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總統賣魚記
- 民國奇聞趣事
- 順衍
- 1033字
- 2025-05-06 15:16:23
北京城的中南海,自明清兩代以來,便是皇帝游賞的勝地。海中碧波蕩漾,魚群游弋,其中不乏珍稀品種。傳聞海中有一條三尺長的紅魚,鱗片如血,游動時宛如一團火焰在水中跳躍。還有一條四十多斤重的鯽魚,更是稀世珍寶。這條鯽魚身上系著兩道金圈,掛著兩塊金牌,據說是明代中葉一位名臣進貢放生到海中的,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此外,袁世凱執政時,河南還進貢了幾條黃河大鯉魚,這些魚在中南海中悠然自得,仿佛成了這片水域的“貴族”。
不過,好景不長。1917年7月6日,直系軍閥馮國璋當上了代理大總統。這位馮大總統,雖手握大權,卻是個出了名的守財奴,愛錢如命。一日,他視察中南海,見海中魚群歡騰跳躍,心中不禁打起了算盤。他想,這些魚若是賣出去,豈不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于是,他一聲令下,命人將中南海的魚一網打盡,高價賣給酒樓飯肆,所得錢財悉數裝進了自己的腰包。從此,中南海中的珍貴魚種便絕了蹤跡。
當時,北京城內的酒樓飯莊為了招攬生意,紛紛爭購這些“中南海的魚”,還特意為這道菜取了個響亮的名字——“總統魚”。有人甚至將其與“東坡肉”相提并論,還編了一副對聯來調侃:“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上聯說的是段祺瑞指使北洋軍在清東陵大肆砍伐陵樹盜賣,段祺瑞當時是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故稱他為“宰相”。下聯則直指馮國璋賣魚的行徑。馮國璋死后,又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譏諷他:“南海魚何在?北洋狗已無!”原來,馮國璋有個不雅的諢號——“北洋狗”。
無獨有偶,北洋軍閥的另一位頭目徐世昌,在當上總統后,也打起了魚的主意。不過,他看中的是北海的魚。當時,總統住在中海,國務院在南海,而北海則是公園,水面廣闊,魚群繁多,是游人觀賞的一大風景。徐世昌上任后,覺得北海的魚不能白白放過,便指使貼身秘書去找魚商,先將北海的魚估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每年2500元的價格將北海的魚包賣給了魚商。從此,游人不得在此垂釣,北海的水面上再也不得安寧,每月都有漁船來捕魚,大煞風景。
此事傳遍北京城,百姓們紛紛譏笑道:“堂堂大總統,竟連一年2500元的生息也不放過!”后來,徐世昌的夫人聽聞此事,心中不平,非要徐世昌將故宮后花園的花木也包賣給她,美其名曰“利益均占”。徐世昌無奈,只得答應。徐夫人找來花商,以每年2500元的價格將后花園的花木包賣了出去。
從此,“賣魚總統”和“賣花夫人”便成了百姓茶余飯后的笑柄。這兩位北洋軍閥的頭目,一個賣魚,一個賣花,真是將“生財有道”演繹得淋漓盡致。只可惜,他們的“道”卻是建立在百姓的譏笑與唾棄之上,終究成了歷史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