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錢糧有術(shù)
- 從夷陵滅蜀,中興漢室
- 三尺月明
- 2384字
- 2025-04-21 12:00:00
斜陽的余暉,像是一下落進了劉琦的眸底,倏地瑩亮泛著柔光。
他結(jié)束了一天的巡察,神色略顯疲憊。闊步邁入大堂,抬手整了整衣袍,高聲下令:“升堂聚將!”
不多時,馬玄、郭表、魏延、黃忠等人魚貫而入。
馬玄大步上前,身姿矯健,全然不見病時的虛弱,朗聲道:
“承蒙公子救命之恩,若非公子妙手仁心,以岐黃之術(shù)挽狂瀾,某早已命喪瘴疫,化為一縷孤魂。公子大恩,某沒齒難忘,此后愿為公子赴湯蹈火,肝腦涂地,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
劉琦臉上浮現(xiàn)出溫和的笑意,擺了擺手:
“伯常安然無恙便好,你義無反顧隨我下嶺南,耿耿忠心,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及?”
馬玄心中慨嘆,萬千思緒翻涌,不禁道:
“瘴氣侵體,十人中有四五人喪命。某劫后余生,得以繼續(xù)侍奉公子,當(dāng)真是此生莫大的幸事。”
郭表緊接著上前,神色莊重,語氣中滿是崇敬:“公子有四百年大漢氣運庇佑,定能崛起于南土,成就一番大業(yè)!”
然而,氣氛很快變得凝重起來。魏延劍眉輕蹙,面上憂色盡顯,沉聲道:
“皇叔若得知公子于嶺南安身,恐難就此作罷。其素懷雄心壯志,荊州之地,于他而言,實乃重中之重,斷不容有失。”
黃忠頷首稱是,接話道:“公子現(xiàn)仍是朝廷敕封的荊州刺史,只要公子尚在,皇叔便難以全然掌控荊州局勢。在他眼中,公子無疑是心腹大患,日后恐會設(shè)法相害。”
魏延雙手抱胸,沉聲道:“公子,當(dāng)務(wù)之急是招兵買馬,做好萬全準(zhǔn)備,以防皇叔來犯。”
劉琦淡然頷首,聲音似裹挾著沉鐵:“要招兵買馬,錢糧必不可少。若無充足的物資支持,一切都是空談。”
眾人聞言,盡斂聲屏息,眸光如炬,皆聚于劉琦,目中盡是篤信。
劉琦袖袍輕舉,臉上是毫不掩飾的笑意,直達眼底,緩緩道:“荊州物阜民豐,唯獨缺乏食鹽。荔浦利盡南海,我們可通過走私海鹽,賺取些許軍資。”
馬玄慨然出列,整衣肅容,拱手一揖:“郡守吳巨處,某愿往通好。昔日曾有舊誼,或可憑此為公子謀得周旋余地,以助大業(yè)。”
劉琦唇角微揚,目露嘉許之色,朗聲道:“善!若能成事,必不負卿之辛勞。”
郭表繼而獻策道:“嶺南之地所產(chǎn)玳瑁、珊瑚、香藥、象牙、犀角,以及珍稀遠來的名珠,俱是中原難得一見的奇貨。以此諸般特產(chǎn)行商貿(mào)易,其間利潤,必定頗為豐厚。”
馬玄沉吟須臾,補充建言:“荔浦毗鄰漓水,北倚靈渠,交通暢達之便,往來商賈絡(luò)繹不絕。吾等不妨酌量向商賈征收些許商稅,日積月累,此亦將是一筆頗為可觀的進項。”
魏延忽起一念,脫口而出:“莫若扮作水匪,把他們劫掠個一干二凈,如此來錢豈不快哉!”
劉琦深邃的眼眸稍稍抬起,神情肅然道:“吾欲東山再起,成就大業(yè),必以規(guī)矩為本。商賈之中,愿納賦稅者,放其通行;若有冥頑不靈、拒不應(yīng)繳之人,文長,你可相機行事取其財貨。”
魏延虎目圓睜,跨步向前,鐵鑄般的雙臂抱拳過頂,朗聲道:“遵命!”
黃忠眉頭輕皺,目光投向主位之上的劉琦,聲線低沉:“錢財一事,如今已有解決的方向,屯田之事,又該如何布局籌謀呢?”
劉琦神色沉穩(wěn),不緊不慢地站起身來,抬手遙指荔水地圖的方向,娓娓道來:
“荔水河道曲折蜿蜒,且地勢存有坡度,每逢暴雨,水流湍急,極易引發(fā)洪澇災(zāi)害。而河畔沼澤之地,雖土壤肥沃,養(yǎng)分充足,卻因常年積水,難以開展耕種。”
眾人屏氣斂息,靜靜聆聽,眼中滿是對劉琦接下來話語的期待。
劉琦稍作停頓,愉悅輕笑,眉尾輕挑:“依我之見,當(dāng)用竹籠圍堰之法,進行三七分水。”
“竹籠圍堰?三七分水?”黃忠忍不住低聲重復(fù),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劉琦袖袍凌風(fēng),耐心解釋:
“正是,我們砍伐山中竹子,編成竹籠,再裝填石塊,沉入河中,筑起圍堰,興修水利,巧妙地改變水流方向。”
“將三成水流引入灌溉渠道,潤澤周邊農(nóng)田,確保莊稼有充足的水源滋養(yǎng);剩余七成則讓其順流而下,既能維持河道的基本水量,又可避免水量過大引發(fā)洪災(zāi)。”
“原本積水的沼澤地,經(jīng)過排水之后,肥沃的土壤便能開墾成良田,用于種植莊稼。”
馬玄目中熠熠,滿是激動之色,聲若洪鐘道:
“公子此計堪稱絕妙!若設(shè)堰建陂之舉得償所愿,荔浦之地定能辟出萬畝良田!待那時,山川改貌,萬象更新,百姓亦可衣食無虞,安居樂業(yè)。”
劉琦微微頷首,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繼而道:
“第一年,土地肥力尚缺,可先耕種芋頭。芋頭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且生長周期短,能快速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等土質(zhì)改善,便可改種水稻。”
郭表忽整衣冠,廣袖迎風(fēng)一振:“待農(nóng)田得水利之助,灌溉無憂,收成定能更豐。我曾細細勘察耕地土質(zhì),依在下淺見,屆時畝產(chǎn)或可達三石之多!”
“不錯。”劉琦心弦更像是被什么撩撥了一下,微微一蕩,“荔浦沃野千里,非無耕植之地,實乃水利未興之故。若能疏浚河道、廣建陂塘,何愁不能化瘠土為膏壤!”
黃忠難掩興奮,捋著胡須縱聲大笑:“妙極!有了糧食,還怕不能招撫百姓?百姓富足安樂,吾等根基方能穩(wěn)固,成就大業(yè)指日可待!”
劉琦眸光遠眺,凝思少頃,緩緩開口道:“交趾之地有一種水稻,可一年兩熟。若能設(shè)法尋來其種,于荔浦推行種植,糧食之困局便能從根本上得以化解。”
眾人聞言,皆是眼前一亮,彼此相視間難掩喜色。
郭表當(dāng)即主動請命,言辭懇切:“此乃攸關(guān)大局之事,意義非凡。我定當(dāng)親自遴選親信前往,必不辜負公子所托,設(shè)法將稻種帶回!”
劉琦唇角噙笑,眼中暖意漫溢,微微頷首:“甚好。既如此,此事便交付于你。切記,行事務(wù)必多加小心。”
縣衙后院,突然傳來一陣嬰孩撕心裂肺的啼哭聲。
劉琦聞聲,命婦人將孩子抱來。他輕輕接過孩子,動作輕柔而熟練,一邊輕輕搖晃,一邊輕聲哄著。孩子的哭聲漸漸小了下去,在劉琦的懷抱中安靜下來。
黃忠不禁嘴角帶笑,調(diào)侃著打趣道:“公子心細如發(fā),待人以誠,處事有恒。日后若為人父,必定是位慈愛非常的父親啊!”
劉琦仰頭,目光投向遠方,神情堅毅道:“吾在此立誓,定要讓天下再無餓死之百姓!要讓普天下的黎民,皆能養(yǎng)兒育女,無有后顧之憂!”
亂世昏沉,餓殍遍野,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三餐難繼。唯有匡扶漢室,撥亂反正,才能讓世道重回正軌,給天下蒼生一個太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