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作者簡介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于日本橫濱一個商人家庭,是日本近代美術先驅(qū)、美術活動家、教育家、文藝理論家,被譽為日本“明治奇才”。七歲時,他進入外國人開辦的英語學校學習英語。九歲時,拜玄道和尚為師,跟隨其學習《大學》、《論語》、《中庸》和《孟子》等漢學經(jīng)典。16歲時,岡倉進入東京大學,成為其第一屆學生。在這里,他與充分肯定日本文化的哲學教授——美國人歐內(nèi)斯特·弗朗西斯科·芬諾洛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相遇,并成為芬諾洛薩教授的助手,致力于拯救日本藝術品和日本文化。1880年,岡倉天心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文學部,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后來在文部省從事美術教育和古代美術保護工作,大力扶持狩野芳崖、橋本雅邦的美術創(chuàng)新活動。在日本全盤歐化的潮流中,岡倉天心主張保護和發(fā)展日本的傳統(tǒng)美術,試圖立足于狩野派繪畫,兼取各派之長,并采用西方的繪畫寫實手法,創(chuàng)造了新日本畫。1886~1887年,他與芬諾洛薩教授一起,作為美術調(diào)查委員前往歐洲和美國考察。回國后,他致力于東京美術學校的創(chuàng)建,同時還創(chuàng)辦了美術期刊《國華》。1889年,東京美術學校正式創(chuàng)立;1890年,岡倉天心擔任東京美術學校第二任校長,兼任帝國博物館理事、美術部部長等職;1891年,他當選為日本青年繪畫協(xié)會會長。從1893年起,他多次游歷中國和印度,進一步加深了對東方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這一階段也是岡倉天心從事社會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當時,該校的美術教育在日本頗為有名,培養(yǎng)了一大批美術家,如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人。

1898年,因受校內(nèi)人士排擠,他被迫從東京美術學校辭職。此后,他與一同辭職的橫山等人創(chuàng)立了日本美術院,并當選為評議長,開始推行日本畫的改革運動。后來,隨著岡倉天心創(chuàng)作能力的下降,日本美術院曾經(jīng)一度沉寂,但在其死后,橫山等人重振旗鼓,并獲得了成功。1904年,根據(jù)芬諾洛薩的推薦,岡倉天心來到了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中國·日本美術部工作。此后,為了幫助該館收集美術作品,他來回奔波于日本與美國之間。此外,岡倉天心也經(jīng)常在茨城縣的美術室工作。該美術室后來成為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1910年,岡倉天心成為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部長。1912年,他將從中國收購的趙佶摹本的《搗練圖》橫卷無償?shù)鼐璜I給該美術館。

岡倉天心一生致力于美術事業(yè)。他不僅是日本現(xiàn)代美術的開拓者和指導者,也是東方文化積極的鼓動者和宣傳家。他宣傳東方文化藝術的優(yōu)越性,強調(diào)日本文化藝術的重要性,他首創(chuàng)的“亞洲一體說”使他作為國粹派理想主義者而聞名于世界。

岡倉天心一生的主要貢獻是:組織了鑒畫會,推動了日本美術復興運動;創(chuàng)設了東京美術學校,并以其東方理想主義培養(yǎng)了一代新畫家;創(chuàng)立了日本美術院及其展覽館,領導了新日本畫的運動;向全世界宣傳日本及東方文化,使之走向世界。1903~1906年,他用英文相繼寫出了《理想之書》(又譯《東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rt of Japan,1903)、《覺醒之書》(又譯《日本的覺醒》)(The Awakening of Japan,1904)和《茶之書》(The Book of Tea,1906)等著作。其中,《理想之書》、《覺醒之書》和《茶之書》被世人稱為岡倉天心三部曲,對二十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些著作在西方世界廣為傳頌,成為當時歐美了解東方文化的代表性讀本。其中,《茶之書》影響最大,被列為美國中學教科書。1913年9月2日,岡倉天心在日本新瀉縣赤倉去世,享年五十歲。

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對日本近代文明有過重要貢獻的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應該“脫亞入歐”,而他則提倡“現(xiàn)在正是東方的精神觀念深入西方的時候”,并強調(diào)亞洲價值觀對世界進步做出了貢獻。岡倉天心提出,“為了恢復和復興亞洲價值觀,亞洲人必須合力而行。”他認為,需要克服西方近代解放欲望的弊病,而應該代之以佛教的東方宗教價值觀,并拼命地為構筑這種價值體系而奔走呼號。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日本強調(diào)亞洲應該為從歐洲殖民地中解放出來進行斗爭,因此發(fā)動了對亞洲各國的侵略戰(zhàn)爭,但是正像希特勒曾經(jīng)受到尼采思想的鼓舞而推行法西斯主義一樣,我們不能把日本軍國主義行為與岡倉天心的主張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

岡倉天心認為,“亞洲是一體的。雖然喜馬拉雅山脈把兩個偉大的文明,即具有孔子大同社會政治理想的中國文明與以吠檀多個人主義為代表的印度文明相隔開,但那道雪山的屏障卻一刻也沒有隔斷亞洲民族那種追求‘終極普遍性’的愛的傳播。正是這種愛,是所有亞洲民族共通的思想遺產(chǎn),使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世界所有重要的宗教。”岡倉天心將亞洲的文明抽象地概括為“愛與和平”。他認為,近代西方文明與東方的這種傳統(tǒng)相比,盡管物質(zhì)強盛,卻將人變成了“機械的、習性的奴隸”,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質(zhì)上的競爭,而不是真正的人性的自由。

岡倉天心堅信,東西方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同時,他向西方呼吁: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摒棄固有觀念和傲視亞洲的偏見,真正理解東方的時候了。他超越了一般亞洲人所容易陷入的那種一味抱怨西方的被動態(tài)度,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向西方提出應由以往的“施與者”轉(zhuǎn)變成“接受者”,東方也要自豪地向西方發(fā)出“古老”而“嶄新”的聲音。這就是熱愛藝術、熱愛和平的岡倉天心所追求的“美的共有”、“藝術的共鳴”的最終理想。

1906年,岡倉天心以英文寫出了《茶之書》,向西方介紹東方的茶道文化。一百多年來,《茶之書》不斷新刊重印,流傳世界,除了各種英文版,還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譯回的日文版,更是有多種譯本,其經(jīng)典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茶葉不是中國人的文化遺產(chǎn)嗎?為什么要看一個日本人用英文寫的,而且還是一百年前出的茶書?答案很復雜,但也很簡單:因為中文世界里,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一本書。《茶之書》能以簡潔如詩的語言,深入淺出,宏觀遠照,除了勾勒茶史梗概,溯源茶道的核心精神,闡述個中的美學意境之外,還能對比歐亞,論衡東西,具有鮮明的文化藝術觀點。

《茶之書》除了作為茶道的入門手冊,更是亞洲文化的答辯書。岡倉天心以優(yōu)美的文筆和意境,巧譬善喻,引人入勝地介紹了茶道的建筑、茶的流派、道與禪對茶道的影響、藝術鑒賞、花藝以及茶道大師的風范,具體演繹了東方的精神文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延吉市| 尉氏县| 治县。| 广饶县| 襄樊市| 吴川市| 都匀市| 综艺| 邹平县| 诸城市| 中阳县| 屯留县| 德保县| 娱乐| 罗定市| 池州市| 永济市| 饶平县| 方山县| 东宁县| 墨竹工卡县| 青川县| 榆林市| 龙里县| 安化县| 南昌县| 石门县| 黑山县| 磐安县| 东安县| 盘山县| 吉水县| 固原市| 三台县| 基隆市| 和林格尔县| 囊谦县| 伊春市| 汉源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