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企業與人類可持續發展

工業革命以來,現代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為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系統的主體,在人類可持續發展議題上具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可持續發展議題的現實背景即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和資源遭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并伴生著和諧與公平等諸多社會問題,而現代企業的誕生和發展正是這一系列后果的直接推手之一。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一些跨國大企業逐漸成長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經濟主體,代表著人類的無窮欲求和傲慢自信,對自然的掠奪式開發與使用以及對消費品迭代的不斷追求,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生態后果,并通過用工制度和全球供應鏈系統造成公平和割裂等社會問題,危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經過近三個世紀的對自然環境掠奪式發展,企業經歷了從業主制到公司制的蛻變,企業的力量亦迅速擴大,滲透到人類的社會和環境治理系統中的方方面面,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全球化,與之相伴而生的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全球治理體系的逐漸成形、演變和重構,其中大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政府機構相比,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開展國際協作與經營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和巨大潛能,成為協助人類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力量。也正因如此,國際社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本部分將系統討論企業制度演進過程中企業社會屬性及其社會責任功能的變化。

1.2.1 企業制度演進與社會責任

企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作為人類設計的一種精巧的生產機制,企業是指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結合起來的、自主地從事經濟活動的、具有營利性的經濟組織。企業滿足了人類社會對于發展壯大的需求,推動人類在科技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進步,創造了人類社會和經濟空前的繁榮發展。與此同時,企業行為也是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和社會公平等問題的原因之一,由此產生了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的直接原因。同時,鑒于企業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影響力,我們也期待企業能利用商業和市場機制的力量協助解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是在企業發展所導致的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產生的,隨著企業與社會關系的變遷,企業的制度形式不斷演化,其社會責任和社會功能也隨之變化,這不僅反映了社會對于企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推動了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功能進一步完善。

1.古典制企業及其經濟責任

古典制企業也稱業主制企業,是最早存在的企業制度,也是企業組織最傳統、最簡單的形式,主要關注企業的經濟責任。古典制企業發源于工業革命時期,是由傳統家庭作坊演變而來的手工工場組織,是由自然人個人投資成立和經營控制的組織。在資本主義早期階段,包括工場手工業時期和機器大工業初期,業主制企業廣泛流行。這一時期,在工業革命的刺激下,全球經濟首次出現爆發式增長,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來自社會生產對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激增。因此,在業主制主導的工業革命初期階段,企業如果盡可能高效率使用資源為社會生產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并以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出售給他們,即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追求利潤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唯一目標,也是當時企業主要的社會責任。

在古典制企業中,業主擁有完整的所有者權利和絕對的經營權威。企業通常由業主直接經營,業主享有企業的全部經營所得,獨立地承擔企業風險,同時對企業債務負有完全的償付責任。一方面,業主制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對企業的負債承擔無限責任,即當企業資不抵債的時候,業主需要拿出個人財產償還企業債務。作為自負盈虧的獨資企業業主,因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導致企業經營好壞同業主個人的經濟利益乃至身家性命緊密相連,這些都會轉化成一種強大經濟壓力,促使業主專注于企業經濟責任,盡心竭力地把企業經營好。另一方面,不僅企業初始的資產為投資者所有,而且企業成立后存續期間形成的所有財產也歸投資人所有,業主是業主制企業經營成功的最大獲利者,巨大的經濟刺激也激發了業主勤勉經營的經濟責任。

2.兩權分離與股東責任

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時,業主制企業逐漸被合伙制企業所取代,企業開始關注經濟之外的責任。合伙制企業出資人由一人變為多人。由于在現實經營過程中,企業最高管理者只能由一位合伙人擔任,甚至還可能由合伙人以外的職業經理人擔任,因此,合伙制企業并不能完全遵循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利潤、共擔風險的原則,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出現一定的分離。這就催生了另一種合伙企業形式——有限合伙企業。在有限合伙企業中存在兩類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其中,普通合伙人對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有限合伙企業的制度創新和發展使得企業利益相關者及其利益沖突復雜化,委托代理問題開始出現,這就要求企業不僅僅關注經濟利益,還要平衡不同出資人的利益關系,此時,企業的責任區分功能逐漸顯現。但由于合伙制企業的規模仍然較小,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有限,并沒有引起社會對于其社會責任問題的廣泛關注。

隨著經濟、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產生了公司制組織形式。公司制企業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人數以上的投資者(或股東)出資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與業主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相比,公司制企業的社會責任要復雜得多。一方面,公司制企業實現了權利分離和責任分離,委托代理問題隨之產生。所有者和經營者共享公司的控制權,并且股權分散程度越高,所有者享有的控制權就越小。由于兩權分離和公司管理者自利的經濟人特性,理論上公司管理層可能會偷竊公司的資源或濫用公司的資源,也有可能在公司經營獲利的情況下不給企業資源提供者以應有的回報,這就導致了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此外,公司制企業實行有限責任制,這使得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變得不可避免。因此,隨著企業制度的演化發展,其所面臨的利益相關者日益復雜,企業需要對眾多利益相關群體負責。另一方面,公司制企業已經具備人格功能,其社會功能進一步獨立和凸顯。公司是企業法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獨立的民事主體,投資者與其投資形成的公司是彼此獨立的兩個主體,公司的財產屬公司所有,而非股東共有;公司的業務由其機關來執行,與股東無直接關系。由于公司具有獨立人格,公司壽命具有連續性,不受投資者個人變動的影響,因而賦予了公司制企業獨立的社會責任主體身份。同時,公司制企業不斷擴大其資源利用能力,對環境資源和社會關系開始產生重要影響,現代意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開始出現。

3.全球化企業與利益相關者責任

公司制企業出現以來,從資本主義積累階段的特許經營公司,到資本主義迅速擴張的托拉斯、卡特爾等壟斷組織形式,再到當前主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企業,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期。時至今日,全球化企業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主要的企業存在形式,它使企業的創辦者和企業家在資本的供給上擺脫了對個人財富、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依賴。然而,企業全球化的發展壯大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的。20世紀70年代起,全球性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社會運動、金融危機頻發,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問題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毋庸置疑,企業應該對自己所造成的這些全球性社會環境危機負責。

事實上,當今全球化企業也完全具備承擔改善當前人類社會環境責任的能力。從企業整體規模發展方面來看,當今以公司為代表的全球化企業組織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主導性地位已經逐漸凸顯。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41萬億美元,幾乎相當于中美兩大強國GDP之和,相當于全球GDP的40%,世界500強企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從單個公司規模來看,許多公司已經富可敵國,能夠與國家政府競爭,在一些重要方面已成為準政府實體,承擔著重要的環境社會治理功能。

1.2.2 企業社會責任功能

盡管關于企業的概念都是圍繞其經濟功能來定義的,但從自企業誕生之初,就根植于其所屬的社會、政治和技術等背景,肩負著獨特的社會功能。即使是最原始的業主制企業也承載了工業革命時期的社會烙印,是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和市場規模擴大對社會化生產提出要求的必然產物。為了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業主制企業和無限合伙企業不斷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以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這一經濟責任也是其最為主要的社會責任。

公司制的發展更離不開社會政治的推動。從西方公司的起源和發展來看,國家戰爭以及維持遼闊疆域的巨大損耗驅使政府與商人相互勾結,簽訂合同。公司雛形是大商人聯合起來與政府進行利益交換的結果。隨著帝國滅亡,城市被廢棄,公司賴以存在的基礎被破壞,正是這些政治社會因素的驟變導致古羅馬時期的公司雛形被扼殺在萌芽中。直至10世紀以后,公司這一組織形式才在貿易和城市重現繁榮的刺激下重新萌生起來。歷經數百年的資本原始積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確立和城市、貿易的發展,政府的軍事開支和行政費用均需大量資金的支持,于是商人們便以替政府籌款為條件取得成立公司的特許權,獲取厚利。此后壟斷組織的出現,也是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國家政治變化的復雜結果。壟斷專權發展至今,以歐盟為代表的地區性壟斷同盟亦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推動下成立和存續,并承擔著地區甚至全球性的社會、政治和環境責任。

企業制度演化和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基因使其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行為主體。從根源來看,人類可持續發展問題本質上是由人類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利益關系導致的,企業承受著上述問題的嚴重后果,和人類社會一樣是受害者,同時也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推手,理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企業在人類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傳統工業革命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組織把轉嫁為生態損耗的成本外部化作為實現剩余價值的本質手段?,F代資本運行中的資本積累矛盾和經濟危機最終都轉化為生態環境和社會問題,最終由人類整體及后代人承擔。正因如此,可持續發展問題伴隨著工業革命和企業發展逐漸被提上議程。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商業活動空前繁榮,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迅速提高,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式開發與使用以及對消費品迭代的不斷追求,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危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茖W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企業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創造了大量新產品,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但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引發很多問題,帶來很多矛盾,其主要的問題是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自然的生態系統,威脅著人類及其子孫的生存和地球的命運。自然資源包括水、土地、能源、礦產資源等,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在企業生產能力的推動下,工業化和城市化迅猛發展,導致很多國家都面臨資源短缺的巨大壓力,能源的使用更是與全球氣候變化直接相關,因此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從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過程來看,企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力軍?;谌祟惪沙掷m發展戰略,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主體,同時也具有高度的社會屬性。因此,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關注人的價值,強調對環境、消費者、社會的貢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事實上,在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已經表現出顯著的企業主導性。一方面,自工業革命以來,現代資本運行中的資本積累矛盾和經濟危機最終都轉化為生態環境和社會問題,企業面臨空前的社會責任壓力。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撒切爾政府私有化改革以及美國放松管制以來,極大地改變了過去由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或者由政府積極甚至過度監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將大部分社會責任目標讓渡給了市場,而市場激烈的競爭讓企業紛紛放棄了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造成了對自然環境的極大破壞和眾多社會問題。財富兩極分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石油泄漏、生態污染等大量嚴重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層出不窮,也在西方國家引發了范圍廣泛、類型龐雜的以環保運動、生態運動、女權運動、反戰和平運動等為主的群眾抗議活動和消費者抵制運動。一些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社會公民也做出了積極行動,逐漸研究形成了大量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規則制度等,倡導企業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從21世紀開始,利用市場機制和金融機構力量來促進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實踐也逐漸開始涌現,其中最成功的就是ESG投資和企業ESG實踐。這些理念、意識和文化等“軟法”的發展促使政府不斷完善其“硬法”來約束企業行為。

另一方面,伴隨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公司的力量迅速擴大,一些大企業也開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和促進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并滲透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社會和環境治理中來。例如,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由投資者聯合發起,旨在促進全球最大的161家溫室氣體排放企業采取實際行動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實施健全的治理框架以應對氣候變化風險,并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20家投資機構簽署氣候行動100+,這些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8萬億美元。企業的組織機制和專業能力在應對嚴重的可持續發展災害時往往比政府機構更有效率。例如,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在世界各地運營的大型企業集團往往比政府更有能力應對國家和全球挑戰。當“卡特里娜”颶風襲擊了路易斯安那州,導致1800多人死亡和1250億美元的損失時,沃爾瑪,而不是聯邦政府,推出了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物流業務之一,該公司率先為受災居民提供急需的食物和衣服。在許多情況下,企業比政府官僚機構更敏捷、更具創新性、更有能力,甚至已經能夠協調跨境工作,表現出比大多數政府實體更強的跨城市、州和國界的行動能力和工作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色达县| 万年县| 会东县| 朝阳区| 丹东市| 海丰县| 黑河市| 高密市| 郧西县| 醴陵市| 屯门区| 当雄县| 安化县| 绩溪县| 天门市| 日喀则市| 宁陕县| 六枝特区| 丰城市| 仲巴县| 东明县| 红安县| 遂昌县| 台中县| 玉林市| 太仆寺旗| 昌黎县| 甘泉县| 望都县| 永靖县| 桃江县| 吉木乃县| 开鲁县| 普安县| 辽宁省| 宁津县| 买车| 宁明县| 崇文区|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