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視察荔浦
- 從夷陵滅蜀,中興漢室
- 三尺月明
- 2366字
- 2025-04-21 10:00:00
晨曦初破,微光灑落在荔浦縣的大街小巷。劉琦身著一襲素袍,神采外耀,踏上了視察荔浦街道的路途。
城中的孩童們在路上追逐、嬉戲,忽見一位氣宇軒昂的公子走來,瞬間一哄而散,像受驚的小鹿般,紛紛躲藏在門縫、墻角、窗扉之后。
劉琦足蹬布履,不徐不疾地邁步前行,腳下道路濕漉漉的,滿是泥污。驀地,牲畜糞便與生活污水混雜的騷臭味直鉆鼻腔,聞之令人胃中翻涌,幾欲作嘔。
黃忠急趕兩步,粗糙的大手一把攥住韁繩,戰馬吃痛,揚起前蹄嘶鳴一聲:
“公子還是上馬巡察吧,一路泥濘不堪,唯恐污了您的衣衫,損了貴體呀。”
劉琦坦然大方地擺了擺手,輕撫馬鬃安撫戰馬:
“欲治一縣,務須腳踏實地,切不可好高騖遠。唯有親身察訪,體會百姓日常,方能洞悉其疾苦所在,進而尋得治理之良策,造福一方。”
黃忠下馬抱拳,牽著戰馬大步流星前行,腳步帶著沉穩的氣勁。
一路上,雞、鴨、犬的咆哮、雜鳴聲交織。路旁的土屋、竹樓低矮破舊,臟亂不堪。透過窗口望去,屋內布置極為簡單,只有破舊的農具和草席蒲團。
簡陋的茅舍前,一位瞎了眼的老農席地而坐,愛惜地擦拭著農具。農具的木板上延伸出一個鵝脖似的鐵柄,正是農家賴以生存的鐵鋤。
屋內不時傳來罵罵咧咧的俚語,雖聽不懂,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瑣碎與憤懣。
郭表身子微微前傾,壓低聲音道:
“農戶家里,最珍貴的大抵就是鋤頭了。一把上乘的鋤頭,足可傳至三代,是他們賴以維生、養家糊口的根本,缺之不可啊。”
劉琦微微頷首,目光落在那把鐵鋤上,心中若有所思:“那犁呢?耕種之事,犁亦是關鍵。”
郭表眉間似有愁緒縈繞,繼而輕輕抬袖掩口,輕嘆一聲,緩緩回道:
“公子有所不知,此地窮困,犁具稀少。常數戶合持一犁,每至耕時,爭先恐后,鄰里齟齬頻生,口角相詰,屢見不鮮。”
劉琦面色愈沉,欲使荔浦百姓安土樂業,當務之急,莫過解糧荒之困。然目下耕具奇缺,恰似天塹橫陳,阻卻農事。行屯田之策,若無堅犁利鋤,終是畫餅充饑。
視察完城內,一行人馬不停蹄,徑趨城外阡陌。壟畝交錯如織,縱橫野疇將沃野裁作千般形制,高低錯落,望之蔚然。
田邊,幾個農夫正彎著腰,吃力地揮動著鋤頭,翻耕著土地。他們的衣衫破舊,補丁摞著補丁,汗水濕透了后背,順著臉頰不斷滑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間消失不見。
遠處,兩頭瘦骨嶙峋的耕牛在主人的吆喝聲中,邁著沉重的步伐,拉著破舊的犁具,緩緩前行。
劉琦在田野間巡察,干裂的土地張著大口。本該綠意盎然的莊稼,此刻蔫頭巴腦,在熾熱的風中顫抖。他拾起一塊土礫,細捻,碎末簌簌落于掌心。
土性燥硬如砂,全無潤澤之氣。
黃忠目注焦土蔫禾,抬手撫過頷下銀須,喃喃惑然:“荔浦枕河而筑,川流不息,當得水潤阡陌。緣何田土龜裂至此,稼穡枯槁若斯?”
劉琦面色肅然如鐵,沉聲道:“此乃有司怠政,河渠失治之故!若能合理疏通河道,修建灌溉良渠,何愁田地無水?”
郭表呼吸微微起伏,熱風吹亂額前幾縷散發:“縱使精耕細作,一畝之田能產稻兩石,實屬難能可貴。”
黃忠眉頭擰成了疙瘩,粗重的大手無意識地摩挲著刀柄:
“欲行屯田之策,談何容易?新墾荒地,須得休耕培肥,少則兩載,多則三秋,方堪播種。公子志在振興嶺南,然百廢待興,若無十載光陰苦心經營,恐難竟全功啊!”
郭表心情沉重,喟然長嘆道:
“誠如所言,開荒絕非易事,千頭萬緒,非止人力辛勞,耗費錢糧直如流水。今觀府庫之積,于招募役夫、采辦犁鏵、備儲種糧、疏浚河渠諸事,恐如杯水車薪。每思及此,夜不能寐。”
劉琦神色沉毅,并未被這些困難嚇倒,依舊策步前行。他摸了摸馬脖子的鬃毛,戰馬乖巧的不像話。
行至一處,忽見田壟間生著一片盾狀作物層疊鋪展,墨綠泛光,在焦土之中倒顯幾分蒼勁。
葉片呈現卵狀廣橢圓形,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竟是一片芋地。
劉琦望著芋地,不禁眼前一亮,心中豁然開朗:“荔浦有救了!”
黃忠濃眉微擰,面上滿是困惑之色,抱拳趨前,急聲問道:“公子何出此言?”
郭表也若有所思,試探著問:“莫非公子所指,乃是眼前這片芋田?”
劉琦抬頭,薄唇抿成了一條鋒利的線,回答:“然也!”
郭表面露遲疑,嘴唇嚅囁了幾下:“芋頭味甘微澀,嚼之有粘性,雖能稍解腹中之饑,然平素里少有人問津,唯逢荒年饑歲,方以此果腹也。”
劉琦唇角微揚,笑意從容,眸中自信熠熠,朗聲道:“芋頭是個妙物,爾等有所不知。新辟荒地,僅需撒些草木灰,即可植芋。此乃天授之法,省卻養地之勞,且能令芋苗繁茂滋長,何其妙哉!”
黃忠虎軀猛然一震,雙目圓睜如銅鈴:“公子,此話當真?如此一來,豈不是能大幅縮減荒地開墾之期,解我等眼下糧荒之困?”
劉琦聲音清朗如泉,刻意放緩的語調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
“芋性韌而善適,于地力所求不苛。吾等不妨廣植之,以解百姓饑餒之患,安其心,穩其神。待日后地力復盛,再徐圖改種他谷,如此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可解民生之根本也。”
黃忠大喜過望:“善!”
劉琦穿過田埂,站在蜿蜒曲折的河道旁,目光在清澈浩然的水流游移。
郭表眸光微斂,湊近劉琦,悄然壓低聲音:
“公子,若要穿塹發渠,貫通水利,其間所需人力物力浩繁非常。且荔浦地勢詭譎多變,每至雨季,河水便如脫韁之馬,洶涌暴漲。屆時,新鑿溝渠恐難御水患,非但不能引水灌田,反易致洪澇之災,黎民百姓必將水深火熱!”
劉琦微微頷首,眉心微微隆起,心中明白郭表所言非虛。他凝視著河道,腦海中思緒翻涌,突然目光一亮,轉身對郭表道:“不如修建陂塘。”
“陂塘?”郭表一臉疑惑,重復道。
劉琦負手而立,神色篤定,侃侃而談:
“不錯,在合適的地方修筑陂塘,天旱之時,引河川之水入塘蓄積,以灌四圍田畝,解稼穡焦渴之困;淫雨之際,收納漫溢洪流,緩其奔涌之勢,減卻水患之虞。如此一來,灌溉與防洪兼顧,實乃一舉兩得之良策!”
郭表茅塞頓開,雙目熠熠生輝,拱手作揖,言辭懇切道:
“公子思慮深遠,若能順遂推行,荔浦定能重沐甘霖,再現沃野豐饒之景,百姓亦能安享富足。我等能有此福澤,實賴公子英明謀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