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開展評價

評價工作是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健康城市建設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系統的評估,可以全面了解健康城市建設的發展狀況,考察建設的效果,發現典型經驗和薄弱環節,為科學精準制定和調整健康城市建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開展健康城市建設評價,通常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方式方法,再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實施評價,最后運用評價結果指導建設工作。

一、健康城市建設的評價主體

健康城市建設的評價主體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國家或省級的相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等組織開展的評價,可以是全國性的,也可以是分省的或區域性的,這類評價有助于了解一定范圍內健康城市建設的整體情況,方便進行不同區域間和區域內健康城市發展程度的評價與比較;另一類是城市自身開展的評價,主要是了解各項建設任務的進展情況,發現薄弱環節,提出改進辦法,這類評價通常比第一類評價更為深入,但只能了解城市自身情況,缺乏橫向對比。

全國愛衛辦委托第三方對全國健康城市建設進行評價。2015年,全國愛衛辦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設立全國健康城市建設評價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健康辦”),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牽頭,定期開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評價工作。全國評價設立了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收集各個城市的評價數據,運用指標分析和構建健康城市指數進行綜合評價。全國愛衛辦定期根據評價結果推出一批做得好的城市,發揮先進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國家級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對所有城市的基本要求,旨在推動各地系統、規范地推動健康城市建設工作,但同時也要求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依托健康城市建設解決重點難點健康問題,有創新有特色地開展建設工作。近年來,許多省份也開展了本省范圍的健康城市建設評價工作,結合各省實際推動健康城市工作發展。

此外,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也在開展大范圍的健康城市評價工作,通常都有各自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各類評價的結果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均有助于各個城市發現自己的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對于城市自身組織的評價,一般由健康城市建設日常管理機構來做,如健康辦或愛衛辦,也可以委托公共衛生機構、科研咨詢機構或高等院校等第三方機構來做。由日常管理機構進行評價的優勢是對本地健康城市建設總體情況熟悉,評價結論更注重務實有效,針對性強。第三方機構評價則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了解健康城市建設的全過程和本地的情況,但評價結論在可信度、理論性方面相對更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兩者結合使用,由日常管理機構牽頭負責,邀請第三方機構參與,共同完成評價工作。

二、健康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設置評價指標體系,是國際國內健康城市評價的通行做法,指標體系為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基本遵循和考核依據。近年來,全國愛衛辦委托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研究制訂《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18版)》,緊扣我國健康城市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旨在引導各城市改進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健康服務,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實現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指標體系共包括5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42個三級指標,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各地健康城市建設工作的總體進展情況(表1-1)。指標體系同時給出了每個指標的定義、計算方法、口徑范圍、來源部門等信息,確保健康城市評價的數據收集工作能夠按照統一標準開展。

表1-1 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18版)

續表

續表

各個城市可以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健康中國建設和健康中國行動監測和考核指標等為基礎,依據城市自身的基本條件和發展水平,針對城市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結合自身期望達到的成效,制訂出符合區域自身發展的具體指標體系,循序漸進地解決影響居民健康的各種問題。

指標制訂中應遵循可獲得、相關性、普遍認同、有效性和可靠性、敏感性、可重復性等原則。健康城市建設涉及面非常廣,影響城市居民健康的因素也非常復雜,涉及部門眾多,為了確保指標少而精且兼顧不同部門指標數量的均衡性,一套指標體系中,指標數量不宜太多。需要注意的是,在健康城市建設中不應“唯指標”,而是要依據指標評價反映的線索,深入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

三、健康城市建設評價方法

一般可依據既定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綜合評價法來開展健康城市建設評價。綜合評價法包含指標分析和構建健康城市指數兩部分內容。指標分析法就是逐一分析各個評價指標的情況,可將收集的指標數據與國際水平、同期全國水平、同期全省水平、近期目標值、上一年水平等進行比較,了解健康城市建設的工作進展、成效以及優勢和短板。構建健康城市指數,一般是采用文獻檢索、專家咨詢法、熵權法等方法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以及理論最優值和理論最差值,基于指標理論值進行數據去量綱標準化處理,將不同量綱的指數數值轉換為0~1的無量綱數值,再結合指標權重,計算出每個城市的健康城市指數,實現城市間的橫向比較和城市自身的縱向比較。針對每個城市,計算健康城市綜合指數,反映其健康城市整體發展狀況;同時可計算出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等分指數,反映每個城市在健康城市各個建設領域的工作情況。一般來講,對于城市自身組織的評價,構建健康城市指數不是必選項,因為通過指標分析,就可以了解健康城市建設的現狀和發展情況,常常不需要轉化為一個指數與其他城市比較。但從自身縱向對比來看,構建健康城市指數有助于更加直觀地了解一個城市建設工作的整體進步情況。

健康城市建設評價的數據資料收集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利用現有資料,二是進行專項調查。一般來講首先在現有資料中尋找所需的信息數據,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料的基礎上,如果還不能完全得到評價所需的信息,那么就要進行專項調查。專項調查包括定性調查和定量調查?,F有資料包括各類統計年鑒、統計公報、發展報告、監測報告和官方網站數據等。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豐富數據來源,如多源社會大數據、穿戴式設備、體檢結果、互聯網搜索引擎、移動APP等數據源。不論以何種方式收集數據資料,都要注意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四、評價結果應用

評價結果的應用是健康城市建設評價的重要環節。健康城市建設綜合評價結果應當是同級黨委、政府、相關行政部門完善健康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政策措施、指標體系、加強統籌管理的重要參考,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實現科學化、專業化管理。健康城市日常管理機構可依據綜合評價結果,分析城市在健康環境、健康服務、健康社會、健康文化、健康人群以及健康產業等方面的優勢特色和存在問題,明確健康促進的著力點,對薄弱領域和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通過評價結果的縱向追蹤,可以檢驗健康城市建設項目改進成效,進而調整健康促進策略和措施。開展持續、穩定的綜合評價,可比較全市范圍內各個地區、各領域在不同年度的進展與變化,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成效,以便對進步明顯的地區或單位經驗予以推廣,并指導薄弱環節調整策略措施。

(王建勛 李金濤 盧 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镇雄县| 临汾市| 恩施市| 阳高县| 雷州市| 仙游县| 永德县| 文成县| 台北市| 溆浦县| 怀集县| 大连市| 东莞市| 道真| 东阳市| 什邡市| 元朗区| 梨树县| 田林县| 彭阳县| 兴城市| 磐安县| 舟山市| 兴安盟| 建宁县| 合川市| 金川县| 平南县| 济源市| 泰兴市| 溧水县| 收藏| 乃东县| 唐河县| 衢州市| 晋宁县| 五指山市| 大田县| 安平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