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芋酒飄香
- 從夷陵滅蜀,中興漢室
- 三尺月明
- 2011字
- 2025-05-02 10:00:00
秋收方畢,百姓未卸疲態(tài),又被芋頭豐收的喜訊催促著起身。收芋是實打?qū)嵉捏w力活,須與天爭時將近兩萬畝芋田收盡。天未破曉,田間已響起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劉琦率眾跨出縣衙,身后跟著載滿農(nóng)具的牛車。新制的鐵鋤泛著冷光,竹筐里麻繩捆得緊實,他特意命人打造的寬輪板車,等待派上用場。
馬蹄踏碎日輝滿地,遠疇芋田人影碌碌。劉琦勒韁,見田塍間人影晃動。
青壯赤膊揮鋤,于芋地掘隙;婦人裹粗布巾,抖泥動作利落;孩童穿梭其間,納芋入麻袋。
“使君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嗓子,田間短暫靜了一瞬。
劉琦跳下車:“接著干,完成搶收!”
百姓吆喝之聲,漸與天邊魚肚白相融,田間板車往來如織。新制寬輪碾泥濘成深轍,竹筐盈芋,堆垛過人。
有婦人奉溫熱陶碗,內(nèi)盛混姜絲的芋頭羹:“使君嘗嘗,就著新挖的芋頭,暖和!”
劉琦一飲而盡,味較食芋更鮮美。
馬玄沙啞的調(diào)度聲,混著此起彼伏的應和聲,使百姓分揀芋有序。黃忠披軟甲,于田壟間奔走,揮動令旗,以粗獷喝聲,攜將士搬運麻袋、竹簍。
劉琦斜倚臨搭竹榻,葵扇輕搖,目掃田間熱火之景。他忙碌未及半刻,便將農(nóng)具托付旁卒,轉而負手巡視,成了田壟間最悠閑的監(jiān)工。凡事,他都是起個頭,后委于麾下。
“公子!”黃忠突然大步奔來,喘著粗氣,“芋頭的畝產(chǎn),比想象中還要高!”
劉琦坐直身子,好奇問:“畝產(chǎn)究竟有多少?”
黃忠拍腿大笑,糙手比劃出斗大的圈兒,須髯因喘息顫動:“鮮芋畝產(chǎn)二十石!曬之,亦存十余石。”
他探手攫起足邊茶盞大的芋,愛不釋手,展于劉琦觀之。
劉琦接過把玩,望著漫山遍野的芋壟,神色仍自若。《齊民要術》中“芋頭畝收百石”的記載,曾令他心馳神往。眼前景象雖未達書中盛景,卻也遠超預期。
軍民一連忙碌數(shù)天,完成芋頭的搶收。蜿蜒的田埂上,滿載芋頭的板車如長蛇般緩緩蠕動,車輪碾過碎石的吱呀聲與農(nóng)人的笑談聲交織,悠然回蕩。
馬玄疾趨而至,目中精光激躍:“公子!芋頭豐收,直教天地驚、鬼神泣!”
“總計收獲多少芋頭?”劉琦轉身時,腰間玉佩輕撞出清響。
“粗估之,鮮芋近四十萬石!”馬玄展開浸透汗?jié)n的簡冊,指尖微微發(fā)顫。
黃忠負芋筐而行,聲如洪鐘:“哈哈哈,百姓飽腹肯定沒問題了!就算遇上荒年,荔浦也能挺過去!”
馬玄拭額汗,神色愈振:“更難得的是,因公子維持三十稅一,百姓紛紛感念恩德。今官府屯田并百姓自愿相贈,竟得十五萬石芋!”
黃忠酣暢淋漓大笑,須髯皆揚:“公子仁政播于嶺南,三歲稚子亦知公子愛民如子!這些芋頭,便是最好的證明!”
劉琦目若朗星,沉聲道:“恐怕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吧。”
馬玄心頭一震,忙拱手道:“公子明察!適統(tǒng)計糧數(shù),某便覺有異。何以百姓主動獻糧,且如此踴躍?”
黃忠濃眉攢聚,聲如雷霆震地:“竟有此事?莫非其中藏詐?”
劉琦踱步,望著田間仍在搬運芋頭的百姓,不緊不慢解釋道:
“芋頭雖高產(chǎn),卻極易腐爛。尋常農(nóng)戶既無地窖恒溫之法,又缺熏制晾曬的經(jīng)驗,儲存越久,損耗越大。與其看著辛苦收獲的芋頭爛在自家倉里,倒不如送給官府。”
黃忠恍然醒悟,須髯隨動作揚起:“原來如此!百姓既免儲芋之累,又博感恩之名!”
劉琦拾起半塊滾落腳邊的芋頭,粗糙的表皮硌得掌心生疼:“芋頭口感粗糲,遠不如稻米香甜。縱拌米糠蒸煮,亦難成佳肴。百姓若留作糧,恐飽腹之喜亦減。”
黃忠猛地一拍大腿:“好個精明的算計!敢情是做了順水人情!可若真是如此,十五萬石芋頭成了累贅?”
馬玄肅然拱手,袖中簡冊簌簌作響:“百姓愛戴非虛!獻糧者,是信得過荔浦的治理。”
泥土的氣息混著芋頭特有的澀香,撲面而來。
黃忠望芋堆如山,眉結如鎖:“唯有征百姓制芋干,再筑簡易地窖儲藏。”
劉琦截斷芋頭,指腹撫其濕潤斷面:“芋頭含高水分,即便切成薄片晾曬,稍有不慎也會霉變。”
“如何是好?”黃忠聽著遠處百姓搬運芋頭的吆喝聲,無端添了幾分焦灼。
馬玄撫腮沉吟:“或可試鹽漬之法,既脫水又防腐。”
黃忠苦笑著搖頭,須髯輕顫:“尋常百姓豈用得起鹽?莫說百姓,官府亦難承擔。十五萬石芋,縱以粗鹽腌制,耗費也是天文數(shù)字!”
劉琦運籌帷幄:“芋尚鮮,可盡以釀酒。”
“釀酒?”黃忠先是一愣,繼而雙目放光,“好主意!荔浦芋頭酒本就聞名荊襄,若能將鮮芋盡數(shù)釀成佳釀……”
他須髯微動,聲含喜色,“既解儲糧之困,又得銀錢周轉!”
馬玄亦展眉笑道:“公子高見!酒坊可日夜開工,既能吸納百姓做工,又能將多余芋酒銷往江東、益州、荊州。”
劉琦凝視芋堆如山,面色沉肅,向馬玄道:“這批芋頭關系重大,務必妥善儲存,不可有絲毫閃失。”
馬玄肅然拱手:“請公子寬心,某必盡心竭力!”語畢,他轉身大步而去,速差人傳工匠籌建地窖。
劉琦策馬回衙,神采燁然。道旁百姓挎竹籃而笑談,籃中芋沾新泥,童子逐滾芋而馳。
賣茶湯的李老漢捧起陶甕:“公子嘗嘗新煮的芋艿甜湯!”蒸汽裹著蜜香撲面而來,惹得黃忠的坐騎也嘶鳴輕嗅。
黃忠慨嘆:“盛世之象,莫過如此!”
劉琦挽韁駐馬,目光掠過炊煙裊裊的村落:
“待天下歸一,漢室復振,神州黎庶皆能安居樂業(yè),子嗣盈庭,書生亦能晴耕雨讀。”
黃忠聞之,心神俱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