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領導的忽悠
書名: 殘唐復興作者名: 鱸州小魚本章字數: 1968字更新時間: 2025-05-09 16:00:00
杜甫還是挺有名氣的,即便在晚唐時節,他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算是家喻戶曉了。
第二天的報紙頭條,以此為題,頓時就像是一顆重磅深水炸彈般,轟起了波瀾無數。
本來朝野上已經有了議論,說皇上似乎有意大興土木,掃平了晚唐的痼疾太監,然后一代圣君就此墮落了?但報紙頭條一出,所有疑慮頓時一掃而空,就說么,一代圣君咋可能這么快就隕落呢?
只可惜,陛下兄友弟恭,將文宗的謚號給了哥哥,不然當今才是可鑒古今的文宗吶!
陛下現在是要建房屋么?大建廣廈千萬間?
落魄文士們都恨不得催催李德裕,讓他跑快點,快點將那個平民建筑師帶回長安,讓大家看看,陛下要建的廣廈千萬間是怎樣的?
實在是讓人好奇,那報紙上還刊載了宇文愷當年的觀風行宮,說是讓草原異族見之驚以為神,紛紛下跪而焚香禱告,可以想象那東西當初有何等宏大。
陛下朝會上先問的是宇文愷的后人,想必他設想中的,也是差不多的東西。
第三天的報道上,就有了后續跟進的政策說明。說是皇帝有意統計戶口,然后作為按需分房之用,上面還詳細說明了,皇帝擬建的是四層左右的木樓,可行性,要等到主建筑師到來后才能商議出來,但皇帝覺得差不多,暫時就這么定了。
這種木樓,是免費分發給長安百姓的,只要上了統計簿,就可免費領取。在此之外,還有需要花錢買的院子,這種就是根據房子的質量,要掏錢的了。
具體院子啥樣,目前還要等建筑師過來擬定,但院子的位置已經定了,就在皇帝的后苑——龍首原上面!一石驚起千層浪,這個選址可是非同小可,相傳秦朝時,有一條黑龍從秦嶺來到渭河飲水,它經過的地方形成一座土山,形狀如龍,龍首原就是由此得名。
到了隋唐時,隋文帝楊堅始建大興城,便是以此傳說,將皇宮建在了龍脈上面。后花苑,也就是太液池所在,就是龍首原。
簡單來說,這就是龍脈啊!是整個長安城最高的地方。
雖然隋朝滅國的時候,龍脈也沒起什么作用,可誰讓隋煬帝拋棄了大興城,跑去了揚州呢,是他自己作死,須怪不到龍脈不保佑大隋天下上面。他要是老老實實地待在大興城,興許龍脈就有用了呢?
即便不考慮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龍首原也是長安最高的地方啊。現在雖還不存在制高點的說法,但高打低是有天生優勢的,這一點,連馬謖那個兵家半吊子都懂,皇上咋就不在意呢?
不是說皇帝自己練的兵掃平了宦官還有神策軍么?這咋看起來,皇帝就像個純外行呢?
之前皇帝開放后花苑倒是還可以理解,與民同樂么,只有比賽時,皇帝為了比賽的人氣,才開放后苑,與民同樂倒也很好理解,特別是之前牧之大人帶著球賽的收入去殿見皇帝,結果引出了太監想搶錢,結果招致覆滅的事之后,就更容易理解了。
看過球賽的百姓都搞不懂,自己進去明明也沒什么花費啊,牧之大人這是從哪兒弄出來的三百萬兩白銀呢?
搞不懂也無所謂,反正事情就是這樣了,能理解也就是了。為了百萬之巨的收入,開放皇家后苑算是比較容易理解,錢多么,這建院子在后苑往外賣,就有點理解不能了。
普通文人和百姓是理解不能,有實力購買的各家豪門就蠢蠢欲動了。
他們先是打探消息的準確性,在報社那里得到滿意的答復后,就開始打探價錢了。偏偏報紙報的只是規劃,并沒有價格出爐,急的這幫人沒少往兩淮派使者去催李德裕,你領了差事就趕緊地啊,這慢吞吞的,真急死個人了。
李德裕見到使者也是一臉懵,皇上的差事,太監跟著急還有情可原,你們這幫八桿子打不著的人急什么啊?等聽說京城的變故,他也急起來了,那龍脈咋能隨便拿來賣錢呢?那可是龍脈啊!
說不得,他也加快了行程,5天時間就越過了汴州,飛速趕往兩淮,他得完成了皇差才能去面見皇帝,提出勸諫啊。
“陛下,您直接拿出龍首原的地皮,是不是尚得商榷一二啊?”此刻,李商隱也有點麻爪了。他總覺得自己參與度比較深,日后史官們會不會歸咎于他啊?所以,下意識就提出了勸諫。
“只是提出了,又不是可著龍首原這一個地塊賣,咱們長安城的地方這么大,隨便找找不有的是地方?”李瀍不以為意,朝著長安城一擺手,呵呵笑道。
“那不是騙人么?”李商隱被嚇了一跳。
“龍首原的房子也賣啊,他們自己買不起而已。”李瀍笑道:“咱們的樣板間就在龍首原上建,嗯,就在太液池邊上,還有湖景可看呢,到時候,就拿湖景當賣點,往死里要價,你當隨便誰都能買得起么?”
“可……可是……”李秘書被皇帝徹底搞懵了。
“比龍首原略差點的地方也很多嘛,比如城外的園林,還有咱們新劃歸出來的長安公園,還有咱們目前新規劃出來的體育公園么。這時候,你們這幫詩人就派上用場了,新建的景點景致都不錯,你們去找靈感,然后寫詩啊,把那些景點的賣點都一一發掘出來,朕呢,把你們的詩好點的都俵出去,這格調不一下子就上去了嗎?”
李瀍說得高興,開始進入狀態了,“格調上去了,這價格不也水漲船高么。義山吶,你還得練練啊,你們這些詩人,天生就擅長賣房子,先天優勢啊,不可不練,不然不就浪費了么?”
“竟是如此么?”李秘書徹底被忽悠懵了,下意識就接受了領導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