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陳,這里是好萊塢
- 導演重生2001
- 糖果粑粑
- 4056字
- 2025-05-25 00:24:53
2002年7月21日,洛杉磯圣莫尼卡,獅門影業訓練基地。
汗水順著于佳明的下巴滴落,在訓練場的地板上砸出一個小小的水痕。
她的雙臂微微發抖,膝蓋上的淤青在緊身訓練服下若隱若現。
四周的好萊塢特技演員們正三三兩兩地休息,有人喝著功能飲料,有人往發紅的關節上噴止痛噴霧。
“Again!”
動作指導馬克·羅斯的吼聲在場館里炸開。
“東方女孩,你的落地姿勢太僵硬了!你是演一個被鯊魚追殺的角色,不是來參加奧運體操!”
于佳明深吸一口氣,抹了把臉上的汗,重新爬上兩米高的跳臺。
這是她來洛杉磯的第三十七天,也是獅門影業安排她進行高強度特訓的第五周。
作為《鯊灘》的女主角,她必須在一個月內掌握好萊塢式的動作表演——翻滾、撞擊、水下憋氣、甚至是被威亞吊著模擬鯊魚拖拽的戲份。
“你確定不用替身?”
場邊的金發女特技演員,麗莎,朝她揚了揚手里的冰袋,“這場戲就算是專業特技演員也得摔個七八次。”
于佳明調整著護腕,語氣平靜,“不用,陳說過,真實的恐懼演不出來。”
麗莎吹了個口哨:“你老板真夠狠的。”
“他不是老板,他是導演。”于佳明站上跳臺邊緣,活動了下腳踝。
下一秒,她縱身躍下。
“砰!”
身體重重砸在緩沖墊上,但這次她記得蜷縮身體,像劇本里寫的那樣,一個被巨浪拍上岸的溺水者。
“Better!”馬克走過來,手里的劇本卷成筒狀敲了敲她的肩膀。
“但還不夠絕望。記住,你演的角色剛剛眼睜睜看著別人被鯊魚撕碎,你的恐懼里得有憤怒,有崩潰,還得有那么一點。”
他比劃了下,“求生的狠勁。”
于佳明撐著墊子坐起來,胸口劇烈起伏:“再來一次。”
“先休息。”馬克看了眼手表,“十分鐘后試水下場景。”
麗莎遞來一瓶運動飲料:“說真的,你干嘛這么拼?這片子又不用你親自跳海。”
“因為陳默賭上了全部信譽和身家。”
于佳明擰開瓶蓋,喉結滾動著吞咽,“1500萬美元預算,2000家北美影院排片,中國導演從來沒有過這種機會。”
馬克不知何時又晃了回來,手里多了一份修改后的分鏡:“明天副總裁要來視察,他要看第17場戲的預演,就是你被鯊魚逼到礁石縫隙那段。”
他頓了頓,“聽說你怕水?”
訓練館突然安靜了幾秒。
“現在不怕了。”
于佳明站起身,把空瓶子精準投進垃圾桶,“每天泡六小時,連浴缸都能游出太平洋的感覺。”
馬克突然咧嘴笑了:“我喜歡你的態度。不過.....。”
他翻開劇本某頁,“這段加了個新動作,你需要在水下睜眼,看著'鯊魚'從你頭頂游過。我們找了工業光魔做CGI,但實拍時你得真的潛到五米深。”
麗莎倒吸一口冷氣:“那片海域有點危險啊!”
“所以試拍用游泳池。”馬克合上劇本,“副總裁想確認,我們花800萬做的機械鯊魚到底值不值。”
于佳明走向更衣室時,麗莎追了上來:“你瘋了嗎?五米深!萬一……”
于佳明拉開更衣室的門,回頭時嘴角掛著笑,“陳默跟我說過,恐懼是最好的表演催化劑。”
門關上的瞬間,她靠在柜子上長長吐出一口氣,顫抖的手指摸向背包夾層,陳默終于要來了。
………
2002年7月24日,洛杉磯國際機場。
陳默推著行李車走出海關,長途飛行的疲憊還殘留在眉宇間。
陳默掃視接機區,目光很快鎖定了一個西裝筆挺的白人男子——那人手里舉著寫有“Chen Mo”的牌子。
“陳?歡迎來到洛杉磯。”
男人快步上前,伸出手,“我是獅門影業的邁克爾·伯恩斯,負責《鯊灘》的制片協調。”
陳默握了握他的手,掌心干燥溫熱:“詹姆斯沒來?”
“很抱歉,”邁克爾接過行李車,領著他往停車場走,“公司臨時有個緊急會議。不過他已經安排好了晚餐,在比弗利山莊酒店。”
陳默瞇起眼,看著遠處好萊塢山上的標志:“我聽說工會的人又找麻煩了?”
邁克爾嘆了口氣,掏出車鑰匙解鎖一輛黑色凱迪拉克:“你們中方團隊的工作時長,讓本地員工有些意見。按照工會規定,每天訓練試拍不能超過10小時,包括用餐休息。”
“我們BJ拍攝時經常16小時連軸轉。”陳默坐進副駕駛,車窗上自己的倒影略顯疲憊。
“這就是問題所在。”
邁克爾啟動車子,空調立刻吐出冷氣,“昨天于小姐在水下試拍了三個小時,救生員差點罷工。”
陳默挑眉:“哦,她沒抱怨?”
邁克爾拐上高速公路,“正相反,她要求再加拍兩個小時,說動作不夠完美。”
………
車內陷入短暫的沉默,只有空調運轉的嗡嗡聲在狹小的空間里回蕩。
邁克爾趁機從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裝訂整齊的文件,遞給陳默。
“這是詹姆斯略微修改的最新劇本,”他語氣輕松,仿佛只是在討論天氣,“他想加些'好萊塢元素',讓電影更符合北美市場的口味。”
陳默接過劇本,快速翻到被紅色熒光筆標記的第38場戲。
原本女主角于佳明飾演的攝影愛好者與鯊魚在淺海礁石區周旋的緊張戲碼,被徹底改寫。
原劇本:
“溫柔(女主)被困在珊瑚礁縫隙,鯊魚在外徘徊。她屏住呼吸,利用潛水刀反光制造錯覺,最終引鯊魚撞上尖礁。”
修改后:
“溫柔駕駛快艇逃離,鯊魚追擊。快艇被撞翻,油箱漏油。林夏用信號槍點燃海面,引發爆炸。”
預算欄赫然標注著:$250,000。
陳默的指節微微發白,緩緩合上劇本,聲音冷得像冰:“這不是我的故事。”
邁克爾的手指在方向盤上無意識地敲打著節奏:“詹姆斯說北美觀眾需要更刺激的場面。爆炸、火焰、大場面,這些才是票房保證。”
“所以為了票房,就要把女主角改成動作英雄?”
陳默冷笑,“《大白鯊》的成功是因為爆炸嗎?”
“時代不同了,陳。”邁克爾瞥了眼后視鏡變道,“現在的觀眾閾值越來越高。”
陳默從包里拿出電腦,調出攝影師昨天發來的水下試拍樣片,將屏幕轉向邁克爾:“看看這個。”
畫面中,于佳明飾演的女主角在幽藍海水中掙扎,她的頭發如海藻般飄散,眼神中的恐懼與決絕真實得令人窒息。
一條機械鯊魚的影子從她頭頂掠過,陽光透過水面在她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邁克爾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這畫面確實震撼,但…。”
“但什么?”陳默收回手機,“但不夠'好萊塢'?”
“聽著,陳,”邁克爾嘆了口氣,“我不是反對你的藝術追求。但詹姆斯是制作片發行負責人,他清楚什么能賣票。”
車窗外的景色逐漸從機場高速變成洛杉磯市區的高樓。
陳默望著遠處好萊塢山上的標志,突然問道:“《第六感》有爆炸嗎?《楚門的世界》有快艇追逐嗎?”
“這不一樣。”
“告訴詹姆斯,”陳默打斷他,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明早7點,我要在辦公室見他。”
邁克爾握方向盤的手緊了緊:“你確定要這么強硬?這可是好萊塢,很多導演為了爭取發行機會都沒有門路。”
“所以我是投資人兼導演和編劇。”
陳默從包里取出筆記本電腦,“這1500萬美元里,有700萬是我們的錢。”
路標顯示距離比弗利山莊還有5公里車程。
邁克爾終于妥協:“好吧,我會安排會議。不過詹姆斯明天13點要飛去紐約見投資人。”
“那就8點。”
陳默已經打開文件修改劇本,“順便告訴他,我有個既能保留藝術性又能增加視覺沖擊的方案。”
邁克爾好奇地側目:“什么方案?”
“海底沉船。”
陳默的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女主角躲進沉船殘骸,鯊魚撞擊導致氧氣罐連環爆炸。氣泡、金屬碎片、陽光折射——既震撼又真實。”
“工業光魔能做這種效果?”
“他們報價比原來增加了18萬,”陳默合上電腦。
邁克爾突然笑了:“我現在明白為什么你能拿到公司800萬投資了。”
車子駛入比弗利山莊的林蔭道。
陳默望向窗外鱗次櫛比的豪宅,輕聲說:“不,你還不明白。我要的不只是投資,而是讓好萊塢看看,中國導演怎么講好一個故事。”
………
比弗利山莊酒店的套房內,陳默剛沖完澡,發梢還滴著水。
他正用毛巾擦拭著頭發,突然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誰?”陳默走到門前問道。
“是我。”門外傳來于佳明熟悉的聲音。
陳默打開門,看見于佳明站在走廊里。
她穿著簡單的白T恤和牛仔褲,頭發隨意地扎在腦后,眼下有明顯的黑眼圈。手里拿著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
“聽說你惹毛了救生員?”
陳默接過咖啡,溫度剛好,是他喜歡的雙份濃縮加一點點糖。
于佳明聳聳肩,徑直走進房間,把隨行筆記翻過兩頁:“他們不習慣有人在水里待那么久。”
她指著劇本上被紅筆修改的部分,“你看這里,詹姆斯把潛水戲從三場減到一場,說太拖節奏。”
陳默皺眉翻看修改處:“他這完全破壞了人物弧光。”
“所以,我據理力爭了。每天多練一小時,一周就能多憋三十秒。”
她指著最近的記錄,“現在我能閉氣18分15秒(吸氧輔助),足夠完成所有水下鏡頭。”
陳默接過記事本,上面詳細記錄著每天的練習時長、心率變化和水溫數據。
最后一頁寫著:“7月23日,5米深池,12次下潛,最后一次18分15秒。”
“你瘋了?這么練會出事的。”
“中國演員要讓美國佬知道,我們比替身演強。”
于佳明突然想起什么,表情變得古怪,“對了,詹姆斯給女主角加了段感情戲。”
“什么?哪里來的感情戲?”陳默猛地抬頭。
“和那個救生員的。”
于佳明做了個夸張的嘔吐表情,“說這樣'有助于國際市場',還說什么'東西方愛情觀的碰撞'。”
陳默把記事本重重摔在桌上:“瑪德,明天他來見我,我揍死他這個小逼仔。”
“別急。”于佳明按住他的手臂。
“我打聽過了,獅門內部對于你掌權有些意見,這邊是制片人最大。”于佳明壓低聲音。
“明天早上七點,詹姆斯來辦公室,你也過來。他大爺的,帶上你的憋氣記錄和這個新劇本。”
于佳明挑了挑眉:“要打感情牌?”
“不,”陳默嘴角勾起一抹笑,“我們要打故事牌。讓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國際市場賣點。”
………
次日清晨7:50,陳默站在比弗利山莊酒店會議室。
透過玻璃墻,能看到詹姆斯·霍華德正在打電話,金絲眼鏡后的眼睛瞇成一條線。
詹姆斯放下電話,熱情地迎上來,“陳,旅途還順利嗎?”
陳默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劇本修改,我不同意。快艇爆炸和感情加入,都偏離了我的設定。”
詹姆斯的笑容僵了一秒:“市場調查顯示,北美觀眾更喜歡這個吊吊。”
陳默打斷他,“其他市場呢?《鯊灘》最大的賣點就是真實感,不是B級片的廉價刺激。”
辦公室氣氛驟然緊張。
詹姆斯走回座位,從包里取出一份報表:“你知道去年北美票房前十的動作片,平均每部有3.2場爆炸戲嗎?”
“你知道《女巫布萊爾》用3萬美元成本賺了2.5億嗎?”陳默反唇相譏,“觀眾要的是新鮮感。”
他甩出沉船方案:“我這個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還能沖最佳視覺效果獎。”
詹姆斯翻閱著方案,表情逐漸松動:“工業光魔確認能做?”
“他們技術總監說,這能成為水下攝影的新標桿。”
詹姆斯突然笑了:“你知道嗎?我討厭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