
坂田盛信被他的“勤奮刻苦”感動得不輕,又認為他練手也不影響廢料買賣,便直接答應下來。
黃銅管材,鋼鐵廢料,鏈條彈簧,螺栓螺母。
應有盡有,但也各有缺陷。
這個時代的生產技術受限,各個工坊的廢品率比較高,像這樣的廢料不受重視,賣出去都是按正常鋼鐵低一半價格。
回收工坊重新熔煉一道,又賣回到各個工坊手里。
關赫曉在廢品堆里挑挑揀揀,將需要的都選出來,分門別類。
“差不多吧,材料應該夠個七八成。小部分的配件還得從別的地方買一些。”
他看著一堆堆擺放齊整的金屬零件,點點頭,隨后去到坊主的辦公室。
從桌子里翻出鉛筆,圓規,三角板等一系列的作圖工具,又從角落里廢棄的圖紙上裁裁剪剪,弄出一堆大大小小的空白圖紙。
隨后坐在桌前,一邊回憶前世用電腦繪制過的一張藍圖,一邊便進行細致的測量勾畫。
東西雖然不大,也說不上太復雜,但因為材料受限,很多地方需要改良適應。
兩個時辰的時間,他也只完成一半。
唰!
他鋪開那張最大的圖紙,大致掃了一眼,微微點頭。
整體的輪廓已然勾勒的差不多。
圖紙上,赫然是一副無動力外骨骼裝甲。
當然,
說是外骨骼,其實徒有其表。
純純的閹割版,又或者叫江戶戰損版。
只憑這個時代的材料、便攜能源的發展水平,要想輕便的同時,輔助加強人體行動,還差得太遠。
他的設計里,
部分支架會改用實木,外部附上黃銅鐵皮。
脊干則必須是鋼材,不然強度不夠。
關節傳動則是設計一個彈簧助力裝置,只能是金屬,重量肯定也不會低。
再就是能量回收和傳動。
關赫曉曾經私底下接項目,承包過這方面的項目,還算有些經驗。
簡單來說,
就是通過連桿和齒輪傳動裝置,將部分能量傳遞并儲存到彈簧或飛輪中。
當人體需要額外力量時,儲存的能量被釋放出來,輔助人體運動。
他不指望這套外骨骼能輔助自己行動,只需要這部分的動能幫自己抗住一部分裝甲本身的重量。
畢竟才是第一版,關赫曉的期望并不高。
改變自己的體型,再要擋住冷兵器的斬擊,最后要能防御暗處釋放的箭矢。
不需要太高的靈活度,有點像是西洋板甲的概念,區別在于更省力。
攻擊則靠的是加裝在手臂處的殺傷性武器。像是彈射飛刀,弩箭,以及火炮。
模塊化的設計也保證了之后的維修與改裝。
唯一比較大的問題是,
黑火藥填裝彈太過抽象。
效能低不說,打完一炮,自己還會被熏。
戰斗中再裝填下一發也很麻煩。
定裝彈的話,最好還是用無煙火藥。
關赫曉對化工方面經驗不多,只懂原理,搓是搓不出來。
目前日本島也生產不出來這玩意兒,得找洋人的渠道。
“洋人在日本的地位可不低,我一個小小學徒,一時半會很難搭上線。”
他嘆了口氣,“還是得先用黑火藥,犧牲一點威力,再得加裝個排氣裝置,效率會低不少。”
熬太晚會影響明天的工作,造裝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簡單收拾了一下辦公室,又把圖紙和材料整理一起收進雜物間,隨后便回了家。
.
.
.
昔日清晨,天未亮,坂田工坊也還未開業,便迎來了一位不尋常的客人。
“就這玩意兒,你就說吧,能做不能做?”
辦公室里,渡川一郎將袖珍機弩摘下,放在桌上,挑眉看向鬢角斑白的中年匠人。
坂田盛信很不滿意對方的態度,年紀比自己小,說話的口氣卻像在使喚下人。
最關鍵的是,來得太早了,他甚至沒時間親自送女兒去學校,便從家里接到消息,匆匆趕來。
但他面上還是笑瞇瞇的,“渡川君先別著急,且讓我先看一看。”
坂田工坊主營業務是大型機子的生產訂制。
但平常的器械維修,檢修,小物件的仿制,訂制,也是能接的。
不管是西洋流過來的新物件,火器槍炮,還是舊時代的刀槍弩箭,都能修,都能造。
原則上講,
如要訂制槍炮弓弩一類的玩意兒,客戶必須得有官方許可證明才能接單。
可凡事總有例外。
當初坂田盛信被幕府下轄的武士所救,才輾轉來到江戶定居。
也因此欠下了還不完的人情。
當年救他的武士,便是現如今盤踞筑地市場的黑田組頭領,黑田大將。
他實在不想與浪人組,尤其這幫德川系的武士余孽扯上關系。
但對方找上門,他也沒法拒絕。
簡單掃了一眼,坂田心中又有些不屑。
一把玩具弩機而已,這么鄭重其事跑來問他能不能做。
他坂田工坊經營這么多年,洋人槍炮都能仿制,還有什么做不了的?
端起弩機,入手卻比他想的還要輕便。
外表看上去是金屬,實際只是部分組件,內里的弩身,弩臂用的是木頭么?
為了確保小巧輕便做的優化?
可發射強度要怎么保證?
不自覺的,
坂田盛信被這支精巧的機弩勾出種種探究欲,放在眼前仔細端詳。
他的表情從好奇,逐漸變得凝重,最后到不可思議。
“是用結構性設計彌補了材料強度的不足?這怎么可能呢?
木制零件全部塞到這么小的機身里,真的能正常發射,而不散架嗎?”
坂田盛信神情恍然,又自言自語道,“通過榫卯嵌合補足強度,那得要多高的精度處理……”
“你在說什么呢?這要不能發射,老子拿過來干嘛?”
渡川一郎懷疑對方是老糊涂了,“我都用它殺過人了知道不。”
“你不明白,這東西簡直是藝術品,是大師之作。我只在大明天國傳來的古籍中看到過。
被稱作機關造物的高精度木制物件。原以為是傳說夸大,沒想到真實存在。”
坂田盛信的眼中透出敬佩與向往,“我能拆開看看嗎?”
“拆開了就能仿制嗎?”渡川問。
“不一定,第一次的話,我甚至沒有把握拆開后還能裝回去。”
坂田坦誠道,“但要是能多給我拆幾架,研究一段時間,或許能仿制個六七成。”
“才六七成?”
渡川眉頭上挑,“那赤屋真有這么厲害?”
怪不得那位出貨人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底氣原來在這里。
赤屋出的東西根本仿制不了,獨一家。
這次說是新的試作品,那以后又有新的出品,說不定還會更厲害?
回去得跟組長再商量一下,他們或許有必要重新制定對待出貨人的策略。
“赤屋?”坂田神色一動。
“就是賣我這支機弩的工坊。你聽過嗎?”
坂田搖頭,“但能造出這種水平的物件,這家工坊定有高人。”
“廢話。”渡川白了他一眼,不再多說,拿回機弩走人。
坂田遺憾地看著他離去,滿腦子都是那支巧奪天工的機弩。
要是能得到一支拆開,或許能一窺手工匠人的頂峰。
雖說他很久沒做過木工了,但畢竟是家傳的手藝,他對木匠還是有著情懷的。
“赤屋,赤屋……究竟去哪里能買到他家的出品呢?價格一定不菲吧?
但黑田組能裝備得起,我肯定也買得起。”
坂田砸吧著嘴,迫不及待想要買來一支。
就算到時不舍得拆,放家里供著也行。
“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手藝,一定是悠久傳承下來的,沒道理我在日本島從未聽說過。難道是從海外流過來的?”
坂田想起有位從大明逃難過來的同行匠人,新了開間小作坊,就在隔壁的下田町,
“與大明相關的話,或許真是傳說中的機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