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惑去,五惑來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
- 海上驚雷
- 2081字
- 2025-05-17 08:00:00
宋朝是書法發展最鼎盛的時代,蔡襄、米芾、黃庭堅、蘇軾,號稱宋四家,更不要說書法皇帝宋徽宗。
如今,除了蔡襄已經是孩童以外,其他的連受精卵都不是。
可見,草書一定會受到宋朝文人士子的喜愛。
可這些小娘子不認得啊。
她們踉踉蹌蹌,一字一琢磨,都認不全這簡單的三十五個字。
李蓮說道:“要不,我們請前院的大人們幫我們認一認?”
有小娘子不悅的說道:“那不行,豈不是說我們連字都不認識?他們會笑話我們的?!?
“可萬一咱們傳出去的時候,傳錯了怎么辦?外面的相公們會不會嘲笑我們?”
“這……”
有人問道:“晁敏,寫的啥?你認得嗎?”
晁敏搖了搖頭。
“你帶來的,不認識?”
“他念過,我忘了。”
小娘子們一起鄙視了晁敏三分鐘。
晁瓊很想說她認識,可一想,不行,不能說自己認識,這么多官家小娘子不認字?就我能?
最后,還是李蓮做主,送到前院。
前院逐漸放浪形骸。
有些不勝酒力的,已經喝高了。
心里掛著對聯的事,所以依然堅持著不肯走。
李柬之的兒子李孝基跑出來大聲喊道:“翁翁,父親,對聯來了,對聯來了?!?
眾人精神一振,紛紛看著垂花門處。
一扇巨大的屏風放在了院子里,上面蓋著紅綢。
李迪笑道:“二位趙大人,咱們一起揭開真面目?”
趙允讓笑道:“甚好,我心里癢癢的緊啊?!?
紅綢揭開,眾人集體石化。
睡眼朦朧的宋庠喃喃道:“好狂的小娘子。”
他以為這筆書法出自某位小娘子之手。
“這是狂草哇。”,呂公綽贊嘆道。
“有懷素和尚之風,但又比懷素和尚更加不羈?!?
“不不,這筆書法徒有其形,而缺少力度?!?,宋庠說道。
“小娘子能寫出如此力道的書法,已經難得,何必強求太多?”
“對,對?!?
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書法上,而忘記了品評對聯。
有人輕聲吟誦道:“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大才,大才啊?!?
“這句話絕非小娘子們所做,應該是某位落第舉子?!?
李迪忽然想起自己。
李迪景德二年狀元及第,那時,他已經三十四歲,在科舉路上蹉跎了七八年才中舉。
這不正是我真實的寫照嗎?
李迪的眼里,噙滿了淚水。
李迪真是水做的。
“好對,好對啊?!?
李孝基再次喊道:“翁翁,又來對聯來了?!?
小廝仆役雙手捧著白紙,彎著腰,把對聯掛在了屏風上。
“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藝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眾人感覺自己的腿抽動了一下,又是一副數字對聯?
“翁翁,又有對聯了。”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李孝基又喊了,“翁翁,又有對聯了。”
“一心為民,兩袖清風,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豐登?!?
五副對聯一出,院里安靜下來。
李迪問道:“怎的只有上聯?下聯呢?”
李孝基說道:“姑姑說,只有上聯,請各位官人對下聯?!?
宋庠等人酒已經醒了大半。
“我草,我不會對!”
“公序,你看這副對聯,我怎么感覺有點像諸葛丞相,可怎么又不像呢?!?
公序是宋庠的字。
“收二川可以理解,諸葛丞相打敗劉璋奪得西川,擊退曹操奪得東川,五丈原也說得過去,可是……”
“還有這句,六出七擒,六出倒是可以明白,六出祁山討伐魏國,可七擒是何典故?”
“點四十九盞明燈?干啥?照明?怕司馬懿迷路?”
“一心只為酬三顧,這點有意思哈,《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確實記載說,凡三往,乃見??墒恰段郝浴放c《九州春秋》都說是諸葛丞相主動見了劉備啊?!?
“你們誰能對出其中一對?”
眾人紛紛搖頭。
余靖苦笑道:“本想解一年多心頭之惑,如今倒好,又有五惑了?!?
眾人集體失笑。
李迪親自去內宅問了問,傳回來消息,確實沒有下聯,對聯乃是從濟州鄆城縣帶來,作者叫王延睿,其他的一概不清楚。
趙允讓心中暗驚。
王延睿?好熟悉的名字啊,王敬的兒子叫王延睿吧?
此子大才啊。
第二日,開封府所有青樓都掛上了這五副對聯,向天下士子征下聯,凡對出一對,免費在青樓住一夜。
過了幾天,價碼增加到免費睡一旬,不斷加碼之下,對出五對者,免費睡一年,家里姑娘隨便挑,依然沒人對的出。
開封最大的青樓擷芳樓甚至拋出,誰能對的上,花魁萬娘子陪睡一晚,依然沒人對的出。
五副絕對,一時之間成了開封府士子熱議的話題。
七月初十五日,朝廷下發圣旨。
李迪升任工部尚書,尚書左丞、知河陽軍。
河陽軍駐扎在孟州,今河南洛陽,距離開封四百里地。
加尚書左丞,正二品,比原來的要高兩級。
但李迪很失望。
王曾一直在運作李迪擔任參知政事,為此,李迪不惜放下身段去迎合劉娥。
但關鍵時刻,劉娥依然不肯松口。
不管是寄祿官還是職官,哪怕是差遣官,都做到了外官的頂級,但是李迪依然不滿意。
“老爺,有消息了。”
正在收拾書房的李迪問道:“何事有消息了?”
“鄆城縣知縣給您寫信的事?!?
李迪這才想起來。
六月份,鄆城知縣王世谷給自己寫信,說他照顧了一下自己的老熟人王敬。
當時李迪就覺得不正常,他何曾認識王敬此人?
所以李迪派人去鄆城縣打探消息。
“怎么回事?”
如果王延睿在此,一定會被驚出一身冷汗。
他所有的一切,在大官眼里,根本就沒有秘密。
“也就是說,王延睿為了救父,以司馬康的名義告訴王世谷,王敬和我有舊?”
“應該錯不了,當時王延睿小兒到處尋找澄心堂紙和文府墨,為此還為萬松書院寫了一副楹聯以換取澄心堂紙?!?
李福說著,把楹聯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