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苦難的洗禮
人如果總是生活在順境中,就會過于安樂,他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有限。相反,如果一個人總是生活在逆境中,而且不懼艱難,那么他的成功將是無法估量的。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苦難是人生的大學,只有讀過這所大學的人才會將成功和幸福追求到底,因為他們深知苦難和折磨的滋味,所以他們內心最渴望擺脫那種折磨。當那些折磨我們的人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過于生氣,就當作那是一種別樣的賜予,不要怨天尤人,不要郁郁寡歡,也不要悲傷太久,堅強的對那些折磨過你的人說聲謝謝,然后一往無前的繼續追求。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苦難是一所學校,真理在里面總是變得堅強有力。”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不遠萬里來到一座名剎,慕名尋到高僧慧圓大師,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慧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最后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慧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困惑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水泡茶?”
慧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兒茶香都沒有。”慧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慧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頃,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熱氣的沸水進來。慧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慧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里彌漫開來。慧圓如是注了六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慧圓笑著問:“施主可明白,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慧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最后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能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沖沏的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人生之路漫漫長,充滿了鮮花,也充滿了荊棘;充滿了幸福,也充滿了痛苦。生活中的苦難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學業的失意、疾病的折磨、自信的受損、親人離去的悲痛……在踏上人生路途的時候就該明白前途的坎坷。要接受溫潤的春和赤烈的夏,就必須接受清冷的秋和寒冽的冬,正像茶葉一樣,我們要坦然面對沉浮,讓生命散發芳香……
由此,你還在為即將到來或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而擔憂嗎?其實,這些困難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可怕。只要你勇敢面對,你就能夠承受得了。等你適應了那樣的不幸以后,你就可以從不幸中找到幸運的種子了。
勒沃在一家鋼鐵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機器故障導致他的右眼被擊傷,搶救后還是沒有能保住,醫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勒沃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但現在卻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為總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長,妻子麗娜負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開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個職。她很在乎這個家,她愛著自己的丈夫,想讓全家過得和以前一樣。麗娜認為丈夫心中的陰影總會消除的,那只是時間問題。
但糟糕的是,勒沃的另一只眼睛的視力也受到了影響。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勒沃問妻子誰在院子里踢球時,麗娜驚訝地看著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兒子。在以前,兒子即使到更遠的地方,他也能看到。麗娜什么也沒有說,只是走近丈夫,輕輕地抱住他的頭。
勒沃說:“親愛的,我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我已經意識到了。”
麗娜的淚就流下來了。
其實,麗娜早就知道這種后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擊而要求醫生不要告訴他。
勒沃知道自己要失明后,反而鎮靜多了,連麗娜也感到很奇怪。
麗娜知道勒沃能見到光明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她想為丈夫留下點兒什么。她每天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還經常去美容院。在勒沃面前,不論她心里多么悲傷,她總是努力微笑。
幾個月后,勒沃說:“麗娜,我發現你新買的套裙那么舊了!”
麗娜說:“是嗎?”
她奔到一個他看不到的角落,低聲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顏色在太陽底下絢麗奪目。她想,還能為丈夫留下什么呢?
第二天,家里來了一個油漆匠,麗娜想把家具和墻壁粉刷一遍,讓勒沃的心中永遠有一個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一邊干活兒還一邊吹著口哨。干了一個星期,終于把所有的家具和墻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勒沃的情況。
油漆匠對勒沃說:“對不起,我干得很慢。”
勒沃說:“你天天那么開心,我也為此感到高興。”
算工錢的時候,油漆匠少算了100元。
麗娜和勒沃說:“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多拿了,一個等待失明的人還那么平靜,你告訴了我什么叫勇氣。”
但勒沃卻堅持要多給油漆匠100元,勒沃說:“我也知道了原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并生活得很快樂。”
原來,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俗話說,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持有一顆樂觀、充滿希望的心,身體的殘缺又有什么影響呢?要學會享受生活,只要還擁有生活的勇氣,那么你的人生仍然是五彩繽紛的。要知道,苦難也是人生必經的一所學校,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在其中接受教育,歷經風雨的洗禮,生命才能常駐常新。
每一次苦難,都是一種人生收獲
實際上,不管天空中是狂風驟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是最美麗的生活景致,也都值得我們好好地品味。可是,如果你總是擔心被大雨淋濕,害怕艷陽會曬黑了皮膚,那么你就很難享受到生活的真正樂趣了。
遭遇苦難的折磨時,請不要立刻轉身逃避。我們應該感謝苦難的光臨,珍惜苦難,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收獲。
索姆夫婦倆一直渴望有個孩子,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愿望卻整整折磨了他們十年,最終他們終于如愿以償的得到一個兒子。
面對著這個新降臨在他們身邊的小天使,索姆夫婦想盡辦法教導他,連走路的方式也清清楚楚地告知:“我的好孩子,走路時記得要看著地上啊!如果你走在木板上要專心看著腳底下,因為木板最容易讓人滑倒。”
這是小天使在開始學習走路時爸爸的叮嚀。乖巧的孩子也相當遵從父親的教導,只要走在木質地板上,他一定緊盯著腳下的步伐。
有一天,索姆一家人來到山間游玩,爸爸又開始教導:“在山路行走時,你還是要看著地上,每一步都要相當小心,不然你會從山頂摔到山谷中;而下山坡時,你一樣要看著腳下,否則一個閃神,你就會扭傷腳踝的,知道嗎?”
“是的,爸爸!”小家伙點了點頭說。
……就這樣,小家伙在索姆夫婦溫情而善意的 唆聲中又過去了十八年,索姆夫婦相繼離開了他們的小寶貝兒。當年的襁褓嬰兒,現在也已經長成了一個帥小伙,但這可憐的孩子從小就習慣聽爸爸媽媽的引導與叮嚀,如今他只能在過去的叮嚀中,繼續生活;對于父母的話,他仍然相當遵從。
現在他仍認真執行父母的叮囑,在木板上、在田野間、上山與下山時,他都用心地盯著腳下。即使來到沙灘,聽見美麗的浪潮聲,他也不會抬頭看看聲音是從哪里來的。
不管走到哪里,他也總是低著頭往前走。
確實,索姆夫婦的寶貝兒子從來沒有跌倒過,也沒有滑倒或碰傷過,一生幾乎是毫發無傷的他,就這么“低著頭”,走完他的一生。
不過,在他臨死前,他仍然不知道,原來天空是藍色的,天上不僅有美麗的云彩,還有耀眼迷人的星星。此外,他也不知道自己所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風光是多么美麗。
可見,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我們應該感激它,感激它賜予我們機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領悟人生,發現自己的價值,認清自己的缺點,指正自己的方向。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只屬于自己的苦難,每一個人都恪守著自身獨特的苦難歷程,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守護著屬于自己的命運。
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重復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任何一次苦難都是唯一的,它不會給你致命的打擊,只會給你無窮的動力,只要你善于在苦難中找尋收獲,在苦難中找到屬于你的方向,而千萬別讓苦難戰勝了你!
在一次聚會上,艾頓向他的朋友回憶起他的過去,這其中有后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艾頓說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他洗衣服、干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可是當姐姐出嫁后,姐夫便將他攆到舅舅家,舅媽很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里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么沒聽你說過這些呢?”
艾頓笑道:“有什么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
丘吉爾心頭一顫,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并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
艾頓的一席話,使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得起苦難考驗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在經受苦難的過程中,如果你還沒擺脫苦難的糾纏,請別說你正在享受苦難,這在別人看來,無異在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也別說正在苦難中鍛煉堅韌的品質,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
每一份苦難,都可以是一種收獲,可如果你無法戰勝它,那么你永遠沒有權利說你在苦難中收獲了什么,這在別人眼里,只不過是你在為自己面對困難時的逃避找的一個借口!善待苦難,正視苦難,只有你擁有了承受苦難的意志,你才有可能真正地戰勝苦難,享受苦難給你帶來的收獲。
珍惜苦難帶給你的收獲,不要在遭遇苦難的時候吹噓自己的勇敢,不要以為苦難的收獲觸手可及,只有當你真正戰勝苦難獲得成功的時候,你才是把收獲攥在手里。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嘗試的事,只是我們不一定能全部經歷。生命中有太多要學習的事,只是我們不一定能全部學習。因為,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能經歷失敗的痛苦與成功的喜悅,這些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也是你我活著的重要目的。
事情嚴要求,才能做到位
俄國詩圣普希金在《青銅騎士》里寫道:“只有踏實地累積實力,才能為自己賺得獨立與榮耀。”揠苗助長的人,只會讓僅有的一點能力過早顯露,遭到他人白眼的對待;好高騖遠的人,只不過有個看似比別人崇高的目標罷了,若不肯腳踏實地去做,最后只能與失敗為伍。
有兩棵大小相同的樹苗,同時被主人種下,也被一視同仁地細心照料著,不過,這兩棵樹的起跑點雖然相同,后續的成長狀況卻大不相同。
第一棵拼命地吸收養分,一點一滴儲備下來,仔細地滋潤身上的每一根枝干,慢慢地累積能量,默默地盤算如何讓自己扎扎實實、健康茁壯地成長。
另一棵也一樣非常努力地吸收營養,不過它追求的目標與第一棵不同,它將養分全部聚集起來,并使勁地將這些養分推至樹端,一心想著如何讓開花結果的時間提早來到。
第二年,第一棵樹開始吐出了嫩芽,也十分積極地讓自己的主干長得又高又壯;而另一棵樹也長出了嫩葉,不過它卻迫不及待地擠出了花蕾,似乎隨時都可以開花結果。
這個景象讓農夫非常吃驚,因為第二棵樹的成長狀況非常驚人。只是,當果實結成時,由于這棵樹尚未長成,卻提早承擔了開花結果的責任,因此一時間吃不消,把自己折騰得累彎了腰,至于所結的果實更是因為無法充分吸收養分,比起一般正常的果實要來得酸澀。
再加上它的體型矮小,許多孩子們都喜歡攀上樹端嬉戲玩樂,并且拿那些還未成熟的果實游戲,時日一久,這棵樹在身心受創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了生長的活力。
第一棵樹的情況卻完全相反,原本不被看好的它,反而越來越茁壯,在經年累月的耐心等待之后,終于花蕾綻放。
由于養分充足、根基穩固,不久結成的果子也比其他的樹更大更甜,而那急于開花結果的第二棵樹卻日漸枯萎。
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樹一般,只學會了皮毛,便急著出頭與表現,然而,當他的皮毛用盡,也就意味著能力不過如此而已。這時候,不僅難以占有立足之地,還會跌到更深的谷底,甚至連重新開始的機會都很難找到。
不論是鉆研知識、學習技能還是追求成功,我們都得像第一棵樹一樣,逐步累積自己吸收的養分,進而培養出扎實的能力,讓邁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絕對堅實的足印。成功其實沒有捷徑,但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那便是累積實力,當你擁有穩扎穩打的實力后,自然會充滿自信,即使前面有一道鴻溝,你也能一躍而過,走向成功的彼岸。
但反觀人類的歷史,充滿著由于疏忽、畏難、敷衍、偷懶、輕率而造成的可怕慘劇。在賓夕法尼亞的奧斯汀鎮,因為筑堤工程沒有照著設計去筑石基,結果堤岸潰決,全鎮都被淹沒,無數人死于非命。像這種因工作疏忽而引起悲劇的事實,在我們身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我們還聽說過醫生把剪子忘在病人肚子里、拔錯牙、摘錯器官的慘劇,想一想,如果我們成為這種事故中的受害者該有多么可怕!
再讓我們來看消防隊員這個職業。我們都知道消防隊員行動特別迅速,如果像我們一樣慢吞吞,一幢房子早燒光了。可是你有所不知,我們消防隊員的所有工具都必須非常嚴謹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隊員的衣物的穿脫和擺放,都有十分明確的規范。否則,警報響起來,靴子找不到鞋帶,褲子配不著皮帶,怎么辦?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已是企業界巨擘。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一塌糊涂,海爾制訂出的第一條制度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的情形。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訂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一切工作都力爭做到位。這樣一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