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導論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人類社會先進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奉者、堅強捍衛者、大力實踐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積極弘揚者、努力踐行者。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這一重大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態度,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始終堅持批判性地繼承,創新性地弘揚,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文化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如何根據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大課題。其中,堅持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相統一、如何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如何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相協調、如何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一致、如何與現代社會文明發展要求相融合,是需要深入研究、系統回答和有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尤其是如何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系統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對比理論界、學術界研究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已有成果和狀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文化觀》一書的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和價值觀作為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指導思想,必然也是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概念的唯物史觀分析,關于文化的被決定性與相對獨立性、文化的反作用及其意義、文化的批判揚棄與發展的基本理論,是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觀基礎和價值觀指引。

二是深化研究了中國共產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則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中國共產黨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貫思想,去糟取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是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前提和煥發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徑,洋為中用、兼收并蓄是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補充。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三是創新性地闡發了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為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指明了方向,為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1)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必須立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科學認識“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邏輯、“文化”與“美好生活”的內在關系、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2)新時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對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必須賦予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以新的時代內涵與現代表達形式,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時代選擇,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承載的永恒精神價值。

(3)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支撐。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必須服務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升華中國傳統文化對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文明的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常態,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世界民族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條件。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世界多樣性文明的交流互鑒。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必須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和永恒魅力。

(5)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提出了新要求。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對當今世界發出的時代呼聲和關乎世界命運的重大提案,不僅包含人類社會發展的經濟向度、全球治理向度,也包含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向度和文明向度。在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憑借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不但要有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而且應當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統一,要有應有的文化擔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惠及全人類。

四是深入論述了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的重要指針。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文明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歷史根基,關鍵是要做到“四個講清楚”[1],重點是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精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即“兩創”原則,是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指針。“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理念,要充分體現兩者的實踐要求,構建科學的傳承體系,服務于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

五是深入批判了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錯誤思潮。在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總體上是科學的,但是也不可否認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傾向乃至錯誤思潮。例如,既有以西方文化價值觀為評價標準帶來的“全盤西化論”“普世價值論”“中華帝國論”等,又有以極端保守態度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以儒代馬論”,還有因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而盲目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以馬廢儒論”等,需要深入批判。

(1)深入批判了“全盤西化論”。關于“中學”與“西學”的關系,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自近代以來就成為一個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時代命題、政治命題和文化命題。全盤西化思潮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乃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從其提出至今不絕于耳,普世價值論、新自由主義、新聞自由論等思潮,與“全盤西化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其花樣不斷翻新,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全盤西化論”的實質是西方化、美國化、資本主義化,中國文化自卑是“全盤西化論”形成的重要根源。“全盤西化論”在根本上是一種錯誤思想,認為全球只有一種發展模式,認為現代化只有一種發展道路,那就是資本主義模式和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2)深入批判了“普世價值論”。“普世價值論”是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在全球的興起,西方國家在西方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宣揚“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理念,并把它向全世界推銷的一種意識形態理論,是一套為西方國家稱霸全球服務的價值觀念體系和思潮。“普世價值論”的思想基礎是“西方中心論”,是基于對中國愚昧落后的判斷。“普世價值論”與“全球化”思潮緊密相連,體現了資產階級偽善的“人性論”,在實質上與“全盤西化論”也是一脈相承的,反映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的利益和意志,是資本主義文化的本質體現。“普世價值論”在中國的傳播,實質上是中西文化的一種比拼。由于“普世價值”極易與人類“共同價值”相混淆,在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厘清“普世價值論”的本質,深刻認識和批判其滲透帶來的文化危害。

(3)深入批判了“中華帝國論”。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華帝國論”逐漸成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國際政治領域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錯誤思潮。“中華帝國論”在實質上是西方國家以一種“帝國思維”來套解中華文化、以部分歷史曲解中華民族歷史的錯誤觀點。在一定意義上說,“中華帝國論”是“中國威脅論”“中國新殖民論”等錯誤論調的重要理論基礎。“中華帝國論”的實質是西方國家為應對逐漸崛起的中國對中華文化進行的“污名化”,企圖引導、控制中華文化的話語導向,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崛起。西方國家之所以鼓吹中國傳統文化的“帝國”基因,意在曲解中國傳統文化,用“中國威脅論”、中華民族是“黃禍論”等錯誤認識來歪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崛起的現實,我國應高度警惕西方宣傳“中華帝國論”的潛在危險。

(4)深入批判了“文化復古主義”。近代以來,中國思想文化界不僅存在一種“全盤西化論”,而且同時也存在一種“文化復古主義”,亦可稱為極端的“文化保守主義”。如果說“全盤西化論”是一種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論調,那么“文化復古主義”則是一種全面肯定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西方文化的論調。“文化復古主義”盡管幾經反復,但其影響力持續百余年,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在我國許多領域,影響新時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建設。中國文化自負是“文化復古主義”的重要根源。“文化復古主義”是一種極端的“文化保守主義”和狹隘的民族文化優越論,是一種文化上的歷史倒退,但同時又具有復雜性。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文化復興,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鍵是要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新發展,絕不是文化復古。

(5)深入批判了“以儒代馬論”和“以馬廢儒論”。在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在對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上,出現了兩種錯誤傾向:一是“以儒代馬論”,企圖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儒化”馬克思主義,試圖讓儒家文化取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二是“以馬廢儒論”,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純粹的、徹底的,不能與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結合,否則馬克思主義就會被儒家文化所“儒化”、淡化和稀釋,甚至被儒家文化取代。“以儒代馬論”在實質上是一種文化上的歷史倒退,“以馬廢儒論”則割斷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脈。新時代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既定條件,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重要補充,實現“馬中西”的綜合創新則是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必由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启东市| 邵阳市| 罗平县| 洞头县| 贵阳市| 克什克腾旗| 普格县| 大连市| 云和县| 台北市| 柘城县| 茂名市| 青川县| 九龙坡区| 荔波县| 蓬安县| 苗栗市| 通化县| 光泽县| 深圳市| 雅安市| 阳春市| 泸州市| 溧水县| 柞水县| 大庆市| 长丰县| 马鞍山市| 乌鲁木齐市| 涿鹿县| 萍乡市| 塔城市| 广宁县| 庆元县| 揭东县| 肥城市| 岳西县| 钟山县| 清远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