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使駕臨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
- 海上驚雷
- 2168字
- 2025-05-18 08:00:00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好一個事事關心,等會,等會,你說誰?王延睿?”
“正是,老奴覺得,可能和乞巧節那天的王延睿是同一人,老奴聽說,此子年方十九,最喜眠花宿柳,身子骨都被酒色掏空了。”
李迪沉默了好一會。
他對王延睿的觀感,從最初的欣賞,逐漸變成了厭惡。
雖然救父的手段不夠光明磊落,但為了父親,任何手段都使得。
但被酒色掏空身體,不好,而且年紀輕輕就能做的出這么好的對聯?寫的這么好的詩詞?
做出一副兩副,很正常,三副,我也可以叫你一聲神童。
但五副,不對,加上這一副,加上他對出來的那一副,七副了,再加上他和王曾的兩首詠竹詩,拍劉娥馬屁的詩詞,何人能如此逆天?
當年,晏殊在應童子試之前,都沒達到如此水平。
很明顯,他是抄的!而且,他比自己還不堪,把劉娥說成呂武在世,臉呢?
李迪渾然忘記了,他也曾拍劉娥的馬屁。
第一印象很重要,未來宰相李迪,已經給王延睿判了死刑。
“老爺,需要知會鄆城縣嗎?”
“罷了,王敬此人身為胥吏,能不同流合污,已經相當不錯,況且他本來沒罪,就這樣吧。”
“是。”
“我離開京城后,告訴家里,以后司馬康再登門,攆出去。”
“是,老爺。”
李迪正好看到了李公墨,隨手扔在博古架上,不打算帶到任上。
對他來說,制墨之人的品德非常關鍵,品行不端,所制的墨能好到哪去?尤其是一想到王家拿他的名頭賣錢,李迪更加厭惡了。
遠在鄆城縣的王延睿對此一無所知。
他在算計李迪的時候,算錯了一件事。
李迪身為知制誥,位高權重,王世谷會幫李迪做好事不留名嗎?
王世谷給李迪寫了封信邀功,李迪搞不清什么狀況,派人來調查了一番,結果,王延睿所做的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吃罷早飯,王延睿正準備去縣衙看看邸報,被王干娘拉住了。
“睿哥,給錢。”
“給錢?不是讓你記賬嗎?”
“老娘記賬?記什么賬?你們家一個月沒結了,給錢,否則,今日你休走。”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自從上個月底把墨送到京城,已經半個多月時間,但是開封一直沒傳信回來。
王家所有的資金,全部投入到了制墨大業中。
雖然李興儉供應的物資不需要付現錢,但是其他的物資,需要的資金也不在少數。
“干娘,且再等幾日,到時候一并還你。”
“哼,老娘信你個鬼,還錢,否則,今日你休走。”
王延睿那個郁悶啊。
左右不過一貫錢,卻把王延睿難住了。
倒不是找不來錢,而是王延睿不想拉下臉去借。
司馬慶一身皂服,背著雙手,緩緩踱步過來。
“哎吆,睿哥兒,沒錢吃飯了?來來,喊我一聲押司大人,本押司替你付了又何妨?”
王延睿可不是那種風骨極硬的人物。
“押司,鼓搗貓呢。”
“你才鼓搗貓呢,本押司要去衙門里當值,哼哼,王延睿……”
“押司,付錢吧,干娘,剛才押司的話你也聽到了哈。”
王干娘腆著臉笑道:“押司是何等身份?拔下一根毫毛,足夠你們一家子吃喝不愁。”
王延睿快走幾步,離開了茶館。
司馬慶冷哼一聲,隨手掏出來十幾個銅錢扔給王干娘。
“這個……好叫押司知道,是一貫零三百文。”,王干娘連利息都算上了。
“王延睿吃銀子了?這么貴?”
“他已經一個多月未曾結過賬,所以……要是押司不想給,我去找王延睿這個小畜生。”
司馬慶很不想給。
可一想到剛才自己當眾答應了王延睿,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一會去我家拿,本押司帶的錢不夠。”
“有押司這句話就夠了。”
司馬慶正準備去衙門,忽然看到知縣王世谷、縣丞劉育等一眾官員,穿著正經官服,從衙門里出來了。
“縣尊,今兒天……”
“司馬慶,你來的正好,快快隨我等去見天使。”
“天使?”,司馬慶吃了一驚,大宋立國以來,鄆城縣何曾迎接過天使?
難道縣里發生了什么大事嗎?
“延睿,你去喊你父親,我等先去城門恭候。”
“學生謝縣尊。”
王延睿飛快的向家中跑去。
等來了,終于等來了。
更讓王延睿想不到的是,竟然還有宣旨官。
難道,因為進獻墨錠有功,爹爹封官了?
王延睿一邊暢想著,一邊往家跑。
“爹爹,快快,朝廷有旨意。”
正在練習aoe的王敬懵得一批。
旨意?
王延睿拉著王敬就跑。
王敬喊道:“換衣服,換衣服。”
等爺倆到了大街上,看到縣衙衙役和巡檢的士卒已經封鎖了大街。
巡檢周吉看到王敬,高聲喊道:“王押司,這邊,快點,天使已經到門口了,就等你了。”
“周巡檢,天使?等我?”
“快快。”,周吉二話不說,拉著王敬就跑。
鄆城縣南大門,無數百姓站在主干道兩側議論紛紛。
十幾騎正在門口等待。
前方,一張香案已經準備好,香爐內插著一根清香。
王世谷等一眾官員,按照品級站好,分裂香案兩側。
天使為首之人身著內侍服飾,其余均是武將。
“咱乃內侍省內東門司內侍高品蔡克鵬,可是王敬當面?”
王敬懵逼的點了點頭。
“王敬,接旨吧。”
看到王敬有點懵,王延睿輕輕捅了捅王敬的腰子,“爹,接旨啊,好事。”
王敬哦了一聲,直挺挺的跪了下去。
蔡克鵬又看了一下接旨現場,確定符合規定,才從身后的武將手中接過圣旨,緩緩展開。
圣旨是高一尺三寸,長二尺,乃是黃表紙,也就是黃色的圣旨。
宋朝的圣旨和電視上演的完全不同,高級官員用白色圣旨,低級官員用黃色圣旨。
而黃色圣旨又分兩種,比較高級的低級官員用黃麻紙,剩下的用黃表紙。
“敕命:門下,朕聞《司馬法》有云:‘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今鄆城縣士子王,進貢應元墨,治愈太后鳳體,宜膺懋賞,以勸將來。王敬授將仕郎。於戲!周王錫彤弓而肅慎矢,漢帝頒麟閣以勵爪牙。爾其克宣文略,益勵忠勤,無替朕命。許圣文墨、應元墨和買,天圣三年七月十七日,中書省奉敕如右,牒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