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想有一個小院
- 忽有山河沉
- 醉臥幽篁
- 1397字
- 2025-04-17 15:27:21
我向來是不喜歡電梯的。那鐵籠子,每日載著人上上下下,卻從不曾真正地上升或下降。人們擠在里面,彼此挨著,卻又彼此陌生,眼睛盯著那跳動的數(shù)字,仿佛那便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我每每站在其中,便覺得連呼吸也局促起來,仿佛連空氣也被這鐵籠子囚禁了。
年紀漸長,愈發(fā)覺得這城市里的高樓,不過是些鋼筋水泥的牢籠罷了。人們住在里面,自以為高人一等,實則不過是懸在半空中的囚徒。我想,人終究是要踏在土地上的,要看得見天,摸得著地,聞得到泥土的氣息。于是便萌生了要一個小院子的念頭。
這小院不必大,方寸之地足矣。但須有泥土,可以種些花草;須有圍墻,可以隔開外界的喧囂;須有一把老舊的藤椅,可以讓我在午后曬太陽。我想象著,春日里,院角的桃樹會開出粉紅的花來;夏日里,葡萄藤會爬上架子,投下一片陰涼;秋日里,可以掃那落葉;冬日里,可以看那積雪覆蓋的寂靜。
我曾在城南見過這樣一處小院。院墻是灰磚砌的,不高,上面爬滿了爬山虎。院門是木制的,已經(jīng)有些年頭,開合時會發(fā)出“吱呀“的聲響。院內(nèi)有一棵老槐樹,樹下擺著石桌石凳。我去時,正有一位老者坐在那里喝茶。他見我駐足觀望,便招手邀我進去。
“看您對這院子有興趣?“老者問道,聲音沙啞卻溫和。
我點點頭,道:“正是。這樣的小院,在城里已經(jīng)很少見了。“
老者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我在這院里住了四十年了。“他說,“兒女們都搬去了高樓,說那里方便。我卻舍不得這里的一草一木。“
他指著院角的一叢芍藥說:“那是我老伴生前種的,每年都開得很好。“又指著槐樹說:“這樹是我兒子出生那年栽的,如今也有三十多年了。“
我望著那槐樹,樹干粗壯,枝葉繁茂,想必夏日里會投下一大片陰涼。樹下一只花貓正懶洋洋地打著盹,對我們的談話充耳不聞。
“住在這里,不覺得寂寞嗎?“我問。
老者搖搖頭:“怎么會寂寞呢?早晨有鳥叫,白天有陽光,晚上有月光。四季更替,草木枯榮,都是伴兒。“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道:“人老了,就圖個清靜。這院子雖小,卻是我的天地。在這里,我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能感受到時光的流逝。不像那些高樓,把人懸在半空,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活像個吊死鬼。“
我不禁莞爾。老者的比喻雖粗俗,卻道出了我心中所想。我們這些住在高樓里的人,不正是些“吊死鬼“么?腳下無根,心中無著,每日在鐵籠子里上上下下,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子。
臨走時,老者對我說:“人這一生,總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不在乎大小,只在乎是不是真的屬于你。“
我深以為然。如今城市里的房子,動輒百萬千萬,卻不過是空中樓閣,沒有根基,沒有歷史,沒有記憶。人們住在里面,就像暫住的過客,隨時準備離開。
我想要的小院,不是投資,不是資產(chǎn),而是一個可以扎根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種下一棵樹,看著它和我一起變老;可以養(yǎng)幾盆花,見證它們的盛開與凋零;可以在雨天聽雨打芭蕉,在雪夜看積雪壓枝。
這樣的愿望,在如今的城市里,竟成了奢侈。土地被分割成小塊,又被摞成高樓,人們住在其中,如同蜂巢中的工蜂,忙碌一生,卻不知為何而忙。
我終究沒能買下那個小院。老者說,等他百年之后,這院子就留給孫子,希望他能繼續(xù)在這里生活。我理解他的選擇,這樣的院子,理應(yīng)傳給懂得珍惜它的人。
如今我仍住在電梯樓里,每日在鐵籠子里上上下下。但心中已有了一個小院的模樣,那是我靈魂的棲息地,是我對抗這浮華世界的最后堡壘。
也許有一天,我會在城郊找到這樣一處小院。那時,我便可以真正地,踏實地,活在這土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