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廷議——上
書名: 張居正魂入萬歷帝:重構大明作者名: 大白圭本章字數: 2612字更新時間: 2025-05-02 19:30:05
“潘晟攜外孫女林若耶,叩見皇上,恭請皇上圣安。”
一老一少跪地叩拜,潘晟雖已是六十五歲,依然聲如洪鐘。
屋內人的目光全都隨著聲音望去。
禮部尚書徐學謨只是瞟了一眼潘晟,又看了一眼其后的林若耶,旋即垂目望地,不再抬頭;而陳炌挪動身子,換作側跪堂下,眼神在潘晟與張四維之間來回閃動。
那張四維腮邊鼓動幾下,雙拳緊握。
張四維一派除申時行之外,目光中多少都帶著一些驚訝。
惟有申時行,卻是看向坐在斜對面的吏部尚書王國光,及其左手下面一行人。
他微微嘆了口氣,氣聲微不可察,獨他一人可見。
嘆息中的無奈,也獨他一人可見。
“平身,賜座。”
朱翊鈞右掌向上,虛空微抬。隨即目光又轉向陳炌,“陳愛卿,你也起來吧,稍后再奏!”
“是……”陳炌忙起身撤到一旁。
侍衛將一張圈椅及一張方凳椅,小心地放至門口。
潘晟領林若耶謝恩后緩緩入座。
朱翊鈞:“張先生臨終前向朕推薦潘公入朝,言明潘公是張先生的座師,亦是朕在東宮時的老師,為人剛正清廉,謙遜務實,可堪大任。”
吏部尚書王國光拱手附和,“皇上圣明,張先生高見!”
潘晟亦是拱手,謙遜道:“潘某卑微,實在承受不起皇上如此稱贊!”
“噯……朕并非虛言,潘公受得起,受得起。”
朱翊鈞對著潘晟笑著擺擺手,轉而看向張四維。
“張愛卿,你與張先生之前在內閣共事,想必也聽說過潘公為人吧,朕所言可有錯?”
朱翊鈞這一言,答案顯而易見。
就算是借張四維十個膽子,也不敢直言天子有錯。
皇上是天子,怎可能有錯?
張四維只能避開對錯之說,無奈道:“皇上圣明,張先生確實說過。”
這時,禮部尚書徐學謨敏銳地覺察出了不對勁。
潘晟突然而至,絕非偶然。
且觀剛剛皇上一言一行,皆是為潘晟排除德行上的問題,推翻之前早朝上的那些參劾。
眼見張四維已經讓皇上問得無言反駁,此時若是靜觀其變,后果難料。
徐學謨忙站起身來,對著朱翊鈞拱手道:“皇上,今日乃是廷議,潘公未在受邀之列,若是讓潘公旁聽,有違朝綱,而且此地所議皆是朝中要務,容一女子在側,也是有違禮法,還請皇上明鑒。”
朱翊鈞笑吟吟地頷首,起身走下堂來,站到徐學謨面前。
徐學謨趕忙躬身低頭,連退數步。
“今日廷議是長清縣之事,已是議定,就不存在徐愛卿說的有違朝綱,有違禮法。”
朱翊鈞淡淡解釋一句,看向吏部尚書王國光,“王愛卿,你說呢?”
“皇上說得極是。”王國光起身回道。
旋即,王國光又滿含笑意道:“徐大人領掌管禮部,凡事都與禮法聯系,也是習慣所致,微臣還請皇上寬恕徐大人。”
“你……”
王國光的暗諷徐學謨哪能聽不出。
他一指王國光,剛要回懟,卻覺在天子面前作這種動作實屬不妥,忙又收回手,重重地哼了一聲。
朱翊鈞嗔怪的看了一眼徐學謨,“說著說著就想要吵,別忘了這里還有一女子,讓她見了,還以為大明朝堂是那天橋底下的菜市場,傳出去好看還是好聽?”
朱翊鈞默了一下,又道。
“徐愛卿,潘公曾任禮部尚書,這樣說來,你們也算得上是舊任,既然之前你們同朝為官,想必是相熟的,朕方才所言,可有不對?”
剛才張四維面對的問題,此刻擺到了徐學謨面前。
徐學謨無奈,只能回道:“皇上說得是。”
“好啊好!”朱翊鈞轉身回主座坐下,掃視一圈堂下眾人,笑容漸漸凝在了臉上。
房中空氣隨之像是凝結住一般。
所有人都感覺出皇上的神情不對勁兒,皆是屏氣凝神,不敢有任何動作。
一時間,屋內落針可聞。
片刻后,朱翊鈞哼道:“既然眾愛卿皆曉得潘公品行,那之前早朝上幾位言官所言便是不實。”
言罷。
朱翊鈞怒然一拍旁邊桌幾,厲聲道:“陳炌,你身為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但放任下屬言官胡言,假借言官無罪之由,肆意污蔑他人,可是你的失職?”
陳炌身子一震,沒想到這顆雷竟然落在了自己頭上。
他不敢怠慢,忙伏地道:“是臣的過錯,是臣沒有盡職,還請皇上恕罪。”
旁邊的張四維見此,急忙出來解圍:“皇上,陳大人也是生怕一些不實之人蒙蔽圣上,情急之下才那般上奏,還請皇上寬宏。”
“寬宏?”
朱翊鈞哼了一聲,望向張四維嘆了口氣:“張愛卿,太祖創立大明之初,設下言官無罪,并寫入《大明律》之中。
可如今二百余年過去,言官彈劾愈發得肆意妄為,也不查證真偽,隨性為之,若照此下去,朝中百官哪還有心思在朝政之上?”
張四維稍作沉思,便道:“皇上所言甚是,當下言官彈劾之風日盛,如此下來或許會誤會忠良,而使朝廷錯失人才。
但,陳大人身居左都御史之職許久,行事公正,這一次實屬百密一疏,惹得皇上龍顏大怒,臣建議小懲以示隆恩,并告誡都察院一眾言官,定要恪盡職守,日后不可再犯。”
朱翊鈞緩緩點頭,冷眼盯著陳炌:“既然張愛卿替你求情,朕也信你是百密一疏,那就罰俸三個月,以作懲戒。”
只是罰俸三個月,陳炌長長吁了口氣,“微臣謝皇上隆恩,微臣回去便嚴格約束眾御史,日后若是還有無據進諫者,微臣以死謝罪。”
朱翊鈞輕嗯一聲,對張四維道:“張愛卿,這都察院及六科給事中一眾言官的彈劾之風太過猖獗,不得不查。
這樣吧……
明日起,以吏部為主,都察院為輔,開始對京中所有言官實行京察,依據八目、四科定責。”
所謂京察,便是對京中官員的考核,依據考核結果來決定其仕途。
四品以上官員,由皇帝直接決定去留。
而其余官員,則由吏部及都察院一并考核。
朱翊鈞這一舉,只是暫時壓一壓如今朝中言官的勢頭,好給潘晟在朝留出充足的時間。
一直靜觀這一切的吏部尚書王國光,忙不迭道:“皇上圣明,臣謹遵圣旨,定會嚴查一眾言官,絕不姑息。”
話音剛落,王國光一列的兵部、工部、戶部、刑部幾人,一同附和道:“皇上圣明!”
六部已讓六科針對良久,早就怨聲載道。
此刻他們不單為大明天官王國光站隊,也為他們自己這些年受到的彈劾出氣。
面對當下這架勢,張四維不禁退后一步。
他扶住身后圈椅定了定神,卻發現大勢已不可逆,只能低聲嘆道:“皇上圣明。”
“嗯。”
朱翊鈞滿意地點點頭,對王國光問道:“王愛卿,依你之見,潘公該為何官職?”
王國光:“回皇上,潘公雖身體硬朗,但畢竟年事已高,且今日方入京中,難免旅途勞頓,不妨先讓潘公休息幾日,待臣慎重考慮一番再奏稟皇上最為妥當。”
朱翊鈞聽后心中暗嘆。
這王國光做事太過謹慎小心,也不看當下是何情形,好不容易壓住張四維一眾人,還不趁機上奏入閣。
竟然還秉承徐徐之法,不知變通。
朱翊鈞看也沒看王國光,沉聲道:“潘公乃嘉靖二十年榜眼,曾授翰林編修,協纂《大明會典》,為官期間,更是政績卓然,德行可風,且文翰流芳。
今朝政方興,需賢能翊贊,以安天下,朕覽其功,深合朕心,特授潘晟為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協理朝綱,敷陳治道,欽此。”
“皇上,不可!”張四維及申時行一同出列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