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反擊
書名: 文豪序列作者名: 蘇坡愛本章字?jǐn)?shù): 2369字更新時間: 2025-05-02 13:51:31
“庸俗。”
“是當(dāng)前的文學(xué)作品乃至通俗讀物中難以避免的一個頑疾……”
“在現(xiàn)在的作者之中,有一類人,他們本身書讀得不多,又缺乏學(xué)術(shù)素養(yǎng),只會賣弄一些獵奇、刺激、陰暗的東西,給自己冠以了神秘、懸疑、偵探或是推理的名號,實際上只是寫了一些嘩眾取寵的東西。”
“某些報紙和媒體,熱衷吹捧這樣的作品,還給他們冠上了新奇的名號……然而,諸君不妨仔細(xì)看一看,這一類的作品充斥著死亡、恐怖、心理異化,其頹廢、敗壞和不健康的行文,當(dāng)真是一個道德君子能夠接受的嗎?”
《信號報》在無人永生帶動的報紙熱銷狂潮之下,迅速刊登了一篇名為《關(guān)下時下流行的‘無人生還’這篇荒唐小說之我見》,并且在文中痛斥了這部在城中引發(fā)狂潮的作品。
“看吧?這篇文章里,描述了什么?八個小丑一樣的人物,外加兩個仆人,被困在一座島上,之后又有了第十一個人,他是兇手或是一個怪胎,一個幽靈般的角色,也躲藏在島上,逐個殘殺他們,讀者究竟要懷惴著多么卑劣的心理,又或是看到他人受罪的窺陰癖,才能夠允許這樣的故事發(fā)生?”
“我要說,這就是一個庸俗的產(chǎn)物,這篇小說能夠短短一周左右的時間里,受到人們的瘋狂喜愛,無非是因為這個故事,迎合了時下一些底層人的幻想,迎合了人們骨子里的惡趣味。”
“一個文明人,一個紳士,一個有道德的人,斷然不會去寫下這樣的作品……諸位,還請允許我在這里大膽的想象,寫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想來是是個陰郁的、病態(tài)之輩。”
“此君并沒有接受高等教育,毫無道德觀念,也不在乎公眾倫理,他學(xué)識淺薄,對文法結(jié)構(gòu)沒有研究,這也使得他的文本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馬虎幼稚。”
“從他文章中的想法,不難想象出這個人充滿了神經(jīng)質(zhì)的精神狀況,還有強(qiáng)烈的犯罪傾向。”
“在讀者們狂熱地讀著他的稿件的同時,此君恐怕會暗自興奮自己要謀劃的罪惡,以及腦海中構(gòu)思的暴行,成為人們喜愛的時尚潮流。”
“我可以肯定,放任這種妄想病和惡趣味,會給我們的民眾,我們當(dāng)前的社會帶來極惡劣的影響。”
伍茲海德看到這里,終于按捺不住了,下一秒鐘,這位胖老人哈哈大笑。
“什么事這么好笑?”
利奇也在辦公室里,他疑惑地看向伍茲海德。
“是《信號報》刊登的一篇評論,你可以看一下。”
胖老人把報紙遞給了利奇。
利奇接過報紙快速閱讀了一遍。
“這應(yīng)該是阿利基夫?qū)懙陌桑俊?
他又看了一下上面的署名,寫著“路德維希”的名字。
“阿利基夫換了筆名嗎?”
利奇一目十行,以速讀的方式快速過了一遍稿。
“……這家伙還真是夠卑劣的,竟然為了這種事在報紙上抨擊別人的作品?”
“阿利基夫就是這樣的性格。”
伍茲海德面露譏諷:“自己明明道德敗壞,卻最喜歡裝成什么‘道德君子’,在文章中自詡為公眾的衛(wèi)道士,并且打著公序良俗的旗號,扣帽子,對別人大肆評批,暗中詆毀別人的作品,卻拿不出什么有利的證據(jù)……看看他寫了什么吧,滿紙不都是荒坡謬論和對他人的惡意空想嗎?”
“哈,他要是真的是什么衛(wèi)道士,也不會假裝他人的來署名,大可公開以自己的名義發(fā)表批評。”
利奇也拿出自己正在看的一篇報道。
“不過,好像除了阿利基夫,也有一些其他人在攻訐這篇文章。”
他右手拿起一篇雜志。
這是個名為《文藝者燈塔》的雜志。
伍茲海德罕見地有些驚訝。因為《文藝者燈塔》算是西維克城,不對,應(yīng)該說是以西維克城為中心的梅涅克郡周邊都極有名氣的一家月刊雜志。
因為王國的出版物審查法近些年愈發(fā)寬松,報社雜志社等紙媒發(fā)展速度極快,《文藝者燈塔》由著名的散文家和文學(xué)評論家斯蒂爾創(chuàng)辦。
專門刊登人們關(guān)心的國內(nèi)外時事和詩歌戲劇等消息,并且還有許多文壇名流在上面撰文。其中刊登的各類文章內(nèi)容或議論社會生活,或評介作家作品,具有一定啟蒙性質(zhì),尤其受到王國境內(nèi)的中產(chǎn)階級讀者歡迎。
據(jù)說《文藝者燈塔》的雜志遠(yuǎn)到首都王都也是極受歡迎,甚至遠(yuǎn)到國外也有積累讀者。
“上面寫了什么?”
這位老編輯追問。
“有人在上面發(fā)表了一篇批評文章,說近來報紙業(yè)為了吸引讀者,專門發(fā)布一些庸俗、低劣的作品,然后舉了幾個例子,其中的重點(diǎn)就是《無人生還》。”
利奇指了指其中一篇稿件。
“另外,這位‘批評家’還斷言,《無人生還》的中篇已經(jīng)代表作者才思枯竭,邏輯混亂,這個故事只有開篇有點(diǎn)新意,把舞臺擺到一座海島上。
最后,‘批評家’還在文章中還聲稱,‘其最后的結(jié)局收尾難以善了,只能歸咎于鬼神、迷信、神靈的懲罰這類低俗迷信’……”
說到這里,利奇自己也忍不住輕笑兩聲。
他在心底感嘆,對方完全不清楚,《無人生還》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前期的劇情,而是后面最后幾章,這涉及到了整個推理小說的情節(jié)構(gòu)思的核心,并且會把故事性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去。
海茲伍德架起了老花眼鏡,他仔細(xì)辨識了一下這篇稿件的作者名字。
“哦,這個名字并不是什么知名評論家,只是個不為人知的小角色寫的稿子……不過,阿利基夫在評論界有一些人脈,很有可能是他刻意找了一些朋友寫了這么一篇稿子。”
老編輯搖了搖頭。
“無妨,先讓這些人叫囂一陣子吧,反正《無人生還》下篇刊登后,會徹底顛覆讀者們的想象,這種小家子氣的言論……”
海茲伍德很清楚《無人生還》的最后一篇肯定會引發(fā)轟動效應(yīng),他覺得沒必要理會這伙人的想法。
“那我們就這么不管,什么也不做?”
利奇可不是那種“挨了打不還手”的性格。
他在看完這些稿子后,體會到了這些文章背后的詆毀,還有那種敵意,心情也很憤怒。
海茲伍德沉思了片刻,又有了新的想法。
“利奇,你寫一篇稿子吧,準(zhǔn)備發(fā)到后天的日報主刊上去。”
“寫什么樣的稿子?”
利奇連忙反問,他的心底躍躍欲試,決定代替艾林·澤菲爾這位天才作家給予詆毀者們沉重的反擊。
“不要寫的太尖銳……”
海茲伍德拿起桌上的讀者來信。
“我會幫你挑選幾份讀者們信中的言論,你寫的這篇稿子,也不要擺出一副與之對抗的態(tài)度,而是摘錄一些讀者的評價,展現(xiàn)一種‘讀者們對《無人生還》的贊揚(yáng)態(tài)度’。”
利奇眼睛一亮,他不得不承認(rèn),海茲伍德采用了一種非常有趣的反擊角度。
“好,我現(xiàn)在就去寫這篇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