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雙盲實驗,證明自己
- 大明從拯救馬皇后開始
- 和我一起擺爛
- 2047字
- 2025-05-20 23:58:54
但見宮女只是慢慢吞咽下了淡黃色粉末,隨后便是昏沉睡了過去。
太醫院內,落針可聞。
戴思恭的眼神始終沒有離開宮女,他做了些手勢,示意太醫院的人去準備工具。
其他人也都面色凝重地看著宮女的臉——
他們都很怕那來歷不明的人做出來的藥,被宮女吃下去之后,弄出什么很大的事情來——
話可以亂講,藥不能亂吃!
再怎么說那也是侍奉馬皇后的宮女!
在他們眼中,戴思恭分明是狗急跳墻!
若是她死了,他們這群人怕是等不到馬皇后逝世就要先完蛋!
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在他們的眼中不僅是有,而且很大!
畢竟一個囚徒,誰知道是不是死之前希望拖更多人去死?
很難說的事!
可他們,又帶著少許的希望。
誰都知道,馬皇后死了,太醫院一個人都跑不了。
以皇上的性格,除了戴思恭估計統統都要被突突掉。
“萬一真有用呢?”
趙青祿看著宮女的臉,感覺等的有些無聊,于是心中默默哼唱起“聽見你說~外戰看。”
沒有多久!
宮女突然開始猛烈地咳嗽起來!
“什么情況?”
太醫院中,有些學徒眼神中滿是驚駭——
事情大了!
可戴思恭轉頭,先向著趙青祿鞠了一躬,旋即轉身和幾個老太醫交換眼神——
每個人的眼中都是狂喜!
昝昭也是一驚!
“快,取痰盂來!”
只見那宮女接過痰盂,咳嗽片刻之后。
竟是面色微微地紅潤起來。
很快,有人著急地上去問道:“怎么樣了?”
她有些怔怔地說道:“我……我好像……好一點了?”
“感覺舒服了很多……”
整個太醫院內,所有人的眼神中,都是一副驚喜的神色!
成了!
戴思恭轉頭,示意眾人噤聲。
隨后,他上前診脈。
其實后宮里面,沒有那么多講究——
最起碼對于太醫院內唯一地位尊崇的戴思恭而言,為后宮中的女子診脈是可以直接上手的。
然而,戴思恭的神色,卻是讓所有人的心頭都猛地一沉——
不怕西醫笑嘻嘻,就怕中醫眉眼低,戴思恭很少露出這樣的神色。
他竟是愣愣地看著宮女看了許久,隨后顫聲道:
“厲害……厲害……”
“微塵說……微塵說。”
“我師傅說,這幾年會有大醫現世……難道說?”
他猛然轉頭看向趙青祿:
“小先生!”
“成了,成了!”
“神仙手段,當真是神仙手段啊!小先生,請務必留在太醫院!”
“這將會讓天下萬萬人得救!興許天下萬萬人,都將不為疫病所困!”
他臉上的狂喜神色,根本就難以遮掩。
整個太醫院內,只有趙青祿還保持著鎮定——
其他人幾乎都是一副震驚神色!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戴思恭今天的樣子,從來沒有見過戴思恭如此這般震驚的模樣!
這是極為罕見的!
趙青祿笑了笑,“戴先生,不敢當。”
“我還有很多藏著的招,等這件事情結束了,慢慢說……”
戴思恭點頭,“好!走,去坤寧宮!”
一旁的昝昭忙道:“咱家這就給您帶路!”
……
“好大的膽子,竟敢私下給貪官帶路,簡直是膽大包天!杖斃!”
坤寧宮中。
劉承看著朱元璋的手段,瑟瑟發抖,嚇得心要跳出來了。
為何?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
由于皇后娘娘的原因,朱元璋不得不在坤寧宮外就地處理起了政務。
然而,今天的朱元璋似乎很不一樣。
以前的朱元璋再怎么說,最起碼還最多是剝皮實草——
今天就只剩下杖斃了。
“戶部左侍郎吳正越,貪腐如此多銅錢?杖斃!”
“大理寺右卿周智林,竟敢克扣利錢以自用?杖斃!”
……
劉承坐在旁邊,聽得心驚肉跳。
他看著一個又一個官員被太監從詔獄里拖出來當庭打死,看著參加小朝會的官員們一個一個也都是害怕的神情,不由得在心中默默祈禱:
“趙兄,若是可以,你便逃了吧……”
“來這里,你怕是也要被杖斃啊。”
反正天塌下來,他把他爹供出去就行。
參加小朝會的官員們,都有些疑惑地看著劉承。
特別是一個名叫劉紹榮的官員。
他看著自家兒子就坐在坤寧宮臺階邊上,就比陛下低一點點的位置,坐姿甚至都不端正,很想上去罵人——
但是礙于朱元璋就在旁邊,他又不敢。
朱元璋一邊審閱著空印案的文件,一邊罵道:“劉紹榮!”
“你告訴告訴我,這一批人憑什么是流放?”
“欺君誑上乃是誅三族的大罪,為何流放?”
劉紹榮低頭道:“陛下,臣有罪!”
“臣以為,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也當如此!他們不過是想要偷奸耍滑,拖延刑期,臣查了之后發現,確是未……”
他用余光窺探片刻,長嘆口氣,還是繼續說道:“確是未曾包著半分禍心,上貢神藥也只是想要救皇后娘娘。”
“還望陛下明鑒!”
朱元璋看著劉紹榮,怒罵道:“好!”
“那你要不要猜一猜,你的兒子為什么在這里?”
劉紹榮聞言立刻軟了下來,思索良久,說道:
“陛下!”
“臣乞骸骨!”
“犬子不良,竟是擅揭皇榜,臣罪無可恕!”
“臣請杖斃罪臣之子!”
劉承:?
朱元璋冷笑一聲,“好!”
“好一個忠君愛國的劉紹榮!”
“來人,將劉承拖到應天府門前,杖斃!”
劉承一臉懵逼。
什么情況?
口嗨歸口嗨,他又不可能真把自己的爹賣了。
可是當他抬頭看向他的父親,他卻看到了四個字:
“不得不棄”。
……
注1:明代早有小朝會的先例。《明太祖實錄》積在,洪武十七年八月乙酉,朱元璋命翰林院編修《大明朝會典》,內載百官早朝之制,洪武元年定,凡內外百官,每日早朝,系一品、二品并三品京官,其余官四品以下,每五日一朝,遇朔望及三大節日則大朝。這表明明初有每日早朝的制度,但并非所有官員都需每日參加,一品至三品京官每日早朝,而四品以下官員則是每五日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