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蘇東坡,究竟帶給我什么

很多人因為我講蘇東坡開始認識我,而我們認識蘇東坡,大多從語文課本里的“背誦全文”開始。

從《題西林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到關于赤壁的一詞兩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后赤壁賦》,再到那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江城子·密州出獵》,以及那首境界超越古今文人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在學生時代,蘇東坡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這幾個關鍵詞:豪放派、豁達、樂天。

再后來,描寫蘇東坡的文章越來越多,漸漸地,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好像有了這樣的形象:吃貨、快樂的吃貨、被貶之后還這么快樂的一個吃貨……段子手、快樂的段子手、被貶之后還這么會自嘲的一個段子手……

他好像無形中成了治愈我們生活的一顆解藥,以至于世間流傳一句話——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然而我好奇的是,一個人,在逆境中,天生就可以這么快樂嗎?

如果是,那是什么造就了他?

如果不是,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從泥濘里走出來的呢?

于是我一頭扎進了他的“世界”——我想尋找一個答案。


解讀蘇東坡,其實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

他太有名,太有魅力,古往今來,解讀他的人也太多,其中不乏許多大家。珠玉在前,要寫出新意,實在很難。

首先,要浸潤在他的時代里。就像一部穿越劇,你穿越回他的時代后,需要一點一點觀察、理解、適應那個時代,要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政治面貌,看到在他之前出現的那些耀眼的星星,看到那個時代的人間煙火,是如何承托起他的生活的。

然后,要進入他的家族,看見他的祖上如何來到眉山這片土地,他的家風又是怎么代代傳承下來的,他生長在什么樣的原生家庭里,他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什么希望……

你好像成了一名記錄者,看見一個天才的降生,然后陪著這個天性頑皮的孩子長大。你經歷了他的童年,陪著他和他的小伙伴們在紗縠行的宅子里玩耍,陪著這個少年和他的父親、弟弟從岷江出發,去開啟新的人生,經歷他北宋開國百年第一的高光時刻,經歷他平淡又深情的婚姻生活。你看著一個恃才傲物的年輕人是怎么一點點在職場上成長起來的,又是如何跌入命運的低谷,直至絕境的。

當你和他一同掉進那個生命的深淵,暗無天日中不知希望在何處的時候,你才明白,“豁達”二字,真的沒有這么好寫。

他也曾過、絕望過,也曾想不開,要跳河,也曾在死亡面前顫顫巍巍。他并非萬能,政治成就他不如王安石,思想流派他不具絕對開創性,甚至在詞的格律上,他也被人詬病過。

在他身上,甚至還有很多因為后人的喜愛而被人為增添起來的光環……

他真的沒有這么完美。

但,他很真實。

正是因為他怕死,所以即便走到絕路,他也要找個活法,讓自己茍延殘喘,直到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

正是因為他不是事業狂,有太多的興趣愛好,所以他做不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勇者,所以你看到他的生命仿佛是開在花叢里的,到處都有風景,到處都是色彩;

正是因為他喜愛學問卻又不想被學問束縛,所以他從來都不是嚴謹的治學者,而活成了一個集大成者……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解讀他,就更難。

我們甚至需要跳出他,站在比他更廣闊的思想、文化和心理空間,然后再回到他,去了解儒釋道是如何交叉影響他的生命走向的,去觀察他每一次人生抉擇的背后都藏著怎樣的心理模式,去更深地洞見他的天賦、他的志趣、他的情感,才有可能了悟他此生為何而來……


我希望盡可能全面地了解蘇東坡,于是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關于他的書全都買了。也非常感謝各地的蘇東坡研究會,以及各位研究東坡先生的大家,熱心地寄來了很多市面上不那么好找的書。于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幾乎全身心沉浸在“蘇東坡”這三個字里……

然而,即便如此,我發現,我依然無法全然了解蘇東坡。

時光太久遠了,他是近千年前的人,且不論一個事件是否真實地發生過,即便它真的發生過,對它的解讀,也會因個人知見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我們只能做到無限接近,卻永遠都無法真實抵達。

于是,在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客觀視角——事實上,我們也無法秉持全然客觀的視角——這不是一本《蘇東坡傳》,更不是一本研究蘇東坡的學術論著,這僅僅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一個在生活中庸庸碌碌、磕磕絆絆的人,一個也曾遇到過迷茫和低谷的人,帶著對命運無限的疑問和追尋,穿越千年和他的對話。

此刻的他,是一位歷盡滄桑的朋友,是一個真實坦蕩的靈魂。他雖已無言,但他的作品、他的語言、他的經歷,似乎都在告訴我們——他對生命的解答。

而我也終于明白,真實的蘇東坡是什么樣的,不一定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立了一個參考系,讓我們得以照見自己。

重要的是當我們在人生路口遇見關卡的時候,仿佛能聽見一個遙遠的笑聲從千年前傳來,告訴我們:

人,可以這樣活。

縱使盡心盡力,本書依然有許多斟酌之下無法圓滿完成的部分,下邊列出來交與各位讀者批評。

一、關于時間順序:

因為不是傳記類圖書,所以我并沒有按照蘇東坡人生的時間順序來成稿。他的人生已經是個完成時態了,這也給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時間點切入、跳躍,著重去尋找他生命里那些特別的時刻。所以,對于他的人生,我沒有均勻鋪開,關鍵片段會著墨更多,而有些部分可能只是輕輕帶過。

二、關于作品采用:

一個人在一段時間里的狀態,是斑駁交雜的、忽高忽低的,可能今天描寫的還是痛苦郁悶,明天抒發的就是天地自由。這在蘇東坡的黃州時期及朝堂時期尤為明顯。例如黃州前期,他既有《初到黃州》時所見的明媚風景,以及對自身遭遇的自嘲與寬慰,又有《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里“寂寞沙洲冷”那種徹骨的清寒。鑒于篇幅所限,本書無法把他每一種細微的情緒都捕捉下來,所以關于他作品的采用,我主要截取的是他生命中各個階段里比較典型的狀態。

三、關于年齡和稱謂:

古代中國關于年齡的通用算法,和我們現在的有所不同。在以前,年齡通常是從出生開始就算作一歲,每過一個農歷新年,就增加一歲。蘇東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臘月十九(1037年1月8日),剛好是農歷年末,1037年春節后,他就算兩歲了。這和我們現代的周歲計算方式很不一樣。所以,本書提到的他的年齡,都會比我們現在的周歲計算方式大兩歲。此外,除特別點明公元紀年的地方,本書中涉及的具體月份日期,也均按農歷計算。

蘇東坡這個稱謂,是他到黃州之后才有的,而“蘇軾”這個本名,蘇洵在《名二子說》里交代它的寓意時,蘇軾時年十二歲。在十二歲之前,他的小名是和仲(意思是排行老二)。在這三個稱呼里,顯然“蘇東坡”是更為人熟知的,因此,我全篇大部分用的都是“蘇東坡”,以便更好理解。在追求通俗化表達的過程中,難免會犧牲一定的嚴謹性,請大家見諒。

四、關于寫作方式:

因為不是傳記類寫作,所以本書中會有許多古今交織的對話。講的是他的故事,照見的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只能從他的作品中去尋找他的心境變化,從他的人生道路中去窺探他的價值選擇。每一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蘇東坡。我相信,藝術的解讀,會賦予藝術第二條生命,它也應是藝術的一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泊头市| 西宁市| 凭祥市| 昔阳县| 武夷山市| 志丹县| 宁夏| 舟山市| 沐川县| 日喀则市| 云南省| 金昌市| 西充县| 东明县| 龙门县| 延安市| 林周县| 潞西市| 叶城县| 通化县| 山阴县| 西畴县| 江达县| 高碑店市| 遵义市| 长乐市| 正定县| 石棉县| 宁化县| 稷山县| 会宁县| 固安县| 德钦县| 莱阳市| 贵溪市| 长泰县| 乌拉特前旗| 大宁县| 宁远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