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越國奸細
- 穿越夫差兵敗前夕,我竟是吳太子
- 六月天明
- 1657字
- 2025-06-07 23:55:56
“而對于此物。”
姬塵指了指公孫駱剛剛接在手中的信,囑咐道:“則必須在父王看完第一封后再獻上,一定不能亂了次序。”
這封密信是他親筆所寫,不過他依舊直接宣稱為旁人代筆而成。
與帛書不同的是,其中涉及內(nèi)容更為緊要。
如果說帛書是“敲門磚”,即極盡言語說服吳王夫差聽從直接動用武力的意,那密信則是詳細寫了該如何應(yīng)對爭霸困境的方法。
同時,他也于信中提及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點——姑蘇城內(nèi)有不少越國的奸細潛伏其中。
說起奸細二字,姬塵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狐巳,亦不是伯嚭。
而是后宮中那兩位極受夫差寵愛的兩位越國美人。
西施,鄭旦。
自古以來,相較于朝堂上大臣的“忠言至諫”,后宮夫人枕邊風(fēng)的威力往往要大許多。
其中西施,鄭旦二人,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她們二人亦是歷史上有名的“間諜”組合。
兩人同為越女,被勾踐灌輸家國仇恨的思想,送進吳宮后專以魅惑吳王,在傳遞吳國國情的同時也讓夫差耽于享樂,窮奢極欲。
可以說,二人的完美配合也為勾踐成功復(fù)國提供了極大助力。
對目前來說,既然知道那兩人是奸細,按理來說應(yīng)該即刻將其擒拿,以震軍心。
但姬塵并未這么做,他對此另有考量。
與直接擒拿絞殺相比,如果能反過來利用這二人傳遞假情報以此來誘騙勾踐,將會為吳國帶來更大的益處。
出于綜合考慮,在沒有能夠確鑿證明那二人為越國奸細證據(jù)的前提下,姬塵只是在密信中如實陳述了大臣狐巳為越國奸細一事。
并未直接指明西施,鄭旦為越國內(nèi)奸。
“諾。”公孫駱俯身應(yīng)下。
姬塵聞言,思緒隨之回籠,想起歷史上夫差因擔(dān)憂姑蘇被圍一事外泄而殺盡信使,他頓了頓。
公孫駱只聽太子嘆了口氣,又補了一句。
“凡往黃池報信之使,一律賞賜絲帛,另外厚待其親人,子女養(yǎng)育,皆由官府供養(yǎng)。”
明知這些身負重任的信使可能會因此行而喪命黃池,但姬塵卻并不能因此便收回旨意。
畢竟?jié)M城的百姓、軍卒都指望著信使能夠順利送達求援信,以解姑蘇之危。
孰輕孰重,孰大孰小。
姬塵分的清。
“是。”
雖然對太子后半部分的囑咐(照顧信使親人,由官府供養(yǎng)其子女)略有不解,但公孫駱還是于第一時間便應(yīng)下。
………
事情交給公孫駱去辦,姬塵也能放心。
他抽空看了眼左手,發(fā)現(xiàn)情況似乎比方才要更嚴重了些。
創(chuàng)口雖然不深,但傷痕過長,一時間竟也止不住血。
“事已悉告于汝,汝當如實而行。”
聽到太子這般說,公孫駱當即應(yīng)下,同時也再次請求太子盡快喚侍醫(yī)醫(yī)治傷口。
事情于此時已經(jīng)差不多交代完善,這次姬塵沒有再推辭,而是順著臺階下。
畢竟是先秦時期,醫(yī)療水平低下,一個簡單的發(fā)熱或寒疾便能將人的性命奪走。
傷口不能放任不管。
要是發(fā)展成破傷風(fēng)可就麻煩了。
姬塵點了頭,算是對公孫駱再次請求就醫(yī)的回應(yīng)。
“煩子勞神。”
他再次言語囑咐了幾句,而后才喚了侍醫(yī)為自己包扎傷口。
………
待太子走后,公孫駱重新坐定,目光落至案上帶血的帛書,不免心中感嘆。
太子………真不似先前矣。
這般想著,他越發(fā)慎重,小心的將這帛書折起,裝進特制的信筒之中,而后親自于部下中挑選了數(shù)位精悍勇士,任命其為信使,負責(zé)將帛書與密信送達黃池。
“先前已遣使報于黃池,今次乃二度也,此帛書乃太子親述,吾為錄之。”
說罷,公孫駱又拿出姬塵所交付的密信,囑咐信使,道。
“至于密信,乃太子獨授,內(nèi)蘊機要,待爾等至于黃池,需待大王覽帛書畢,方能進此密信,慎勿亂其次序。”
“諾。”
為首的勇士應(yīng)下,而后雙手恭敬接過。
對于公孫駱而言,他最在意的,還是那封帛書,故而特意又囑咐,道。
“汝等進帛書時,必明言此乃太子親口所述,言及悲切處,太子憤懣難抑,拔劍割手,瀝血為書,欲使大王明察姑蘇危局,聽從書中之議。”
太子血書?
信使聞言一怔,瞬間覺得自己手中的信筒重達千斤。
甚至重的他連言語都磕絆了一瞬。
“…是……”
待一切準備妥當,公孫駱呼出一口濁氣,而后徑直起身,單手拔劍,目光如炬。
“時迫事急,趁越師未合圍之際,爾等速出!”
畢竟是沙場中征戰(zhàn)多年的老兵,壯言一出,瞬間于勇士們心中激起千層浪。
“謹遵將軍之令!”
信使心中一凜,紛紛抱拳,對公孫駱行了最后一禮。
伴隨著幾陣清脆的馬蹄聲,幾名信使紛紛騎上良馬,帶著姬塵精心設(shè)計的第二封帛書,快馬加鞭趕往黃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