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心理洞察術(6)

內向型的人在面對一件工作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該負擔的責任、后果等問題,總是擔心失敗了會怎樣,所以時常會表現得猶豫不決。因為他們顧慮的東西實在太多,行動起來就會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最后往往會以失敗而告終。

工作失敗了,不斷地找一些客觀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開脫,以設法推卸和逃避責任,這種人多半是自私而又愛慕虛榮的,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

工作上一出現問題,就責怪自己,把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這樣的人多膽小。

失敗以后能夠實事求是地坦然面對,并且能夠仔細、認真地分析失敗的原因,進行歸納和總結,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的人多是真正成熟的人。他們為人處世比較沉著和穩定,具有一定的進取心,經過自己的努力,多半會取得成功。

工作比較順利,就非常高興,但稍有挫折,便灰心喪氣,甚至是一蹶不振,這種人多是性格脆弱、意志不堅強的類型。

想知道他人的思想,他的表情告訴你答案

面部的表情變化,能迅速地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我們能很明確地了解人們當時的心情和意圖。人們心里的事全在臉上寫著,想嚇唬你的人會沖你發怒,想討好你的人會沖你微笑。可見,“閱讀”一張臉時,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我們去發現。

2009年,美國有一部熱播電視劇叫《Lietome》,劇中的主人公萊特曼博士憑借看著眼睛、觀察小動作、聽聲音、握手,就會知道你是否說謊,以及為什么說謊,如此神奇而專業的技能,傾倒了大批電視迷。

《Lietome》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心理詞匯“微表情”。也就是當人們的面部在做某個表情時,一些持續時間極短的表情。人的臉部可以傳輸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傳輸器。而這些微表情,能泄露人們內心的很多秘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些表情中包含的心理和情緒。

當面部表情兩邊不對稱的時候,表情極有可能是裝出來的。

眉毛上挑,并擠在一起表示恐懼。明知故問的時候眉毛會微微上揚。

真正的吃驚表情轉瞬即逝,超過一秒鐘便是偽裝的。

當人陷入悲傷的時候,額頭、眼角都應該有紋路產生。

真笑時,眼角有皺紋,假笑時沒有。

如果對方對你的質問顯露出不屑,說明你的問題觸到了對方的痛處。

害怕、憤怒和性興奮都會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揚、下顎張開表示驚訝;眉毛朝下緊皺、上眼瞼揚起、眼周繃緊,表示將要實施暴力行為。

說話時兩邊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尷尬。

鼻孔外翻、嘴唇緊閉是生氣的表現。

嘴微張,眼睜大,表示錯愕;而向一邊撇嘴唇則表示不屑。

說完后抿嘴,表示對自己的話沒有信心。手插口袋,眼睛左顧右盼,不敢直視,表示緊張害怕,且對自己沒有信心。

抿嘴唇、撓頭、窘迫緊張,是不知所措的表現。

對方說話很急,將物品放在胸前形成一種障礙,刻意與你保持距離,代表焦慮。

如果對方五官向面部中心聚攏,代表暗暗反感。

向對方詢問某事時,對方一側肩抖動,表示對方對所言不自信。

當然,通過表情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心和情緒,要結合當時的處境,有的人的表情可能是一時的下意識反應,還有的是他人一向的習慣性動作,不要生硬地照套表情的教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諜報機關抓獲了一個自稱是比利時農民的流浪漢,法國軍官吉斯負責審訊。細心的吉斯觀察了流浪漢的舉止,認為他是一個德國間諜,但是一時又找不到確鑿的證據。

審訊開始了,吉斯先讓流浪漢數數,流浪漢用法語流利地數著,沒有露出絲毫破綻。過了一會,吉斯派人在屋外點起火來,并用德語大聲喊:“著火了。”如果流浪漢露出一絲驚慌的神色,就證明他能聽懂德語,那么他無疑就是德國間諜,可是流浪漢依然無動于衷。

吉斯堅信自己的判斷無誤,他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第二天,在審訊室,吉斯對流浪漢說:“好了,你自由了,可以走了。”流浪漢聽到后,馬上仰起臉,臉上露出了輕松的喜悅,并輕輕地出了一口氣。然而他突然發現吉斯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流浪漢頓時變了臉色,意識到自己失敗了。原來,剛才吉斯用的是德語。

顯然,這個間諜的表情出賣了他。盡管他聲稱自己聽不懂德語,但是當他聽到吉斯說自己可以自由了以后,他本能地流露出的輕松表情,表明他聽懂了德語。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的表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可以從了解對方的表情來把握對方的心理,了解他人對你的態度、對事物的看法,進而誘導、確認或控制對方的想法。

一份由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大學生面試壓力調查》顯示,95%的面試官著重考查應聘者的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82%的應聘者在面試時會出現表情僵硬、撓頭等壓力“微表情”,對其面試結果造成負面影響。

就人類的基本表情來說,有以下幾種,每種表情可以表達當時不同的心理:

憤怒:人在憤怒時眉頭向下緊蹙,怒目瞪視,雙唇緊抿。

輕蔑:輕蔑的典型特征就是嘴角抿緊,并僅在臉的一側上揚,做譏笑或得意笑狀。

厭惡:厭惡的表情有皺鼻子、上唇翻起、眉毛下垂、瞇眼等。

害怕:人在害怕時眉毛抬升并緊蹙,鼻孔張大,嘴巴和眼睛張開,嘴唇稍許超耳朵水平方向后拉。

高興:人在高興時嘴角翹起,兩頰抬高,眼瞼收縮,眼角會產生魚尾紋。

悲傷:悲傷時的表情特征有上眼瞼下垂,兩眼無神,嘴角微微下垂。

驚訝:人在驚訝時雙眉上抬,雙眼圓睜,雙唇微啟。

想得到你要的信息,不妨先以假信息進行打探

早在兩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子就提出“倒言反事,以嘗所疑,則奸情得”的方法,意思就是“用假話打探對方的可疑之處,能探聽出隱藏的惡行”。如今,其用途不只是在探聽惡行上,從更廣義的范圍來說,還可以用來打探一切你很想知道而對方又不想讓你知道的信息。

一個晚歸的丈夫對妻子說今晚加班,而妻子則懷疑他是和朋友去泡吧了,但是如果妻子直接問:“你真的加班了嗎?是不是去酒吧鬼混了?”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怎么可能?我一直在辦公室”之類的否定回答,而丈夫甚至還會反過來指責妻子疑神疑鬼。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如果丈夫真的加班了,他會說“是”;如果他沒有加班,為了自圓其說,他也會說“是”。這樣一來,無異于是逼迫丈夫在說謊。所以,聰明的妻子經常會用一些自己編出來的套話來打探丈夫的心理,比如:“我剛才看電視,說你們單位那兒發生交通事故了,沒堵車吧!”接下來你只需要靜觀其變了。

很明顯,妻子的這個套話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他不知道是否該承認自己看到了這場交通事故。如果這是妻子編出來的,他的貿然承認就等于宣告了自己的謊言;而如果說沒看到,實際上的確有這場車禍,那妻子就很容易知道自己沒有加班。但是,不管他如何回答,說了謊的丈夫都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有這個停頓的動作,就是妻子判斷丈夫是否說假話的關鍵。因為如果丈夫真的加班了,他一定會馬上反駁道:“你從哪里看到的?根本沒有什么堵車啊!”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于試探一個人是否做了某事,還可以用于在與人談話的時候,故意制造出自己知道有一些偏差的信息,借此讓對方在不經意間說出本來不該讓你知道的信息。

比如,你想知道一個陌生人的名字,可以用一個假名字來和他打招呼:“你好!邁克先生!”因為“邁克”是你編出來的假名字而非對方的名字,因此,他一定會糾正你說:“哦,對不起,我不是邁克!我是××。”這是外國人的一種說話方式,在中國,對方只會告訴你你認錯人了,但不會說出自己是誰。所以你有必要接著用假信息和認真的態度來提出質疑:“不會吧,你真的不是××?你和他長得太像了,是親戚嗎?”

此時,對方一定會覺得你錯得離譜,甚至荒唐透頂,便會為了證明自己就是自己從而對你說“我姓×,不姓×,也不認識××”。這個過程中,對方會覺得你不可理喻,他會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你說的××而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

每個人都有糾正別人的“表現欲”,一般情況下人們是很難容忍別人犯錯誤的,并會通過糾正來顯示自己的某種卓爾不群,這就是糾錯的心理傾向。雖然有的時候這種心理傾向深埋于人的潛意識當中,但是只要你方法得當,看似無意的一句套話就完全有可能套出你想知道的答案。

4剖析人性的心理策略

互惠原理:人人都有負債感,人人都有回報欲

中國有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聽上去簡單的話語,卻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學上的互惠原則。

2005年冰島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壓倒性投票允許前美國象棋冠軍鮑比·菲舍爾加入該國國籍。冰島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接納鮑比·菲舍爾似乎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知道歷史,就能理解冰島人的做法了。

1972年,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辦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挑戰賽,此前前蘇聯已經稱霸棋壇24年。美國選手鮑比·菲舍爾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向衛冕冠軍前蘇聯選手鮑里斯·斯帕斯基挑戰的機會,這是24年來第一次由兩個不同國籍的棋手爭奪世界冠軍,該比賽甚至被稱為“世紀之戰”。鮑比·菲舍爾最終以12.5:8.5的比分挑戰成功,成為國際象棋史上第11位世界冠軍。而這場比賽的舉辦地便是冰島。由于此次比賽受到了世界上諸多國家的關注,所以冰島也在弈戰之間被世人所熟識。1992年,鮑比·菲舍爾違反美國政府禁令,進入正被美國實施制裁的南斯拉夫境內參加比賽,美國法官以“違反國際制裁令”對他發布全球通緝令。無奈之下,菲舍爾向世界發出求救。

對于冰島同意鮑比·菲舍爾加入該國國籍,冰島媒體這樣評價:“是鮑比·菲舍爾讓冰島在世界地圖上占有一席之地。”英國媒體也認為:“冰島人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用提供庇護的方式來報答鮑比·菲舍爾先生。”在眾多評論中無不滲透著這樣的道理,人們習慣于盡自己的所能,報答他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例如你給我一塊巧克力,我也會還給你一塊巧克力,有時甚至還給你一盒巧克力。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互惠原則”。

“互惠原則”,是指受人恩惠就要回報。主要表現為,生活中人們經常會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即行為孕育同樣的行為,友善孕育同樣的友善,付出也會孕育同樣的付出。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因為,當人們給予他人好處后,他人心中會有負債感,并且希望能夠通過同一方式或者其他方式還這份人情。也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么人會產生這種互惠現象呢?原因在于,每個人都想保持內心的安靜與平衡,所以當他們感覺到自己虧欠對方時,會本能地還予對方。

對此,著名的考古學家理查德·李基說:“我們能夠成為人類,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在一個公平的償還網絡中分享食物和技能。”這便是心理平衡性的作用,這種平衡性使人們之間形成了互惠原則。

劉曉是一個用心經營服裝店的店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他將自己的一家小店擴展出五家分店,迅速成為當地服裝行業的龍頭。他做服裝生意秉承兩個原則:一是“以量制價,物美價廉”,二是有著一套較好的互惠模式。如客人A在商店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貨物后,如果能夠介紹客人B購買貨物,那么客人A將會得到一張打折卡,客人B介紹客人C,客人B也會得到打折卡,循序漸進地進行,在商店獲得利潤的同時,客人也會因得到商店給予的利益,激發介紹朋友的欲望,從而促進商店的消費。

劉曉這種看似吃虧的促銷方式,其實巧妙地運用了心理學中的互惠原則:把實惠送給顧客,同時使顧客自發地為自己介紹客戶。

生活中這種互惠原則隨處可見。只有靈活掌握這種原則的人,才能有效地影響他人,才能更輕松地掌控事情發展的大局,做事情的時候才會更加順利。著名的英國玄學詩人約翰·鄧恩曾說過:“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拖到哪里。”這句話形象地將互惠原則的作用描述得淋漓盡致。的確,人類富有感情的心理以及道德因素的影響,使人們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常會產生虧欠感,進而在試圖尋求內心平衡時,成為施債者的擁隨者。即使是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在對方施恩于自己后,當其向你提出請求時,你也會毫無顧忌地接受。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者,就要好好利用人們的互惠心理。也就是說,當你想得到他人幫助時,之前不妨先向對方提供幫助,這等于在人際關系的銀行中,提前存下了豐厚的資金,當你有一天需要時,就可以隨時支取,甚至透支使用。

投射效應:人們常常以己度人

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他們兩人經常一起吟詩作賦。

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微笑著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認為自己占了便宜,十分開心。回家后,蘇東坡得意地將這件事告訴了妹妹,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蘇小妹所說的“佛心自現”指的就是心理學上的“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為他人具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障礙。人們在對他人的認知過程中,通常主觀地認為他人具有與自己相似的性格、偏好、看法等。如:心地善良的人認為世人都是善良的,敏感多疑的人往往會認為別人也不懷好意,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便認為自己在別人眼中同樣也很優秀,等等。

心理學家羅斯為了研究投射效應,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在80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征求意見,問他們是否愿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里走動。結果,有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并且他們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背;而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愿意背。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了其他學生身上。

當對方的年齡、性別、經歷等方面的因素與自己相似時,人們在潛意識中習慣地將對方當做自己的影子,容易發生投射效應;此外,當自己遇到不稱心的事時,習慣把一些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求心理平衡,逃避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祁门县| 花莲县| 广宁县| 余庆县| 固阳县| 鹤岗市| 靖安县| 金乡县| 砚山县| 神木县| 荥经县| 祁阳县| 土默特右旗| 富锦市| 新乡市| 新郑市| 海安县| 河北省| 什邡市| 凤山县| 高邑县| 英吉沙县| 凤阳县| 榆树市| 策勒县| 延津县| 大城县| 常宁市| 霍邱县| 什邡市| 固镇县| 贺兰县| 灵璧县| 永仁县| 朝阳县| 冷水江市| 宁陕县| 庐江县| 禹城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