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傳統經典膏方
  • 趙霞 羅興洪主編
  • 2272字
  • 2025-04-29 19:01:52

三、補腎壯陽膏

補益鹿茸煎

【處 方】 鹿茸200g。

【制 法】 將上藥研末,以清酒2000ml,慢火煎熬至如膏狀,盛于瓷器中。

【功 效】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適應證】 用于精極,癥見骨髓虛竭,齒焦發落,夢中失精,目視不明,耳聾體重。

【用 法】 每于空腹及晚餐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禁 忌】 證屬實熱者不宜。

【來 源】 《普濟方》。

太和膏

【處 方】 當歸(酒浸)、肉蓯蓉(酒浸)、川芎各200g,小茴香300g,川楝子、補骨脂、楮實子、遠志(去心)、白術、韭子、白茯苓、葫蘆巴、枸杞子各150g,黃蠟75g,蔥白10莖,胡桃50個(切作片)。

【制 法】 上用鹿角15kg,東流河水1500L,銅灶鐵鍋2只,靠鹿頂截角,用赤石脂、鹽泥于截處涂固之,勿令透氣,于甑內蒸一炊時,用馬藺刷就熱湯,刷去角上血刺、塵垢后,可長10~12cm截斷鹿角,外將前件藥14味拌和勻停,先鋪l層角于鍋內,角上鋪1層藥,如此勻作3層鋪之。將河水添在藥鍋內,其水于角上常令高9cm,用無煙木炭慢慢煎熬,常令小沸,勿令大滾。外一鍋內,專將河水煎湯,亦勿令大滾,卻取河水添在熟湯內,住火候冷,將鹿角撈出,用生絹取汁,其藥滓不用。外將藥汁如前法再熬,更不用加水,如膏成滴水中凝結不散,方始成膏。

【功 效】 填精壯陽,益氣補血。

【適應證】 用于諸虛不足,氣血虛衰,精神減少,體瘦憔悴,行步艱難。

【用 法】 每服1匙,空心暖酒化服。

【說 明】 原方記載制法相對復雜,可精簡如下:將上藥切碎,水浸后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加入鹿角膠500g小火煎至膏狀。

【來 源】 《醫壘元戎》。

五仁斑龍膠

【處 方】 人參、天冬(去心)、麥冬(去心)、懷牛膝(去蘆用)、甘枸杞子各500g,老鹿茸(燎去毛,截6cm長,劈2片,水洗凈)1000g。

【制 法】 將上藥均入大砂鍋內,熬汁5次,將滓濾凈,再熬至5碗,則成膠矣。

【功 效】 壯陽益腎,生精養血。

【適應證】 用于真陽元精內乏,以致胃氣虛弱、下焦虛憊,以及夢泄自汗、頭眩四肢無力。

【用 法】 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 忌】 實證不宜。

【來 源】 《壽世保元》。

長春方

【處 方】 魚鰾(蛤粉炒成珠)、棉花子(取仁,去盡油,酒蒸)、金櫻子各500g,白蓮須、石斛各400g,沙苑子、菟絲子、五味子各200g,枸杞子300g。

【制 法】 將上藥研為細末,取鹿角片2500g,煮取汁液,濾去藥渣,下入前藥末,慢火濃縮至膏狀。

【功 效】 補腎填精,溫陽益氣。

【適應證】 主治腎虛精冷之癥。

【用 法】 每次服1匙,每日3次。

【禁 忌】 陰虛火旺者勿服。

【來 源】 《種福堂公選良方》。

封臍膏(出自《壽世仙丹》)

【處 方】 大附子1枚,甘遂、甘草各50g。

【制 法】 用酒1000g,入上藥,煮成膏,再入麝香2.5g調勻。分作2貼膏藥。

【功 效】 溫腎助陽。

【適應證】 用于下焦虛寒之陽痿、早泄之證。

【用 法】 貼臍上,每日2次。

【禁 忌】 下焦濕熱之證不宜。

【注 意】 方中附子、甘遂有毒。

【來 源】 《壽世仙丹》

比天助陽補精膏

【處 方】 甘草80g,天冬、生地黃、熟地黃、遠志、麥冬、肉蓯蓉、蛇床子、牛膝、鹿茸、續斷、羊脛骨、木鱉、紫梢花、谷精草、附子、杏仁、肉桂、菟絲子、肉豆蔻、川楝子各6g,黃丹300g,黃蠟200g,雄黃、白龍骨、倭硫黃、赤石脂各4g,乳香、沒藥、丁香、沉香、木香各4g,麝香、蟾酥、陽起石、蛤芙蓉各4g,麻油760g(取干凈鐵鍋一口,用磚架定三足,取白炭15kg,慢慢煎煮,不可太急,恐損其藥),槐樹枝、柳樹枝、桃樹枝、榴樹枝、椿樹枝、杏樹枝、楊樹枝各2枝。

【制 法】 下甘草,煎煮至沒有響聲為止。①下天冬、生地黃、熟地黃、遠志、麥冬、肉蓯蓉、蛇床子、牛膝、鹿茸、續斷、羊脛骨、木鱉、紫梢花、谷精草、附子、杏仁、肉桂、菟絲子、肉豆蔻、川楝子。先將上述藥物銼碎,再加水煎煮成炭,離火,用布過濾去渣,務必過濾干凈,再置于磚架上固定,取如拇指大、長約50cm嫩桑條1根攪油。②下黃丹、黃蠟,將油燒開后,用茶匙抄黃丹慢慢加入油中,用桑枝不停攪拌,以滴水成珠不散為度,離火,攤開,待其變溫,又置于磚架上。③下雄黃、白龍骨、倭硫黃、赤石脂,將上述4味藥物搗研為細末,先將油加熱,勿使其沸騰過盛,只需稍溫即可,小火煎煮,不停攪拌,離火,攤開,待其變溫,又置于磚架上。④下乳香、沒藥、丁香、沉香、木香,將上述5味藥物搗研為細末,加入膏內,不停攪拌,小火煎煮至微溫。⑤下麝香、蟾酥、陽起石、蛤芙蓉,將上述4味藥物搗研為細末,加入膏內,不停攪拌。用小火煎熬,務必軟硬適宜,以貼時不移動,揭之無痕跡為度。將膏取起,貯存于瓷罐中,密封其口,埋在土中三天三夜,去其火毒。

【功 效】 添精補髓,助陽潤膚。

【適應證】 用于下焦虛冷,五勞七傷,半身不遂,腰膝酸軟無力,男子陽事不舉,陰精易泄;女子下元虛冷,經水不調,崩中帶下而無子。

【用 法】 取膏20g,攤涂在厚紅素緞絹上,貼臍下關元穴及背后腎俞穴。

【禁 忌】 不可恃此而繼續縱欲過度,否則更傷真元之氣。

【注 意】 方中木鱉子、附子、黃丹、雄黃、倭硫黃、蟾酥均有毒。

【來 源】 《養生四要》。

加減健脾陽和膏

【處 方】 黨參、茯苓、枇杷葉各200g,白術、陳皮、厚樸、草豆蔻、桔梗、蒼術、蘇葉各150g,木香、炒山楂、炒麥芽、炒神曲各100g。

【制 法】 將上藥切碎,水浸后煎煮,紗布濾去藥渣,如此3遍,再將所濾藥液加熱濃縮,下入蜂蜜500g,收膏即成。

【功 效】 溫運脾陽,化濕行氣。

【適應證】 用于脾陽不足、濕邪內盛之痰多食少,脘痞腹脹,口淡無味,舌苔白膩。

【用 法】 每次服15g,白開水沖服。

【禁 忌】 本方苦辛溫燥,陰虛及熱盛者不宜使用。

【來 源】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固陽膏

【處 方】 生白礬360g,黃丹240g,干姜400g,母丁香120g,胡椒240g。

【制 法】 將上述藥物搗研為細末,用醋調和成膏。

【功 效】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

【適應證】 因女色成陰證者。

【用 法】 藥膏搽臍上,蓋被,汗出即愈。

【注 意】 方中白礬、黃丹有毒。

【來 源】 《濟世全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汉沽区| 宁阳县| 平远县| 内黄县| 宝鸡市| 隆尧县| 修水县| 辉南县| 资中县| 吉林省| 宿松县| 平顺县| 永丰县| 板桥市| 将乐县| 普兰店市| 汾西县| 宣化县| 平阳县| 浦东新区| 林口县| 思茅市| 买车| 亚东县| 海门市| 崇仁县| 柞水县| 莫力| 遂平县| 曲松县| 什邡市| 兴城市| 太保市| 思茅市| 和硕县| 海城市| 珠海市| 连南| 泽库县| 霍城县|