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驚世辯論,底蘊才是王朝根基!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難有低頭時
- 2082字
- 2025-05-02 00:01:00
李希顏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后,緩緩開口道:“秦國歷經六代君主的不懈努力,積累了雄厚的國力,方才得以橫掃六國,實現天下一統。”
朱棡聽了李希顏的話,輕輕點頭,神情認真地說道:“先生,秦國歷經六世君主的積累,國力強盛,這才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
“難道,先生不覺得這便是秦國深厚的底蘊所在?”
這種底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積累,更是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沉淀,使得秦國在與其他諸侯國的競爭中占據了優勢。
還有,自秦孝公厲行商鞅變法起,秦國歷經數代君主勵精圖治,將法治精神熔鑄于國本,以軍功爵制打破階層桎梏,用郡縣制度重塑權力架構。
百余年間,秦人將耕戰之策刻入血脈,讓變法圖強的信念薪火相傳。
正是這種制度的持續優化、文化的深度沉淀,以及舉國上下矢志不渝的進取精神,方才凝聚成秦國橫掃六合的底氣。
使其在群雄逐鹿的戰國亂世中脫穎而出,最終完成大一統的千秋偉業。
李希顏微微瞇起雙眼,目光似穿透眼前的朱棡,口中輕聲呢喃著:“底蘊?”
見狀,朱棡的臉上依舊不滿笑容,便是開口:“沒錯,正是底蘊。”
“自秦孝公時起,秦國國力羸弱,幸得公孫鞅入秦,以雷霆之勢推行變法,直擊舊制要害。”
“此變革之核心,恰似打出的三記重拳。”
朱棡又是抬手豎起一指,目光灼灼:“一、商鞅變法以軍功爵制打破階層壁壘。”
“戰場上,士卒每斬獲一顆敵首,便能晉爵賜田、獲贈仆役,一介寒門亦能借此光耀門楣。”
“如此制度,將求生本能化作開疆拓土的無窮動力,萬千秦人皆視戰場為改變命運的通途。
隨即,朱棡伸出第二指,語氣轉為沉穩:“二、其二,關中地勢得天獨厚。”
“四塞險固,函谷關鎖東,武關扼南,縱使六國聯軍來犯,亦難越雷池半步。”
“加之關中平原沃野千里,鄭國渠修成后,糧倉豐實如丘,征伐四方再無糧草之憂,此乃天賜的戰略根基。”
言罷,朱棡三指并立,聲調又是調高:“三、誠如先生所言‘奮六世之余烈’自孝公至嬴政,六代秦王矢志不渝,將遠交近攻之策貫徹到底。”
“朝堂之上無黨爭傾軋,君臣勠力一心;治國之道摒棄浮華虛飾,唯以開疆拓土為先,方才有始皇帝一掃六合,再統天下。”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老板從不瞎折騰,從秦孝公到嬴政,六代秦王一條心搞擴張,不搞內斗,不玩文藝,就他娘專心砍人。
至于其余六國君主,今天修宮殿,明天玩女人,后天信方士,也是活該被滅。
總結就是一句話,制度讓窮人敢拼命,地理讓敵人干著急,六國自己爛成泥,老板還不作妖,百年底蘊,一朝東出。
最后補一刀:六國那幫貴族,到死都沒想明白,為啥一群“西戎蠻子”能騎自己頭上拉屎。
李希顏目光中滿是贊嘆,深深看了朱棡一眼,隨即斂去欣賞之色,神色肅然開口問詢:“三殿下說的不錯,但這與我大明封王有何關系?”
當今的大明王朝,自受命教導皇室子弟起,李希顏心中諸多學生里,最鐘愛的除了品性仁厚的太子朱標,便是這位平日溫文爾雅、見解獨到的朱棡。
所以,此刻李希顏就是想聽聽,這個愛徒,究竟能在論辯中給出怎樣石破天驚的答案?
畢竟,李希顏心中明鏡似的,朱棡這番對秦國崛起的透徹剖析,絕非無的放矢。
而能將百年秦史抽絲剝繭般拆解,字字句句皆是鋒芒,如此厚重的鋪墊之下,必然藏著足以顛覆論局的驚世雷震!
朱棡唇角笑意更深,目光自信且從容,對著李希顏輕輕一笑后,方才拱手:“先生博古通今、學富五車,若還參不透這其中的關聯,可就辜負了您當世大儒的美譽了。”
對此,李希顏僅是輕輕搖頭,笑道:“古往今來,學問之道,達者為先。”
“而三殿下若真有高見,能說服老夫,讓老夫心服口服,那老夫也甘愿拜三殿下為師。”
此言一出,學堂之中的諸多皇子皆是紛紛瞪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更是齊刷刷地投向朱棡與李希顏,眼神中滿是震驚與期待。
既如此,朱棡也不藏著掖著,便是繼續看向李希顏,開口:“先生,陛下起于微末,縱觀古今帝王,能與之相提并論者,唯漢高祖劉邦而已。”
“此二人皆出身寒微,既無秦國那般綿延百年的宗室根基,亦無累世積淀的貴族底蘊,更無傳承有序的世家班底。”
“正因如此,封王之舉于陛下與漢高祖而言,實為穩固江山的必行之策。”
“唯有裂土封王,方能借宗室之力震懾四方,填補因出身帶來的先天不足。”
頓了頓,朱棡的掌心重重擊在案幾上:“畢竟,試想一下,待陛下龍御歸天,若繼任之君身旁無宗室拱衛,僅靠外臣大將維系朝綱,那些手握重兵、野心勃勃之輩,豈會甘心屈居人下?”
“屆時,朝堂內外暗流涌動,天下又將陷入動蕩!”
“反觀封王雖有尾大不掉之險,可在宗室勢弱的當下,這卻是延續國祚的無奈之舉。”
“因為,唯有以藩王為枝葉,以皇權為根本,枝葉繁茂方能護得王朝根基穩固,王朝命脈亦可借此綿延不絕!”
此言如重錘般砸在朱元璋心坎上,這位縱橫沙場、鐵血果決的帝王,竟在門口身形劇烈顫動,瞬間老淚縱橫!
此時,老朱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便是:知己!
開國至今日,老朱為鞏固大明江山,整日殫精竭慮,夜不能寐。
分封藩王一事,更是朱元璋深思熟慮后的無奈之舉,明知隱患重重,卻不得不為子孫后代筑起一道屏障。
但卻無人能理解朱元璋,即便是太子朱標也是勸誡過朱元璋,這讓老朱怎能不委屈?
如今,朱棡這番透徹剖析,字字句句說到了老朱的心坎里,也終于有人能懂他朱元璋的艱難抉擇與拳拳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