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土是故鄉親

一、北方的土地

乘津浦路上的火車由南向北行駛,一過黃河,人們就會發現,大地的形貌和色彩于不知不覺間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山陵起伏的土地變成了一漫平川,原來點綴著許多湖泊和溪流的地表,不僅拿去了這些銀亮亮的飾件,也脫去了厚厚的繁花雜陳的綠色植被,換成了一件灰黃斑駁的、簡直有些“襤褸”的衣裳。北方太樸素了,在它身上,除了北邊的萬里長城和西邊的太行山脈,幾乎全是單調、呆板的平原。它當然也有河流,但那些河流在枯水季節往往是干涸的,而且少得可憐。面對此情此景,列車中的南方游子很容易悄然念起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時,熱心的懷著強烈鄉土感情的北方人,往往要起來辯護幾句,如果他熟讀過艾青的《北方》[1]這首詩,他也許會借著這位南方詩人的嘴,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

不錯

北方是悲哀的。

從塞外吹來的

沙漠風,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

…………

而我

——這來自南方的旅客,

卻愛這悲哀的北國啊。

…………

一片無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見

我們的祖先

帶領了羊群

吹著笳笛

沉浸在這大漠的黃昏里;

我們踏著的

古老的松軟的黃土層里

埋有我們祖先的骸骨啊,

——這土地是他們所開墾

幾千年了

他們曾在這里

和帶給他們以打擊的自然相搏斗,

…………

——這國土

養育了為我所愛的

世界上最艱苦

與最古老的種族。

不必等待這場爭論結束,說話間就到了我們的主人公誕生的地方。列車馳過橫貫東西的德石路,開始沿著冀中平原的東部邊緣向北爬行,假如從東光——滄縣之間下車,朝西部腹地深入進去,就可以來到孫犁的故鄉安平縣了。

這確實是北方的一個極平常的縣份,關于它,辭書上僅有兩三行文字的記載:“在河北省中部偏南、滹沱河下游。漢置縣。產小麥、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等?!痹谶@短短的介紹里,除了它的具體方位不能代替之外,其他方面,簡直沒有什么個性。

但是,對于這片土地來說,它卻體現著艾青詩歌中歌頌的中華民族開墾者的個性,它那黃色的土地——雖然不像關中平原那樣黃——確實養育了最能吃苦耐勞的人民。黃河流域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沒有忘記浸潤這個小小的縣份,在它那松軟的地層下面,除埋有我們祖先的遺骸,也埋有盛極一時的漢代藝術:1971年,在安平縣城東南發掘出了具有彩色壁畫的漢墓。在這塊人們耕耘、經營了幾千年的土地上,自然不會只有幾座漢墓。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究竟沉淀了多少東西,事實上誰也無法估量。根據邏輯的推想,人們只能說,這是一塊蘊藏豐富的“文化土壤”。

人們同樣無法估量的是,一個人生息于這樣的土壤之上,將會給他的一生帶來多么深遠的影響。因為土地本身雖然沒有獨立的生命,卻可以把它的一切特性“傳染”給有生命的人;我們不妨略事夸張地說,正是這塊土地上的“遺傳密碼”,使生命“本土化”了,即使有朝一日生命長大成人,遠走異鄉,他身上的“鄉味”也根除不掉。至于孫犁,他后來是用這樣的語言來表達這一影響的:“幼年的感受,故鄉的印象,對于一個作家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正像母親的語言對于嬰兒的影響。這種影響和作家一同成熟著,可以影響他畢生的作品。它的營養,像母親的乳汁一樣,要長久地在作家的血液里周流,抹也抹不掉。這種影響是生活內容的,也是藝術形式的,我們都不自覺地有個地方色彩。”[2]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他降生在哪里,完全是際遇;可是一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降生,很少人有不熱愛自己的土地的,無論其為富庶,或為貧瘠。在這一點上,人對于土地的感情,就像孩子對于母親的感情。

是際遇,也是緣分,孫犁于1913年農歷四月初六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北方的土地以厚重而溫暖的感情,歡迎了這個孩子的降臨。同時,他的父母也沒有忘記給他取一個響亮的名字:振?!r民的眼界并不總是狹窄的。

他的家鄉是東遼城村,在安平縣城的西邊,距城十八華里。西南三華里的地方有個子文鎮,是這一帶聞名的集市。過去,在閉塞的北方農村,集市不僅是經濟交流的中心,也是文化與信息的傳播場所。特別是每年春秋兩季,還在這里舉行“藥王廟會”。說到這個廟會,我們不免又要把話題扯遠一些。在孫犁聲言是“童年的回憶”[3]的中篇小說《鐵木前傳》里,有一段關于廟會的描寫,那是通過正向下鄉干部耍弄著鬼機靈的小滿兒的嘴說出來的:“……這個廟會太熱鬧了。那時候,小麥長得有半人高,各地來的老太太們坐在廟里念佛,她們帶來的那些姑娘們,卻叫村里的小伙子們勾引到村外邊的麥地里去了。半夜的時候,你到地里去走一趟吧,那些小伙子和姑娘們就像鳥兒一樣,一對兒一對兒的從麥垅里飛出來,好玩極了?!憋L騷女人的話固然不足為憑,在這并無惡意的言辭間,人們還是可以略施想象力,窺見古代北方桑間濮上的遺風。

東遼城和子文鎮都在滹沱河的南岸。滹沱河長五百四十公里,在冀中,它不只是一條重要的河流,還是抗日戰爭的名勝之地。孫犁和其他作家表現抗戰的小說以及詩歌、戲劇等,曾經多次地寫到過它。它的源頭在山西省五臺山東北的泰戲山,穿過太行山脈,挾帶著黃土高原的泥沙,往東流入冀中平原,在獻縣和滏陽河匯合為子牙河,最后經天津匯同大清河流入海河,東下大海。孫犁在自己的作品里,這樣形容著滹沱河:在它的發源地,“泉水從一條赤紅色的石縫里溢出,鼓動著流沙,發出噗噗的聲音”,“溪水圍繞著三座山流泄,……溪流上面,蓋著很厚的從山上落下的枯枝爛葉,這里的流水,安靜得就像躺在愛人懷抱里睡眠的女人一樣,流動時,只有一點細碎的聲響”[4]。但是,當它離開高山峽谷的管束,流到冀中平原,它就變得粗野起來了:“今年向南一滾,明年往北一沖,自由自在地奔流”[5],把它的歡樂或狂暴,傾瀉到冀中人民的頭上。盡管如此,“祖祖輩輩,我沒有聽見人們議論過它的功過,是喜歡它,還是厭惡它,是有它好,還是沒有它好。人們只是覺得,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總是對人們既有利又有害,既有恩也有怨,無可奈何。”[6]不過,對于北方的這條河,他在《風云初記》里,是流露了無限的眷念之情的,那是通過一位為抗日戰士擔任向導的老佃戶的嘴說出來的:“誰要是想念家鄉,就對著這流水講話吧,它會把你們的心思,帶到親人的耳朵旁邊?!?“我看著那里的河水,也像看著親眷一樣。經過水淀,大個蚊子追趕著我們,小撥子載著西瓜、香瓜、燒餅、咸鴨蛋,也追趕著我們。夜晚,月亮升起來了,人們也要睡覺了,在一個拐角地方,幾個年輕的婦女,脫得光光的在河里洗澡哩,聽到了船聲,把身子一齊縮到水里去。還不害羞地對我們喊:不要往我們這里看!”[7]通過這些富有鄉趣的描寫,足見作者對于這條澆灌了冀中平原的河流,是很有感情的??墒?,這些都是歷史的陳跡了,因為滹沱河已經多年干涸,成了一條不可能再煥發生機的死的河流。后來的人們,只能在文學作品和有關口碑、記載中去溫習它昔日的豐采了。對此,作者是感到惋惜的。

這是不奇怪的。因為他家門口的這條河流,同他故鄉的土地一道,曾是他童年的棲止和嬉戲之地,他不僅向之索取過衣食,還由它幫助塑造了童年的心靈、童年的性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无棣县| 湟中县| 永靖县| 铁力市| 中牟县| 兴海县| 碌曲县| 浪卡子县| 龙南县| 沁阳市| 县级市| 拉孜县| 蓬莱市| 内江市| 永年县| 浦东新区| 广州市| 吴江市| 沂源县| 汶上县| 陆丰市| 宣恩县| 汶川县| 杨浦区| 乌拉特后旗| 台江县| 镇宁| 辽中县| 宣恩县| 高雄市| 西乌珠穆沁旗| 筠连县| 高阳县| 四川省| 河北省| 富裕县| 正阳县| 淮北市| 芒康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