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門口的那條土路上,時常走過一個瘋女人。她總是低著頭,腳步匆匆,嘴里不停地咕噥著什么,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她的頭發亂蓬蓬的,衣服也總是臟兮兮的,但奇怪的是,她身上從來沒有那種瘋人常有的臭味。
“離她遠點。“每次看到她經過,母親就會這樣叮囑我們兄妹幾個。其實不用母親說,我們也會自動躲開。倒不是怕她,只是覺得和一個瘋子打交道總歸是不體面的事。村里的孩子們都這樣,見了她就遠遠地跑開,有時還會朝她扔小石子。她從不生氣,只是加快腳步離開,嘴里念叨得更急了。
她走路的樣子很特別,不是瘋瘋癲癲的,而是像在趕什么重要的約會,腳步又快又穩。有幾次,我甚至覺得她嘴里念叨的是一首兒歌的調子,但當我豎起耳朵想聽清楚時,她又走遠了。
后來長大了,上初中二年級那年農忙時節,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約定互相幫忙干農活。輪到去D同學家那天,他顯得特別猶豫。
“要不...改天吧?“D同學搓著手,眼神閃爍。
“怎么了?不是說好今天去你家插秧嗎?“我問道。
D同學的臉漲得通紅:“我家里...有點特別。“
我們幾個都笑了:“誰家沒點特別的事?快走吧,再晚太陽該毒了。“
到了D同學家,我一眼就認出了那個在廚房忙碌的背影——是瘋女人。
D同學家的地確實需要人手。他父親不在家,我們也并沒有問。瘋女人雖然神志不清,但簡單的家務活還是能做的,只是需要有人在一旁提醒。大部分時間,她都靠在廚房的墻上,低著頭自言自語。
插秧時,D同學一直很沉默。午休時,我們坐在田埂上吃他母親烙的餅。
“你媽...做飯挺好吃的。“我試圖找話題。
D同學盯著手里的餅,突然說:“她以前是村里最手巧的媳婦。“
我們都沒接話。陽光照在剛插好的秧苗上,嫩綠的葉子微微發亮。
“我六歲那年,妹妹掉進河里淹死了。我媽跳下去救,沒救上來...從那以后,她就變成這樣了。“D同學的聲音很平靜,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但她記得所有關于我的事。我什么時候放學,喜歡吃什么,甚至是我哪件衣服該洗了...“
回學校的路上,我們又看見了瘋女人。她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手里拿著件外套。等我們走近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外套遞給D同學,嘴里念叨著:“變天了...變天了...“
D同學接過外套,輕輕說了聲:“媽,回去吧。“
從那天起,我再見到瘋女人時,再也不會躲了。有時她似乎認出了我,眼睛會亮一下;有時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一切毫無反應。
去年回鄉,聽母親說瘋女人去世了。走得很突然,是在一個清晨,D同學發現她靠在廚房的墻上,像是睡著了,手里還握著要給兒子準備的早飯。
我走到那條熟悉的土路上,風從田野上吹過來,帶著稻苗的清香。恍惚間,我似乎又看見那個低著頭匆匆走過的身影,衣襟上別著幾朵野花,嘴里哼著聽不清的調子。
原來瘋癲與清醒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即使是破碎的心靈,也閃爍著淚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